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娣--迎接养殖业环保挑战,思想意识要转变!
- 来源:广东饲料
- 日期:2016-07-21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不仅推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而且有效保障了我国城乡肉食品供应。城市发展规划中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分,规范了养殖区域,也加快了养殖集约化进程。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场废弃物排放越来越集中,种养隔离问题突出。加上资源环境制约、公众环境意识提高,这让养殖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暴露放大,成为中国养殖业的新挑战。环保将是当前和未来养殖业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亟待解决。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对养殖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环保俨然已成为养殖场生存的先决条件。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廖新娣教授是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物健康养殖与安全生产。2004-2012年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理事长,2006-2011年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银行(WB)和全球环境机构(GEF)联合发起的“东亚畜牧业废弃物管理”项目顾问。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顾问,《家畜生态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牲畜废物管理专家,广东温氏集团技术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一、环保问题在养殖业中的角色转换
《广东饲料》:能谈谈这些年,您切身体会到的我国养殖业在环保方面取得的进步吗?
廖新娣教授(以下简称“廖”):我国养殖业环保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不论是技术、资金,还是国家和地方政策方面,以及养殖从业者的环保意识、环保能力(包括设施)。这些年,国家一直通过多渠道推动养殖业环保工作。首先,在技术研发投入上,自“八五”以来,农业部一直有相关重大研究项目立项;其次,国家和地方财政采取多种渠道(如沼气工程、标准化建设)扶持建设养殖环保设施;再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包括2001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5年《畜牧法》、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2014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新《环保法》的相继颁布,以及2015年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养殖环保的进步在养殖现场也可以看到:这些年,环保设施(减排与达标排放)从无到有,从业者对环保重视程度从过去应付检查到现在的务实解决问题。这些变化都是明显的进步!对于养殖企业,环保成了先行条件。比如说温氏集团,开始发展主打育种,后来着力增强饲料营养实力,现在将环保作为新竞争优势来打造企业。
《广东饲料》:环保成为养殖的前提条件后,企业应该如何顺应局势做出转变?
廖:首先思想意识要转变。有些养殖场说没地方建环保设施,有些养殖场花钱建了环保设施但废弃物问题仍然没解决好。养殖污染问题要正视,政府不允许我们只有地方建猪舍而没有地方处置废弃物。环保设施(不管是综合利用设施,还是处理设施)建起来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解决问题。业主的注意力都放在猪群上,生产成绩、分娩数据的变动都非常清楚,但有没有关心环保设施运行是否正常。生态是红线,环保是硬标准,不得讨价还价。所以观念或理念要及时转变、要跟上。
还值得强调的是,做好环保不仅包括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用好环保设施,还包括理顺周边关系。新《环保法》加强了公众的参与,如今投诉的渠道越来越多,养殖场在做好环保设施建设的同时,处理好乡亲邻里关系及保持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也非常重要。
《广东饲料》:投诉门槛降低,投诉渠道增多推进了环保工作,但也不乏借机炒作,您认为社会对养殖业环保的认识存在哪些偏差?
廖:环保需要人人参与。我国养殖环保最大问题就是量大集中,这个问题不单单是养猪人造成的,这是全社会造成的。比如国家和地方的土地使用政策,造成很多地区禁养区、适养区、限养区的划定,虽然用地规范了,但总的来说,各地可养殖区域越来越小,尤其水网发达的区域,这就必然造成养殖更加集中、种植业隔离更明显。环保问题不能只是在专家之间交流技术、领导之间交流政策,还应该多与老百姓沟通,养殖业说到底就是保民生工程。土地流转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畜禽粪污的处置,一般老百姓对当前养殖业并非很了解,提到养猪,他们可能就想到养猪老板赚多少钱,虽然必须遵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但是社会和消费者是不是也有责任来分担消费品的环保成本。
最近我跟环保部一些领导交流,大家都认为,我国养殖环保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畜牧业、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迅速,养殖环保问题是在这样发展背景下出现和发展的,例如种养脱节,这些都属于历史沉淀的问题。解决起来无非两种办法,要么资源化利用,要么达标排放,但不论哪种办法,需要给点时间、给点耐心,因为环保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新时期畜禽粪污治理需要一些新的机制,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联合摸索、示范和推广。但这里有两点我们要强调,一国家环保政策和生态红线必须贯彻,二我们自身应有紧迫感,从业者迅速行动起来提高我们自身的环保能力。
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客观事实也是历史原因
《广东饲料》:我国养殖业环保与国外养殖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多大?
