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情频道 > 猪价 >

如何走出当前生猪生产的困境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0-10-09 00:00
  • 编辑: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2008年,四川井研县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已成为我县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70%,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县生猪生产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 生猪存栏和出栏出现较大增幅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48.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万头,增长3.1%;其中能繁母猪4.6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0.2万头,增长4.5%16月,全县共出栏生猪39.7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万头,增长7.1%,生猪存栏和出栏处于增长态势。
 
  1.2 生猪价格持续下行上半年全市育肥猪均价9.62/千克,其中1月份10.72/千克为最高,其后逐月下降。3月份跌破10.00/千克,6月为上半年最低8.44/千克,较1月下跌2.28/千克,跌幅21.27%4月中旬至5月中旬有所企稳,5月下旬再次下探至6月底,上半年同比下跌9.02%
 
  1.3 猪粮比价急速下滑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幅度大,致使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销售价格分别上升6%27.7%11.3%。猪粮比价6个月持续下跌,其中26月猪粮比价一直低于51,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1.4 养殖户积极性低落由于毛猪价格低迷、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严重伤害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致使生猪补栏受挫,将对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价格大幅度下跌,将面临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链条断裂,生产能力将受到削弱,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生猪养殖业正在面临行业寒冬,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破产难以避免,退出养猪产业将成为必然选择。
 
  2 原因分析及后势预测
 
  目前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养殖全面亏损,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全国生猪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对养殖者信心带来冲击。为规避风险,一些地区出现生猪提前出栏、集中出栏的现象。二是储备肉投放市场,增加猪肉供给,平抑价格;三是肉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养殖结构的不断调整,养殖场为市场提供的肉食品种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人们对鸡、鸭、鱼、牛、羊肉的消费数量在不断增加,相对地减少了猪肉的消费量,间接地增加了生猪的供应量。同时,每年春节之后,猪肉食品消费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淡季。
 
下半年,承接北方生猪价格阶段性反弹的态势,猪价将呈“V”字形反转。从政策的延续性来看,在国家对生猪扶持政策刺激下,生猪规模化生产还将增多,生猪的供应量不会快速减少,低迷的生猪价格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下半年几大节日和冬季制作腌腊食品的增多,猪肉消费增长,生猪需求总量将会呈刚性增长趋势,将会带动生猪价格上升。从原料成本来看,粮食价格继续走高,养殖户将继续压缩存栏量,短期内会增大生猪供应量,但长期来看会抑制生猪供应量。
 
3 对策建议
 
  3.1 树立信心猪粮安天下,猪肉是生活必需品。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确存在一些困难,但越困难,越要坚持,越要坚定信心,做到适时、适度、适地发展。一是群众对优质猪肉的需求没有变,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提高,猪肉消费必然增长,因此养猪业的前景是光明的。二是我县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整体实力大幅增强,为进一步防范风险,实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国家对生猪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没有变,各种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仍非常大。四是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变,基本面是好的。
 
  3.2 政策扶持围绕全省新增1000万头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建设,抓住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重要机遇,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流通储备、节能减排等项目支持。加快出台推进现代畜牧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扶持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使畜牧生产从散户饲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使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成为我县现代畜牧业主要养殖模式。要抓好信贷担保,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依托融资担保公司等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对种猪场、生猪规模养殖场和生猪加工企业给予优惠信贷,帮助解决规模化养殖场和生产企业的资金需求,为生猪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3.3 保持优势一是要做好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文章,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业,优化猪群结构,加快推进良种化,及时淘汰老、劣、差种猪,培育强势猪群。二是要优化生猪产业区域布局,在重点乡镇实现重点突破,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的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是要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行“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养殖贷款贴息补助”等产业发展,引导饲料企业、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的合作,完善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生猪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平衡各环节利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实力。
 
  3.4 技术支持要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生猪生产和管理人才,发挥人才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围绕养殖户需求,特别是适度规模化养殖户需求,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标准化养殖、生态养殖等方面技术培训活动。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服务力量,结合电话、网络等手段,创新技术推广和服务机制,练好内功,夯实发展基础,全方位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观念,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提高畜牧产业技术含量。
 
  3.5 风险防范一是加快推进基层动防体系规范化步伐,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严格执行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生猪免疫反应治疗、死亡、无害化处理的补偿政策,提高生猪疫病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生产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严控抗生素滥用,严查违禁药品,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积极推广生猪保险并完善生猪死亡赔偿机制,解决生猪赔偿迟迟不能到位的问题,解除养猪户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市场监测,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引导调控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责任编辑:广东饲料行业信息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行情排行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