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情频道 > 粕类 >

大豆贸易商违约 凸显我国底牌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4-05-26 16:03
  • 编辑:admin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大豆贸易商违约 凸显我国底牌

 

2014年一季度,山东地区部分贸易商对国际粮商多船大豆违约事件引来业内侧目。业内人士称,这是自2004年芝加哥期货市场"逼仓"中国以来国内大豆进口企业面临的又一次大规模违约、"洗船",也是又一次国际资本逼仓中国的典型。
这不禁发人深省:十年之前,大豆风波已敲响定价权缺失警钟;而十年之后,国际资金"逼仓"再度拷问中国经济安全,中国大豆进口商到底还要被动挨打多久?
风波重现 美国基金逼仓路径还原
今年以来,受美国大豆库存紧张等因素影响,芝加哥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美国大豆到岸成本由每吨4100元上涨至4月底的超过4500元,南美大豆从每吨3800元上涨至4200元。但同期国内受下游饲料、养殖等行业不景气所限,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持续走低,由年初的每吨4200元降至4月的3950元。
"一方面是上游原料美豆的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是下游需求低迷,豆油、豆粕价格低位运行,大豆加工企业今年以来日子很难过。"曾在山东某油企担任总监的郭先生表示。
2014年4月中旬,在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出现亏损的背景下,中国少部分大豆贸易融资企业因难以从银行开出信用证,被迫对国际粮商违约。从规模来看,据实地调研过的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可以确定违约的基本是融资贸易豆,已有超过10船发生违约。
由于这些大豆还没有点价,若不违约,按照4月底的CBOT大豆价格点价,每吨大豆大约亏损500元左右(进口大豆分销价与到岸完税价之差),每船大豆亏损3000万元人民币。
"如果违约,则只会损失订立合同已支付的每船800万至1500万元的订金,有些贸易商因为无法承受巨额进口亏损,最终只好选择违约。这样做可能会面临大豆出口商的起诉并对以后进行国际大豆贸易造成阻碍。"郭先生说。
我国大豆融资进口企业之所以做出违约这种对商誉和国际市场均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选择,主要是由于面临着买进即亏损的无奈现实。而这一现实形成的直接诱因又在于国际大豆的定价话语权集中在美国CBOT,在美国农业部数据配合下,给了国际基金拉抬CBOT大豆期货价格对国内进口企业进行逼仓的机会。
本次美国基金逼仓的时点,最早要追溯至2013年第三、四季度。是时,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压榨利润由上半年的亏损严重转向了利润丰厚的状态,同时,2012年的美国大豆欠产导致大豆2013/2014年度库存使用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不能有效恢复。为了防止大豆供给不足,中国买家在丰厚利润的吸引下加大了大豆的进口力度,进口数量高于去年同期且高于实际需求,同时也造成了美国库存的急剧下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