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红:合同养殖可能是未来主流商业模式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11-06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刘小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一、概况
2013年8月28日,笔者有幸来到江苏省泗阳县,全程参观了江苏加华种猪有限公司总占地为1800亩,计划投资3亿元、设计规模为1.2万头母猪的新式环境控制猪场,该猪场采用了母猪、保育与生长育肥一体化二点式布局,完全全进全出、全自动饲料供给、温湿度与换风管理自动控制设计。种猪区(含种母猪、种公猪)全部采用高效空气过滤、水泡粪工艺,分成4个相对独立单元、每个单元3000头母猪进行功能管理(图1);保育与生长育肥一体化舍预留了空气过滤位置,保育与生长育肥一体化舍全部采用刮粪板工艺。整个猪场计划母猪存栏1.2万头、每头母猪年提供25头断奶仔猪、年出栏纯种、二元及商品肉猪28万头,实现年产值5.6亿元。
二、整体设计思路
根据公司董事长华坚青先生的介绍,该猪场倾注了他全部热血,总结了过去20多年的养猪经验,并反复与猪场设计人员美国谷物协会闫之春先生沟通、交流,希望把该养殖基地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养猪企业,从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下二点思路:
1. 只做自己专业的事情
华董谈到,猪场从建设第一天起,就将全部精力、资金集中在猪舍设计、新型设备的选择、粪污合理设计等猪场建设环节,对于配套的饲料厂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自建,他认为自己对饲料生产、运营没有经验,尽管猪场满负荷生产每天的饲料用量达到近400吨以上,每年饲料用量可能突破15万吨,但他的目标是全心全意养好、管好猪,饲料生产计划引进专业的猪饲料生产企业如中粮集团、正大集团、双胎胎集团等进行长期合作供应,这也正顺应了当前美国等养猪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
华董还指出,如果把部分本应管理好猪场的时间去搞饲料,一方面会影响猪场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上的差异,导致饲料生产也难以管好,也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引起不必要的烦恼,还不如合同供给,我只提需求,合同供应方全力满足。这样可保障自己做好自己最擅长的养猪事业,使社会资源配置、养猪资源配置最优化。笔者认为,这种新型养猪合作模式将更有利于养猪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定在未来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位置。
近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养猪生产才,尽管年产达到百万头规模,通常也将饲料生产环节交给专业饲料公司去完成,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各公司(厂)之间互相有严格的分工又有紧密的合作。通过彼此之间的合同约定各自的生产规模,计划性很强,可避免盲目生产,有利于市场稳定。这种专业化的模式社会分工明确,各相关公司(企业)间合作紧密,运作成本低、效率高。这种模式也简化了猪场的生产与经营管理,降低了猪场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难度。其最终的结果是:猪场的生产成本尤其是间接成本达到最小化、猪场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2. 全新疫病防控理念
在加华养殖基地参观期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把疫病防控贯穿于猪场布局、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设计理念之中,每个细节均沉淀了设计者的经验积累。这得益于美国谷物协会闫之春先生多年与国外专家的交流,逐步凝练成这个有形产品。首先把母猪、保育与生长育肥分区布局,高效阻断了垂直传播疫病。二是全空气过滤、封闭式设计,可最大程度上阻止包括PRRSV、PRV等危害养猪生产的病毒的传入,完全阻止鸟类等动物的进入。三是养殖基地生物安全等级管理设计,PⅢ级为基地生物安全最高等级,该级别区域任何人员进入均须二次更衣、淋浴,只设计了唯一进出通道,猪只转运时也采取两层气动门设计;PⅡ级为基地生物安全第二等级,为基地直接工作员工生活区,不允许车辆等进入,外来人员进入须一次更衣、消毒;PⅠ为基地生物安全第三等级,为基地周边区域1km范围区域,重点预防出现新的养殖场、屠宰场等。四是建立专门的后备种猪培育舍,在母猪区设立了专门的后备种猪培育舍,可有效保证后备猪培育成功率,同时完全后备种猪的驯化、免疫,提高后备种猪的生产水平。
三、几点思考
1. 养猪工业化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深圳广三保、光明等合资养殖企业最早涉及工厂化养猪,全套引进美国的设备、设计与工艺流程,但受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资本规模等要素的约束,这种模式并未成为接下来我国养猪的主流模式,而开放式、简易设备、以劳动力为主的猪场设计成为我国的主要方式,规模化猪场面对着庭院式养殖的成本挑战。
近年,最大的变化在于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意识到生猪行业的地位,庭院式养殖几乎淡出,养猪生产效率竞争逐步浮出水面,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也渐渐成为养猪的约束条件,用设备代替人工成为行业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江苏加华的建设充分利用了资本的力量,采用了当前可实现的全工业化设计,全自动送料、自动清粪、环境控制自动化等,与传统养猪相比,可节约一半以上的人工,预期的生产效率将达到25头上市猪/母猪,实现这一生产目标,将是工业化养猪最大的卖点。
由此,笔者也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猪产业工业化设计、设施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必将把我国生猪产业带入工业化时代,把当前发展时期比喻工业化养猪的春天完全是合理的。
2. 饲料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在哪里,猪场自配料是否注意到?
