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明:我们更关注自配料规模猪场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11-01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原载《广东饲料》杂志2013年第7期
——访东莞市银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东明董事长
“很早之前我跟余忠丽就说,发酵豆粕的价值已经被低估了,我们同行是有责任的。”坐在我们对面的陈东明紧皱眉头,发出一声叹息。
今年四月,陈东明在“第二届中国发酵饲料与微生态制剂企业联谊会”上呼吁,东莞银华是最早做发酵豆粕的国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掺假,几乎把该犯的错都犯了,“真心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从2010年开始,发酵豆粕供大于求的形势愈加严峻,价格战成了大家不得不服用的‘毒药’。”陈东明认为,现在从很多企业的销售价格来看,根本就赚不到钱,“你的毛利率这么低,会让你无法开拓新市场,无法开发下一代产品,无法有长远目标……到最后,市场肯定会狠狠地惩罚企业。”
行事低调的陈东明很少在媒体露面。这一回了解我们的采访意图之后,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从我个人来讲,我们是最早从发酵豆粕中受益的,所以我比谁都希望这个市场能够做好。”
对于陈东明而言,一个企业能够做好做强,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关键是要跟上大环境的节奏,战略方向要把握准确。所以,当年陈东明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敲开了国内发酵豆粕市场的大门,这也奠定了东莞银华在发酵豆粕的市场地位。
由于门槛不高,2008年开始,国内发酵饲料企业纷纷创立,这也宣告发酵豆粕的春天随之结束。“大部分企业都在做低端产品,为了抢市场,价格上乱来的,恶意炒作的,掺假的,都有。”陈东明大方地承认东莞银华也参与到价格战当中,“各行各业都存在价格战,前提是不要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要有底线,比如不掺假就是东莞银华的底线……”
在四月份的“联谊会”上,依然有人质疑东莞银华当初的一些做法,但陈东明就辩解,“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某个企业身上,而在于整个发酵豆粕产业的不理性扩张。”
2010年,陈东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然后毫不留情地否定了原先的战略。“2010年陷入了危机,我们的策略难辞其咎。”反思的结果是,陈东明决心走技术创新路线,重新打造业务模式、业务能力。
陈东明的对策首先是聚焦技术,重新定位产品,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性价比高的中高端产品。“如果技术上没有优势,资源上没有优势,我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其次,他将精力重点放在开发千头母猪的规模猪场上,“到去年为止,我们已经开发了四五十家规模化猪场,应该说非常稳定的客户群体。”
当初他并非没有意识到,变革往往存在风险。“风险很大,因为必须放弃一些原本还能赚钱的业务,而猪场的开发存在很大变数,预期中的盈利,刚开始做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
如今看来,这次的主动求变,将有可能为东莞银华赢得未来。
陈东明倒显得比较冷静。他告诉我,现在还没有到欢呼的时候,猪场对于普育宝、普乳宝这类产品的接受还需要时间,这个推广进度是缓慢的、折磨人的。搞不好,也有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采访最后一个问题,我特别问了陈东明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一些非常有实力的豆粕贸易商涉足发酵豆粕领域,这会不会让东莞银华感到更大的经营压力,毕竟新产品还没完全打开,旧产品受到新冲击?
“在我们看来,东莞银华已经不再是一家纯粹意义上的发酵豆粕生产厂家了。”陈东明顿了顿说,“对于竞争,作为单个企业来说,无法左右,关键还是你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从我个人骨子里来说,我喜欢这种竞争和追求。我想做成中国发酵饲料的品牌,这是我的动力。能不能做成,只能在未来交给市场来检验了。”
【编者按】在下面的对话中,陈东明没有回避发酵豆粕面临的困境,甚至预言“发酵豆粕的洗牌应该很快就会开始”。如果企业还沉浸在低端产品的价格战,没有在技术上寻找突破,不主动调整市场策略,是“没有前途”的。他相信行业在调整,自身在寻求变革,是不是能够成功,还要经过市场检验。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他做得似乎还不错。
《广东饲料》:东莞银华什么时候接触微生物发酵技术?
陈东明董事长(以下简称“陈”):我们公司1997年成立的目的是替代鱼粉,因为我养鳗鱼,也做鳗鱼饲料,鱼粉的添加量超过七成,成本非常高。我们刚开始是让植物蛋白去替代鱼粉,这种简单的替代不成功。另一个是大家都很想解决鳗鱼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抗生素滥用,那阵子日本对鳗鱼出口设置了绿色壁垒,造成很大的损失。
1998年的时候,台湾一博士进入大陆做前期推动工作,最初简单的发酵技术就是他手把手教给我们的,包括菌种也是他带过来。然后发现,发酵豆粕可以很好解决刚才说的鱼粉替代问题,而且水质明显变好,鳗鱼发病少了,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那阵子日本对鳗鱼出口设置了一些绿色壁垒,造成很大的损失。
到了2002年,我们自主研发出普罗宝技术,产品推出来之后,市场马上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大家都以为我们赚了大钱。2003年就有同类产品出现,金泰得的产品也卖得很火,我们跟金泰得算是南北呼应。后来2005年底开始的鱼粉涨价也让饲料厂接受了(产品)。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有了。
2008年开始,(发酵豆粕)成长非常快,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资本往这方面投入,所以逐渐形成了产能过剩。今年四月份在成都会上,余忠丽都说,发酵豆粕的冬天就快来临了。
《广东饲料》:在你看来,冬天真的要来了吗?
