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情频道 > 猪价 >

生猪价格对通胀的影响不会造成货币紧缩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08-04 00:00
  • 编辑: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人们越来越担忧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我们预期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紧缩政策可能见效,减缓房地产建设进度。很多评论员认为,中国正背负着楼市泡沫、信贷泡沫和工业产能过剩这三座大山,一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的下滑将无法停止。

但我们认为对这些结构性问题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中国经济增长率能否保八,就看政府能否保持宽松政策,而这又取决于通胀情况以及克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效。这两者一旦出现不利局面,将造成货币紧缩,致使经济增速放缓。这次我们来探讨中国猪肉价格直接带来的通胀威胁。
  “猪肉冲击”不会再现
经济学家常说自由市场通常运作良好。但是,不论是美国经济、全球芯片市场还是中国猪肉市场,自由浮动的价格常具周期性。一旦价格下跌,生产商就会减少供给。中国的农民也是一样。供给下降就会导致价格上升,进而鼓励生产,市场上生猪出售量也会增加。然后猪肉价格又会下跌,开始新一轮周期循环。
在中国,这种周期性波动常受疫病影响。2006年肉价下跌,而同年猪链球菌疫病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此时人们远离猪肉,这情有可原。而在猪肉价格开始上升之时,另一场疫病却助其一臂之力,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俗称“猪蓝耳病”。这种疾病常见于母猪和仔猪。
随着疫情爆发,猪肉价格飙升。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大力推广猪蓝耳病疫苗,并补贴母猪养殖户。由于回报更高,因此农民养猪的劲头更足,猪肉供给随之增加。在2010年初,生猪价格回落到了每公斤10元,这仅是2008年初价格高峰的一半。
此时,根据市场规律,产量应逐渐降低。这一趋势偏又赶上了一场疫病,这一次是口蹄疫大规模爆发,再加上2010年第一季度天气异常寒冷潮湿,仔猪受到的冲击尤甚,一些地区仔猪的死亡率高达50%。由于仔猪至少要养至6个月大才适合产肉,这意味着今夏和初秋将出现肉猪供应不足的问题。
除了仔猪数量下降带来的直接冲击外,天气情况也影响玉米供给,从而间接影响猪肉产业。这一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国内的玉米价格已经在上涨,7月初达到了历史新高,每公斤两元多,同比上涨近30%。
作为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玉米价格比是中国养猪农户用来衡量利润率的标准。一般认为5.5-6是损益平衡点,但是过去几个月,生猪价格低位,玉米价格高位,使得生猪/玉米价格比远低于5。因此,即使玉米价格不再上涨,猪肉成本也仍然太高。
无可避免的结果就是猪肉价格高企。这一点意义深远,因为中国的猪肉价格对CPI的整体水平具有重大影响。2007年CPI上涨了4.8%,由于猪肉价格占到CPI权重的3%,而当年猪肉价格上涨了50%,因此猪肉价格的上涨对CPI上涨的“贡献”达到了1.5个百分点。
那么2007-2008年的一幕是否会重演,猪肉价格是否将再次飙升?现在与当年有着关键的区别。猪蓝耳病同时感染母猪和仔猪,因此会对猪肉产业带来长期影响:首先,母猪长大至育龄需要一段时间,而产下的仔猪也需要时间才能出栏。对比之下,口蹄疫只对仔猪带来真正影响。
由于口蹄疫具有特殊性,而且2007-2008年猪肉价格飞升之后中国政府提供的补贴带来了长期影响,因此母猪数量仍然十分庞大,占生猪总数的11%,而一般只需达到8%即可。因此,最近爆发的口蹄疫并不会像2007-2008年低迷期那样对养猪业的供给平衡带来持续冲击。
  首要通胀威胁来自农业部门
玉米价格上涨也是一大问题。玉米价格的变动似乎与养猪的情况相反:短期内玉米价格上涨压力减轻,但很有可能在2011年及之后几年高企。中国拥有玉米储备,存放于政府粮库和个体农户手中。但这些玉米储备的规模和质量都不确定:专家宣称中国政府的玉米储量巨大,但都无据可依。而个体农户的玉米储备并不多。
但是,即使中国玉米储备不足,目前对国内CPI并不会有太大影响。由于全球玉米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中国政府可以从国外进口玉米。不管是从国内采购还是国外进口,最近几个月的玉米供应充足,在稳定玉米价格方面初见成效。
从中期来看,进口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坦途。如果中国大量购入玉米,就可能会抬高全球玉米价格。不管怎样,中国政府要的是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鉴于这一目标,政府要想限制粮价,最终必须依赖国内粮食生产。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增加耕地面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也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用此方法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似乎不大可能。中国政府规定全国的农业用地“红线”为1.2亿公顷,而目前可用耕地面积为1.59亿公顷。其它用途的土地需求十分庞大,城市化尤为如此,因此很难再增加耕地面积。
农业用地面积大并不一定能保证粮食产量。由于城市的工资见涨,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向城市。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小块土地合并为大型农场。农业生产率提高后将降低农业耕作成本,提高回报。对于土地密集型的作物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
更多的农民流向城市,更便于土地改革。但即便如此,农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可能仍比不上制造业。正是出于这一原因,中国面临的首要通胀威胁来自于农业(与服务)部门的价格上涨,而非制造业。农业耕作的收入比不上在城市打工,因此要想实现粮食目标,政府可能不得不提高已有的最低粮食收购价。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从中期来看,结构性通胀会进一步加剧。短期而言,由于仔猪产量不足,CPI通胀将上升,比夏季约高3%。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重蹈2007-2008年的覆辙;当前,进口可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也不可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可能将回落至8%。生猪价格似乎只是短期问题,不太可能影响决策,政府仍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放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广东饲料行业信息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行情排行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