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不准节奏”的调控无助于稳定猪价
- 点击次数: 次
- 日期:2011-06-14 11:21
- 编辑:admin
- 评论:0 条
- 查看更多评论
5月以来生猪批发价步步攀升,如今已摸到18元/公斤的历史最高位———所谓“猪粮安天下”,夏天是猪肉消费淡季,猪价尚且飙成这样,入冬后会不会涨到天上去?
近年来,生猪价格大起大落几乎成为常态。2007年猪价狂飙,好像打了兴奋剂;2008年的触顶回落仿佛自由落体,令养猪户们大呼“伤不起”。为了熨平猪价波动,2009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下称《预案》),制定了收储制度:当猪价过度下跌时,国家采购冻肉入储;猪价高企时,抛出冻肉来平抑市场。
按理说,有了收储政策,猪价应有平复的迹象。然而现实情况是,近两年的猪市很不给政策面子。
2010年2月起,生猪批发价暴跌两个月,猪价跌到9元/公斤的谷底,并一直维持到6月。养猪业哀鸿遍野,散户陆续退出市场,母猪存栏量也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生猪供应偏紧,很大原因就是去年母猪伤了“元气”,导致肉猪梯队跟不上。)当年4月到6月,国家启动5批收储,每次收冻肉2万至3万吨,但市场价格未见起色。
反观今年,生猪价格已涨到历史最高点,但《预案》所制定的放储措施、低收入家庭补贴措施至今未见施行。
原因为何?调控机制太死板!有专家指出,国家收储政策盯住“猪粮比价”这个指标,该指标更适应上世纪90年代的猪市,导致政策“踏不准节奏”。
“猪粮比价”是用来衡量养猪户盈亏情况的指标,用“生猪批发价”比“饲用玉米价”得出。一般情况下,猪粮比价超过6:1时养猪户盈利,低于该值则亏损。根据《预案》,当猪粮比价高于9∶1时,政府适时投放冻肉储备,必要时向城乡低保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发放临时补贴;比价低于6:1时,政府视市场情况增加储备。
不过,饲料中除玉米外,还有豆粕等材料;养猪成本除饲料外,还有人工、租地、用药等因素,仅用猪粮比价来测算养猪户盈亏与否,显然不科学。
比如,倘若猪肉降价时饲料也降价,但其他成本上升,比价就被高估,养猪户即使大亏也盼不来政府托市。反之则如当前玉米价格飙升,豆粕一直降价,猪粮比价被低估了———由于比价尚未达到9:1,低收入家庭得不到补贴。收储政策因此两头不讨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表示,猪肉是国人消费的主要肉类,调控猪价应当参照一篮子指标,必须把城镇居民收入纳入考虑。施政不仅是艺术,更是一门科学;靠简单的算术,是管不好风云变幻的猪市的。
(责任编辑:admin)
- 2014-09-02 网友:中秋在即 猪价理性震荡
- 2014-09-02 9月猪价涨速或放缓
- 2014-09-02 八月份广东省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上升
- 2014-08-25 【独家】猪价虽涨,风险犹存,四季度高位运行可能性小
- 2014-08-22 近期猪价稳步上涨的原因分析
- 2014-08-19 美国猪肉“兵临城下”:常年每斤5元比中国便宜30%
- 2014-08-14 养猪进入实质性盈利阶段
- 2014-08-11 从养殖户“将”经销商的“军”浅谈后期猪价
- 2014-08-04 七月份广东省猪肉市场价格偏强运行
- 2014-07-30 【独家调研】看懂这十张图,你对下半年猪价还会如此迷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