在与华坚青先生的交流过程中,有幸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先生在场。一听华董事长提出饲料生产计划采用合同供货方式,鲍董非常专业地表示了认同。并阐述了他的一些想法:鲍董指出我国母猪生产效率仅及丹麦、美国等国的60%左右,差距为何会有这么大?品种几乎全是引进这些国家的,猪舍环境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我们忽略了饲料这一大块,许多猪场不论规模大小,采用自已配料,且不说饲料配制、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就单从原料质量控制来说,有几家猪场会对购进的玉米进行霉菌毒素等有害成份的检测?多数养猪生产者看到玉米颜色很漂亮,容重达到700以上,甚至就差那么一点点,也就认为质量很好,采购回去之后,也没有检测设备,实际上霉菌毒素可能严重超标。近年大量玉米样本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玉米中霉菌毒素主要是以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 毒素、烟曲霉毒素等为主,对猪的危害是相当大,主要表现为:黄曲毒素越高猪减重严重;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明显,与玉米赤霉烯酮严重污染有关;烟曲霉毒素可以导致脑肿瘤,主要危害母猪,表现中枢神经痛、四肢无力,会引起猪的肺部疾病,肺部瓷器化。呕吐毒素严重影响饲料的蛋白质转化率,霉素会让让母猪的生育减少了14%以上。如果采购了这样的原料,母猪生产效率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鲍董还提供了湖北某猪场的案例:湖北宜城市某猪场的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为10.5头,从该场饲养员的母猪记录本上,记录了大量怀孕母猪死胎、木乃伊、流产或新生子猪死亡率上升,以及产后发情不正常等事项;生产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产期延迟,死胎、弱仔率上升,产后不发情、假发情、延长发情期;母猪配种之后流脓性分泌物、久配不孕、难产率高, 哺乳仔猪皮毛粗乱、皮肤苍白,出现久治不愈的水样腹泻,育肥猪群呕吐、拒食,采食量下降,肥育猪上市日龄推迟;皮肤发痒、毛长粗乱、消化不良,生长缓慢、渐进性消瘦。
通过详细了解该猪场的饲料生产情况,发现该场使用的玉米是本地收购,由于气候等因素导致今年的玉米存在发霉现象严重;购回玉米之后没有采取过风过筛,筛除破碎和霉变的籽粒及杂质,导致霉菌毒素难以控制。此外,该猪场的原料贮存条件差,尤其存放原料仓库的温度、湿度,防漏条件完全不达标,连起码的窗户等通风条件都不具备,而且原料放在水泥地上直接接触地面和墙壁,玉米收购后存贮时间超过了半年。就是这些发霉玉米严重降低了饲料营养价值,并导致猪的急、慢性中毒,严重影响着猪的生长发育、母猪生产、繁殖性能以及仔猪的成活率。
国内大型种猪生产企业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也采用饲料外包方式,该公司董事长指出,采用外包方式使自己在饲料质量控制上更主动,自己生产加工饲料属于小企业,与原料供应商谈判筹码不足,而且相对于饲料供应商,自己属于大客户,能更主动地与饲料供应商提要求、谈质量。
由此可见,饲料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在于原料的控制,与专业化饲料公司相比,许多猪场在自配料时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通常也是由于自身饲料原料检测条件受到约束所致。
3. 良好的猪舍设计是疫病防控的先天要素吗?
