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情频道 > 猪价 >

猪价暴跌暴涨如何把握规律挣钱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4-21 00:00
  • 编辑: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2010年春节迄今,生猪这个最令CPI指数牵肠挂肚的产业,再度陷入暴跌怪圈。
   
    据农业部公开信息显示:年初迄今,全国生猪价格同比跌幅超过20%,而据其他猪肉零售价格监测体系数据,当20%的生猪跌幅最终体现到消费环节时,猪肉零售跌幅高达25%,甚至更高。
 
    4月初开始,商务部迫于全国生猪价格跌跌不休的趋势,决定在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以及即将在东北地区进行生猪冻肉收储工作,业界预期首批收储规模约为4万吨。
 
    国家对于生猪产业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冻肉收储计划上。比如饲养母猪补贴、规模化养殖补贴等等,有关部门不仅对生猪产业进行市场化流通环节管理,而且直接插手深入生产环节的后果,此时,这一系列政策正悄然显出恶性的一面。
 
    一些生猪生产企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直言:“别说收储4万吨,就是把全国约为100多万吨的冻肉储备库全部收满,也解决不了生猪市场目前显著供大于求的局面。”
 
    “有些问题解决不了,生猪价格暴跌暴涨问题就还会再度重演。”4月中旬,商务部生猪市场预测预警系统特聘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研究员、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岗位科学院王立贤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多重因素正在考验我国政府对生猪产业的调控智慧。
 
    猪价暴跌新背景
 
    410,记者随意在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大肉铺购买了5.7市斤猪排,总计36.7元,均价仅为6.5/斤。
 
    看着记者狐疑的眼神,大肉摊贩说:“没错,就是这个价儿,大家都卖这个价儿。”这位自称卖了20年猪肉的摊贩感叹“猪肉如今太不值钱了,一斤青辣椒要4.5元,猪肉6.5元,太便宜了。”
 
    摊贩告诉记者,猪肉之所以能够从春节前的每市斤零售价约9元跌到这个份儿,主要是生猪太多了,所有的养猪场都在抢着出货,“以前我们从猪场拉猪,低于100公斤的根本就出不了栏,现在只要超过80公斤,差不多都可以拉走。”
 
    河南百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鲁百顺、彭州金猪公司总经理凌锡州、甘肃新泰农业公司总经理唐和等一些区域性养猪大户的手机最近被媒体记者打爆了。“我们不能和双汇、新五丰[10.55 0.00%]、唐人神等更为规模化和大型的生猪企业比,他们通过期货市场基本锁定了3个月以上的原料价格,因此受到来自原材料的压力不是非常大,但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小养猪户以及更多的散户完全被暴跌的猪价打趴下了。”唐和告诉记者,猪价暴跌的最大成因在于母猪太多,母猪太多导致仔猪太多,仔猪太多加剧了育肥猪的出栏速度,进而使得市场供应总量快速放大,严重打击了正常的市场价格。
 
    事实上,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与供应量猛增相对应,春节以来,南方尤其是广东地区生猪业普遍爆发了类似口蹄疫的疫情,这一消息让更多原本选择食用猪肉的消费者闻猪色变,进而使需求总量急剧锐减,呈现出了需求锐减对应供应量猛增的对立局面。
 
    “猪粮比价已连续9周低于61的国家规定盈亏平衡点,国家发改委也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启动实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响应机制,另一方面,商务部从4月初已快速启动中央冻肉收储政策,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有关人士坦言目前国家已在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生猪生产,防止猪贱伤农。
 
    但从冻肉收储效果看,该计划已运行十多天,全国生猪价格止跌回升现象并未出现。“主要还是供大于求,不能指望几万吨的收储计划解决根本问题。”王立贤认为,猪价跌惨了的背后,透射出我国长期供不应求的生猪产业,正在从紧缺时代走向平衡甚至过剩时代,而这样的局面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
 
    玉米涨疯的原动力
 
    “生猪产业已经彻底被架在火炉子上了,前有猪价不断暴跌,后有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节节暴涨,不客气地说,全国所有养猪的,现在没有一家不亏损的。”南京雨润集团生猪事业部一位不具名人士坦言,猪价暴跌并非让生猪产业严重承压的唯一理由,比如,如果玉米价格现价能够比年初价格跌出超过20%,那么生猪价格比年初跌出20%就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年初迄今,玉米价格暴涨了20%,生猪价格却暴跌了20%,谁也无法解释为何出现了这样的怪象。”该人士说。
 
    新五丰一位负责原材料采购的高层人士也坦言比猪价暴跌更令整个产业承压的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暴涨。该人士拒绝透露新五丰目前养猪业具体的亏损情况,但他指出,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该公司已经锁定了大约半年期的玉米价格,到岸(湖南)价约为2000/吨,而眼下玉米湖南到岸价格已经达到2070/吨上方,这显示规模化养猪企业比中小散户更具有成本控制优势。不过,即便如此,“新五丰对原材料也只能是尽力降低成本,任何企业都无力扭转农产品[14.87 -0.87%]价格整体处于上升通道、而生猪价格而节节败退的事实。”他说。
 
    国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蒙作为指出,农产品价格2009年度整体涨幅偏低,而在国家不断抬高农产品收购底价的支撑下,未来农产品价格只能上涨,不会大跌。另一因素是年初以来,西南大旱和东北大雪等自然灾害都某种程度上放大了粮食或将减产的预期,进而直接推高了玉米等饲料原材料价格。
 
    据了解,玉米在养猪业饲料配方中的比例通常会占据50%甚至60%,而玉米价格从1500/吨(2009年度国家临时收储价格)上涨至2000/吨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这使得养猪业成本在短期内剧增。
 
