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情频道 > 猪价 >

今年猪价暴涨是四年前种下的苦果?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06-30 16:00
  • 编辑:admin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度低于生猪价格涨幅,后期猪肉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的信息,6月份第二周,全国34个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平均达到每公斤17.62元,比去年同期上涨79.2%。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度低于生猪价格涨幅,后期猪肉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物价已经涨得让人吃不消,猪肉又来火上浇油:5月份我国CPI上涨5.5%,其中猪肉价格涨幅达到40.4%,对CPI上涨的“贡献率”将近20%。进入6月份,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齐飞共涨”,有些地方的猪肉零售价高达每公斤30元。与价格一度暴涨的大蒜、生姜、绿豆不同,猪肉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菜,猪价暴涨对民众生活影响较大,对CPI的助推作用也很大。

    猪价如此暴涨,按照以往的惯例,有关部门该出手干预了吧?但是没有。作为最高价格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至今没有流露出要干预猪价的意思;商务部的态度更加明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此前表示,虽然猪肉价格相对于去年同期有较大上涨,但是商务部不会采取任何干预市场的措施。消费者当然希望平抑猪价,所以很多人对有关部门的“不干预”表示不理解,而在我看来,“不干预”也是一种调控,并且体现了调控理性,或者说,这是吸取过往教训的结果。

    猪价一直走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于行政干预过多。犹记得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全国猪肉价格暴涨,当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对生猪养殖、能繁母猪养殖实施补贴,一些地方甚至变相强迫农民多养猪,目的无非是扩大供给,平抑猪价。调控果然取得巨大成效,很多人纷纷转行去养猪,大量资金涌入生猪养殖业,至2008年下半年,猪价回落,但旋即步入暴跌通道,生猪养殖严重亏损,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纷纷逃离,从而为今年以来的新一轮猪价暴涨埋下伏笔。

    一个简单的常识是,当市场供小于求之时,市场末端的价格上涨会迅速传递至生猪养殖环节,再传递至能繁母猪养殖环节。由于养猪行业市场化充分,进入门槛非常低,在有大利可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即使不加以刺激,人们养猪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若再出台刺激措施,人们养猪的积极性就会过于旺盛,生猪养殖出现非正常过快增长,从而导致猪价暴跌。

    实际上,当年亦有专家强调上述常识,对有关部门的刺激措施提出质疑。比如“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撰文指出:“猪肉供需问题,市场机制是可以调节的,政府不要太多操心。市场大起大落往往就是政府操心操出来的。”不过很遗憾,在当时从上到下一片补贴养猪、平抑猪价的热潮中,这种理智的声音显得那样微弱,而后来的事实则充分证明,有理确实不在“言高”。在某种程度上,今年的猪价暴涨就是四年前种下的苦果。

    四年一个轮回,现在我们面临着与2007年相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有形之手”并不打算出手强行干预,而是充分相信“无形之手”的效力,相信市场规律会促使猪价回归合理水平。虽然这种回归过程相对缓慢,但却能少留后遗症;虽然消费者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忍受高猪价,但相比“猪贱伤农”、“猪贵伤民”的循环往复,我们还是应当忍耐这一时之痛。

    当然,“不干预”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所言,商务部会密切跟踪市场,加强市场预警,加强中央储备肉管理。同时,诸如降低流通成本、简化交易环节、制止哄抬价格等一般性抑制通胀措施,自然也适用于猪价。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市场暗藏的风险,在该出手的地方出手,在不该出手地方不出手,减少行政干预,避免干扰市场内在规律,再辅以引导生猪规模化养殖,如此,猪肉价格则有望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