猪的致病因素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通常我们重点考虑传染性因素,尤其是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传染性因素成为猪病防控的重要考虑要素。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等几个方面。无论是病毒、细菌还是寄生虫,在体外的生存环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是阴冷、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长,因此在猪场选址、布局和建设时,重点要考虑预防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在群体的传播。猪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垂直、水平传播二种,为有效控制疫病,从猪场选址、布局与猪舍建筑等环境控制方面就应全面考虑,通过阻断或尽量减少上述传播途径,从源头上保障猪群的健康。
因此,从上述猪病的传播上看,选址是保障生物安全的关键要素和首要保证,多点式布局有利于阻断垂直传播的疾病,选址和布局,可从外环境上保障生猪养殖的生物安全。而猪舍建设则更强调内环境上如何保障猪只的生物安全,同时考虑如何预防外来疫病的侵袭。如借助全封闭猪舍、安装防鸟网、靠近猪舍区域设置1米以上鹅卵石隔离带等措施,可高效预防外来动物把病原传入猪舍;建立专门的后备母猪培育舍,保障进入生产区的后备种猪是安全的,建设专业化、高生物安全等级种公猪站,保障种公猪精液的安全;采用全自动送料设计,减少饲喂过程饲料与不相关物品的直接接触;把整个生产区按洁净区的要求进行建设,唯一进出口设计,两次更衣室设计,生产区员工工作室实施正压式空气换气方式,可高效保障进出人员的生物安全;空气过滤设计猪舍,可最大程度上预防空气传播疫病。从猪舍舍内设计上,通过采用全进全出设计,把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育肥、后备种猪培育等过程分相对独立单元进行设计,可最大程度上切断种猪病原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在每幢猪舍内设置相对独立的病猪隔离区,可实现及时把病猪进行隔离治疗;建立不同区域员工独立进出通道;建立独立的场内猪只转运通道,进出猪舍采用双门设计。
由此,笔者认为,良好的猪场场址选择、合理布局、正确的设计是猪场疫病防控的最关键先天要素。实际上,无论是北美、欧洲,总是在养殖地点评估、布局规模、猪舍设计等方面投入最大的努力,从源头上做好各种疫病防控的措施,至少让已知疫病的传播降低至最低限度。
4. 合同生产是否会成为我国生猪养殖未来主流商业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猪生产逐步从过去围绕人口居住区域、以散养为主,向市场带动的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近5年来,随着生猪产业资本市场的活跃,工业化趋势日趋显现,生猪养殖向工业化发展、资源化利用的方向迈进(图3)。由图可知,我国2010年年出栏100~50000头中小规模养殖场所占比例为50%,大于5万头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呈上升趋势,尤其近3年,在温氏集团、中粮、牧原食品等大型养殖企业的快速扩张下,预计大于5万头的养殖企业所占比例已达到2%以上,而家庭散养仍处于下行通道。
注:1、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畜牧业年鉴》。
2、1999~2001,2004~2006年中1~49头的数据是估计得出。
3、缺2000年的数据。
同时,生猪养殖商品化比例达到90%以上,自养自食养殖方式已不再是主流。农村散养也在规模养殖的挤压下快速下降,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散养生猪出栏所占比例已降至30%左右。在这种产业发展形势下,规模化养殖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模式:
一是垂直一体化经营养殖模式。以双汇、中粮、新希望六和、牧原食品等大型食品、农牧企业为代表,这些公司依靠强大的资本和品牌力量,试图构建从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到屠宰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构建一条猪肉全产业链获利模式。
二是合同制生产模式。以温氏集团为代表,公司向农户提供猪苗、饲料和全程技术指导,肉猪由公司统一负责销售,2012年该集团已完成华南、华东、西南、东北几大区域布局,全年生猪出栏达800多万头。
三是专业化养猪模式,这是中等规模养殖的主要模式,总体上,由于目前我国生猪生产水平变异大,市场长期处于猪肉高价位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导致专业从事种猪、育肥猪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仍非常大,只需通过自身生产水平的提高即可获取一定的利润。但近年,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大型集团化公司的挤压,这类养殖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探索新的商业养殖模式成为重要课题。
四是综合利用养殖模式。在环境保护的压力下,一些可获得较多土地资源(租赁或合同使用方式)的养殖企业正试图走一条种养结合、粪肥利用的养殖模式。如广东宝兴“生猪+有机肥+苗木”种养一体化养殖模式、广西永新的“生猪+甘蔗”种养一体化养殖模式等,粪肥的综合利用可获得额外收益。
由上述可见,与生猪养殖密切相关的饲料生产、粪污利用采用合同方式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为减轻环境和疫病的压力,生长育肥阶段分散饲养,也成为合同制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合同生产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生猪养殖的主要商业模式。
无论如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养好猪一定是养猪生产者最需要大力关注的,把自己不擅长的事让最专业的人去做,如把饲料交给最专业、最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去做!把粪污交给有需要有机肥原料的企业去处理!让最专业的猪舍设计人员来完成猪舍设计!也许有一天,就象酒店管理一样,猪场的管理也交给专业的管理团队来完成!生产效率、企业效益最大化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关阅读:
- 2018-04-11广东研究猪近30年的专家:不建议经常吃土猪肉、走地鸡
- 2018-03-15全国人大代表温鹏程:生猪期货可助养户锁住利润
- 2016-07-26双汇创始人万隆:76岁将企业带进世界五百强
- 2016-06-27金卫东新论:《唯书与麻将不可少》
- 2016-04-19温鹏程:畜牧业的短板是整个体系还不够完善
- 2016-02-18播恩总裁邹新华:2016年有以下八大趋势
- 2015-07-27华农大经管学院院长万俊毅:农牧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 2015-07-17猪联网--为现代养猪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 2015-07-02薛华:未来几年是海大弯道超车最好的时机
- 2015-07-02陈春花:如果不懂变化,行业老大又怎样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