廖:很多同行都到欧美发达国家参观学习,大家应该都有发现,国外农场仓库里有很多农机具,例如沼液运输车、喷洒设备、牧草收割机等等,但是在我们的养殖场很少见(国外是农场,我们是养殖场)。在欧美发达国家养猪场里很少看到像我们这样的达标排放环保设施,看到更多的是沼气池和农田灌溉设备。国外非常重视储存设施的建设,沼液一般不做深度处理,不搞达标排放,而是储存起来,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季节喷洒施用。液泡粪在国外应用得也比较多,也做得挺好,引进到国内却变味了,我们要在液泡粪之后做深度处理达标排放。
我在德国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德国建设沼气池是用来处理畜禽粪便,但经过几十年发展完善之后,现在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了。如今,畜禽粪便只是德国沼气池中的一部分原料而已(约30%),沼气发电卖给政府,农场用电再从政府买回来,从中赚取8欧分的差价。同样是废弃物,他们把它变成了电,变成了利润,而不再是单纯为了解决粪便问题,也就是因此他们在沼气设施技术上舍得投入。
《广东饲料》:大家常说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为什么我们与养殖发达国家的养殖模式差异如此大?
廖:早在1959年,毛泽东主席就有指示:“农、林、牧三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美国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我国也一定要走这条路线…,我国的肥料来源第一是养猪及大牲畜,一人一猪,一亩一猪…,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植物是动物的粮食,动物是人类的粮食…,用机械装备农业,是农、林、牧三结合大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今天我们都醒悟和追思种养结合好,目前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中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虽然今天我们国家种养结合的条件与过去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新技术模式、新机制一定能明显推进今后种养结合。大家不赞成养殖业搞达标排放(尤其北方的同行),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在有些场地条件局限的地方,达标排放是生存迫不得已的选择。在欧美国家,养殖业规模和布局源头控制很规范,而且与土地、与粪肥使用绑定。在欧洲,规定1公顷土地养2.5头奶牛(相当于15头猪,即1亩1猪)。我们管控的主要在末端。
《广东饲料》:种养结合这么好,为什么实施起来不理想呢?
廖:现在有些地方做种养结合,成本可能还高过做达标排放。为什么?因为种植业和养殖业距离远(通常超过50公里不合适),运输成本太高,这种情况下种养结合搞不起来。种养结合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土地(土地流转很重要,有土地不可用的现象很普遍);第二是基础设施设备,举个例子,东北地区每年只有4月和10月两个月的时间往农田施肥,废弃物的储存设施正常需要有6个月的容量。一年12个月产生的废弃物要在60天内使用到农田,用肩膀挑不现实,必须有配套的设施。第三是技术和机制的支撑,要落实种养结合,要么靠动力(做种养结合的业主有利可图),要么靠压力(充分的监管)。今后创建新支撑机制,对于推进种养结合很重要。
三、我国养殖业环保还有很大的推动空间
《广东饲料》:这样看来,养殖业环保应结合我国国情,不可盲目从外,您觉得在当下国情下,如何推动养殖业环保工作?
廖:规模可以调控,布局可以调整,办法可以找,政策可以制定。目前国家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时期,经济朝着调结构、转方式、促良性方向发展,我觉得正是机遇。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上建立起支撑机制或运营机制,但活还是要靠从业者去做,这个过程必然出现优胜劣汰情况。
《广东饲料》:您说的规模可以调控,可以理解为规模不宜过大吗?
廖:不能完全这么理解,最简单来看,并不是规模大的一定污染,规模小的一定不污染,关键在于养殖业经营活动既有效益、又不污染。适度规模问题我们经常提,究竟多大规模才是“适度”,到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单从废弃物治理角度看,我认为能有效治理废弃物而不污染环境的,可谓适度的。不考虑相关条件和能力,简单地以动物头数来论适度规模恐怕不合适。
《广东饲料》:您刚才说到“办法可以找”,能简单谈一谈吗?