    与此同时,在玉米价格暴涨的这段时间,全国母猪存栏量以及仔猪数量急剧攀升,二者严重背道而驰,最终激化矛盾。蒙作为指出,目前全国生猪存栏量不少于4.5亿头,而母猪存栏量更是比正常水平高出3%以上,这一局面意味有更多的猪未来还将加入消费玉米、豆粕等原材料的行列,因此农产品价格也因这一因素格外坚挺。
 
    王立贤也认为,玉米涨价的背景之一正是仔猪销售在2009年底相当火爆所致。其实,王立贤在商务部有关会议上直陈猪价在春节之后面临大幅下行风险。但更多的补贴派官员和分析人员认为猪价不会下跌,至少农产品价格不会下行,这一成本因素将决定猪价不会下行。
 
    “谁对谁错已经一目了然,玉米价格涨疯了,猪肉价格跌惨了,但是谁导致了猪价暴跌?”王立贤分析称,国家一方面动用补贴手段,比如母猪补贴等方式,让养猪户不愿意淘汰母猪,进而使得仔猪供应量直线上升,另一方面动辄启动冻肉收储计划,向养猪户和市场传递出“政府会收购,会托底,咱不怕”的错误信号,而事实上,那些占到了各类补贴便宜的人士一开始可能真的享受到了几百元的补贴,但等他把仔猪育肥了,价格早已跌至深渊,整体亏损变成不争事实。
 
    正在云南考察旱情的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公司副总经理陈树韦指出,玉米暴涨与猪价暴跌的错位现象说明我国生猪供应在疫情等因素干扰下,确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也显示我国生猪产业链仍然缺乏及时、客观、系统、有效和全面信息反馈机制。因为机制缺位,所有的市场信息都无法准确对接,最终酿成了生猪存栏量暴增,进而诱发玉米大涨、进而出现玉米大涨迫使生猪产业行业性亏损,以及部分养猪户已经开始杀母猪的现象发生。陈树韦并不看好国家冻肉收储计划,他认为短期内猪价可能止跌,但并不一定回升,即便回升,也需要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记者观察VIEW
 
    生猪产业亟待双车道
 
    中国历来人多物少,尤其是猪肉,每当迎来春节等传统的大消费行情,猪肉价格上涨10%或者20%不是什么稀罕事。这也注定,长期以来,人们已经默认了猪肉属于相对紧缺物资,国家则不断鼓励加大生产力度的趋势。
 
    2007年猪价暴跌之后,一时间养猪场杀母猪成风,仔猪存栏量锐减,供应总量大减,进而直接导致了2008年全国猪价大涨、进而不断拉高CPI指数的危局。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平抑猪肉价格进而拉低CPI指数成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统计局等多个国家部委的工作任务之一。
 
    也是在这一年前后,先是针对2007年的猪价暴跌问题,商务部适时启动了生猪冻肉收储计划,接着是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启动了喂养母猪存栏补贴政策、规模化养猪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扶持“进入门槛几乎没有”的生猪产业全民养猪,在2009年下半年还出现了养母猪有补贴进而没有人愿意淘汰母猪以及规模化养猪规模不断放大等现象,最终导致供求失衡,过量存栏最终压趴下了原材料价格大涨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生猪产业再陷泥沼。
 
    以上事实从侧面说明,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者,其仅仅拥有裁判员身份,但自从直接以补贴形式进入生产领域后,裁判员无形中变成了运动员,这一双重身份导致财政补贴往往不患寡而患不均,拿到财政补贴的猪场更愿意急剧放大自己的养殖规模,进而享受补贴,而没有拿到补贴的人,认为政府既然补贴养猪,说明市场肯定供不应求,而从冻肉收储计划看,意味市场总量将来即便过剩了,政府也会站出来收拾局面,因此,所有的人都觉得养猪业太好了,最起码有政府各类补贴,是不会亏损的。
 
    然而,残酷现实正在击碎所有养猪户的梦想。所有人都认为猪肉不会过剩的时下,突然发生了过剩现象。推动这一现象加速上演的推手,正是政府出台的各类补贴和收储计划。
 
    商务部生猪市场预测预警系统特聘专家王立贤坚决反对政府以补贴的名义进入生猪生产领域。“政府是管理者,也是市场监管者,收储虽然不能解决总量问题,但可以削峰填谷,这个可以有,但补贴呢,一旦大规模发放补贴,等于直接改变了人们原来的预期和市场原本运行轨迹,这时候生猪生产量一定会暴增。”王立贤直言政府管的太细,只能加剧市场波动,因此需要尊重市场本身的规律,让市场自行调节价格,才是最佳方式。
 
    王立贤表示,现阶段冻肉收储计划并未改变猪价下行态势的情况,说明我国生猪生产确实已经供大于求了,这也是多少年没有出现过的新趋势,此刻,监管层更应该考虑如何为生猪产业设置双车道问题,而不再是一味的鼓励扩大生产规模。
 
    东方艾格农业公司的陈树韦则从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的政策出发点指出,“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在于猪价上行拉高了CPI指数,因此政府所有政策都是鼓励去养,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猪价过高,把CPI拉高了。”事实上,政府这一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政策对生猪产业的过分刺激,导致该行业本身的运行规律失灵了,即没有人愿意退出,所有人都想领补贴,最终,猪价跌惨了,人们有了这一次教训,国家鼓励生产的政策很可能接下来又要失灵了,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为了防止猪价暴涨,说不定,国家还需要再度提高补贴金额,进而让这一怪圈越来越畸形。
 
    如果忽略市场本身运行规律,强行扶持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事不如人意”。国家应在积极鼓励生猪生产的同时,也采取适度的鼓励淘汰产能机制,让生猪产业彻底不再让CPI指数坐卧不安
 
 
(责任编辑:广东饲料行业信息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行情排行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