廖:办法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政策、技术、管理等,不同发展阶段解决废弃物问题的政策、技术、管理都是具有阶段性特点的。这里我只能简单谈几点。
粪污的管理,如果单纯理解为粪污的处理比较狭隘。粪污的管理应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粪污收集(清粪方式);第二是粪便的储存和运输;第三就是粪便处理;第四是利用。
粪便的收集,主要矛盾是源头的水分(量)控制,并做到清污、雨污分流。一个1万头猪场,过去水处理设计通常按每天80-120吨来计,现在应控制在60吨以下。大家通过去现场观察就可以发现,动物饮水过程中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漏水现象(这部分水基本上混进了粪便,最终进了污水处理系统)。温控猪舍不仅有助于动物健康,也有助于环保。大家不能只依赖末端的处理,而源头、过程不顾及粪污管理,这怎么都不是现代先进的管理办法,建议用水表考核饲养员对水量的控制。
粪污综合利用还有很大空间。国家当前和今后都很重视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这个问题虽然很复杂,但目前有些省份进展得不错,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一定经验,随着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和粪污综合利用机制的建立,综合利用在解决畜禽粪污问题上有望取得较大突破。
排污设施的专人管理和专业化运行。粪污管理的核心是废水的处理,可是现在很多猪场的环保设施没人管,或者电工或后勤人员监管,设施虽然很专业,但管理很业余。今后如何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也是值得探讨的(如第三方托管)。
《广东饲料》:有机肥好大家却都不用,是因为有机肥成本太高吗?
廖:保守估计,国内养殖场自身配套建设的有机肥厂90%以上是亏本的,但为了保障前端养殖,亏本也在继续进行。大家都知道有机肥好,但一般不用,如果能让使用有机肥的人有利可图,则有助于拉动粪便的出路。有机肥销售模式的专业打造,有机肥质量、市场的监管都有助于有机肥的使用;另外,养殖业重金属问题沸沸扬扬,有机肥重金属超标的舆论都归咎养殖业,这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有同行建议有机肥产品应注明多少比例原料来自粪源。国家土壤改良计划、配方(精准)施肥等项目,以上这些工作做好了,都利于有机肥的使用。国家也会继续推动有机肥生产与使用补贴制度,激励引导使用有机肥。有机肥市场拉动后就自然而然驱动粪便变成资源。
《广东饲料》:温氏肉猪家庭农场的环保模式能简单谈一谈吗?
廖:温氏集团非常重视肉猪家庭农场的环保工作。统一要求做好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为主导。集团针对不同区域情况,统一制订了五种处理模式供各区域的家庭农场选用:例如其中一种“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干清粪+堆粪棚+尿液储存池+农业利用(减排鼓励模式)”,不同模式中采用了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关键技术,如粪便塔式发酵技术、粪便静态发酵技术、粪尿舍外发酵床处理技术等。
四、我国养殖业环保依然面临挑战
《广东饲料》:目前养殖环保最大的技术挑战包括哪些方面?
廖: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来说,亟需针对不同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研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针对不同区域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创建粪污管理新机制;还需要继续探索投资好快省的畜禽养殖工艺与粪污处理技术,废水深度处理后安全回用技术;持续探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甚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如何从中获取一定的效益。现在有一小部分企业在探索这些东西,但是大部分的猪场和养殖场当前还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导。
从畜禽粪污处理领域基础研究工作来说,粪污的安全利用,对产业链后端的安全问题,粪污中兽药的残留对环境的影响,部分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问题,养殖业的臭气和温室气体问题,病死畜禽尸体处理的生物技术。这些都是很值得重视的基础研究。
文丨《广东饲料》2015第11期
相关阅读:
- 2018-04-11广东研究猪近30年的专家:不建议经常吃土猪肉、走地鸡
- 2018-03-15全国人大代表温鹏程:生猪期货可助养户锁住利润
- 2016-07-26双汇创始人万隆:76岁将企业带进世界五百强
- 2016-06-27金卫东新论:《唯书与麻将不可少》
- 2016-04-19温鹏程:畜牧业的短板是整个体系还不够完善
- 2016-02-18播恩总裁邹新华:2016年有以下八大趋势
- 2015-07-27华农大经管学院院长万俊毅:农牧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 2015-07-17猪联网--为现代养猪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 2015-07-02薛华:未来几年是海大弯道超车最好的时机
- 2015-07-02陈春花:如果不懂变化,行业老大又怎样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