陈:确实这样,发酵豆粕的洗牌应该很快就会开始。不过对于我们而言,冬天早就过去了。我们真正困难的时候是在2010年,并不是现在。2010年我们的销量达到最高峰,做了一亿七千万,最后一算,亏损一百万。我就开始反思,觉得这么走下去肯定死路一条,反思的结果是聚焦技术创新,打造业务模式、业务能力。
《广东饲料》: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下,2000年到2010年可以说是发酵豆粕产业集体狂欢的时刻,当时你有没有意识到,冬天会来,而且还来得这么快?
陈:确实没有想到。之前一直觉得,发酵豆粕是个好产品,市场潜力很大。短短十年左右,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我在四月份的会上也讲过,除了掺假之外,东莞银华几乎把该犯的错都犯了,结果是量还在增长,企业却亏了。所以,真心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广东饲料》:这两三年大家都在抢市场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有焦虑感?
陈:对,看到别人都在抢市场,这容易让你迷失掉。到今天为止,发酵豆粕的价值依然被饲料厂严重低估,我们同行首先是有责任的。
大家都做低端产品,价格越砍越低,没有利润,就不会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做创新,然后饲料厂又怀疑掺假,市场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前阵子有个客户还问我,因为我们报价比较贵,升级版的普罗宝要加2900(元),客户就问为什么我们比别人贵那么多,人家加1000(元)就卖了。我就问他,那你为什么不用他的?客户回答,那个肯定掺假了。我就只好说,你都知道别人掺假,还来嫌我的贵?但这就是现实的情况。
《广东饲料》:现在来说,发酵豆粕过剩还很严重?
陈:其实,过剩并不是说所有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就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些细分的需求实际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准确地说,低端产品应该是供大于求,价格战成了大家不得不服用的“毒药”,从很多企业的销售价格来看,根本就赚不到钱。我认为现在已经出现这种需求升级,做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重视这个转变,多在技术创新上花心思。
《广东饲料》:大家都在拼价格的时候,公司内部就已经有一些其他的声音吗?比如我们是不是应该收一下缰绳,重新制定战略?
陈:其实2010年,我就不断地问自己,这些低水平的竞争能持续多久?为什么不去做中高端产品呢?如果在技术上不能突破,资源上没有优势,我认为是没有前途的。
《广东饲料》:你在6月份的(协会)理事会上提到,对饲料厂不要期望太高,这个意思是什么?
陈:我讲期望不高的原因是不再追求销售有多大的量,彻底放弃这个策略,从销量导向型转为利润导向型。我们原来只做一些大型饲料企业,2007年的时候,广东(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全国的正大、新希望、通威,也是。说老实话,赚不到他们的钱,价格压得非常低。所以2010年开始,我们主动放弃了一些不产生效益的客户,也不跟大家去抢。客户认可我们的技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留给我们,彼此之间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所以,2010年,我们开始策划进入规模猪场,减少对饲料厂的依赖。
《广东饲料》:现在看来,你对于这个转变满意吗?
陈:总体上应该是满意的。现在工作都基本到变革的轨道上,但是转型变革,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非常非常难。这两年我们是落后的一方,更不要讲直接对手他们的增长。但最起码不用再亏损。
现在中国整个社会需要转型,我们的经济要转型,行业要转型,企业自身也要转型,这个是很重要的。当然,我到现在还是觉得风险很大,这里面有很多不可掌控的问题,因为你确实要丢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创造一些可能未来才能赚钱的动作,比如研发新的产品,比如开发规模猪场,这些不可能马上就能看到效益,所以风险是挺大。不过至少从现在来看,我们做得还不错。
《广东饲料》:我看你们的宣传资料有这么一行字,“提供微生物源性营养的特殊价值”,想做到这一点,核心还是技术。你们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陈:我们花了900多万,建成了全国首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曲种制配、发酵工艺和设备都申请了发明专利。自有曲种,固体开放式,深层次发酵,辅以特定酶解工艺,我觉得这是目前最科学的(发酵工艺)。整套设备有三层,从接种、自动定量配料,一直到烘干、粉碎、打包,箱子全自动地在走,全程控温控湿,确保每个箱子的发酵程度都是一致的,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非常好。
一方面还利用当地的一些资源优势,比如河南的小麦蛋白,水解的玉米蛋白粉,拿去发酵,除了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我省湛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发酵场所,我们重点利用当地加工的鱼浆,还有提取的菠萝酶。实际上,我们已经脱离纯豆粕发酵了,多采用复合发酵,开发出动物肠道保健和调理功能更好、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战略调整后,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四个评估指标中,酸溶蛋白,就是传统叫小肽的东西,我们的标准值是12%以上,有机酸3.3%左右,寡糖去除在0.15%以下,溶解度也达到很好的水平,可以说,我们的产品指标是最均衡的。
《广东饲料》:从饲料厂到规模猪场,从纯豆粕发酵到复合发酵,具体的产品策略有怎样的调整?
陈: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向客户真正传递出东莞银华发酵饲料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正在细分产品系列,从过去比较单一的产品,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系列产品,比如普罗宝Ⅰ代、普罗宝Ⅱ代,普乳宝、普育宝等。还有一个普乳泰,还没有推出来,用了深度酶解的技术,可以替代血浆蛋白,主要面向饲料厂。现在血浆蛋白一个是贵,一个是不安全,所以市场潜力我们觉得比较大。
目前主打的产品是普乳宝、普育宝,(猪场)使用效果非常明显。比如说,猪场使用普乳宝连续10天之后,哺乳母猪的奶水(质量)非常好,一些便秘问题也能够解决。教槽和保育阶段用了普育宝之后,断奶窝重比较稳定,一般在7.5公斤这样子,到了哺乳阶段结束,一般会达到20~25公斤。这两个产品价格比较高,当然我认为是很合理的,因为产品价值也高。这两个产品推出来之后,我们在广东已经开发了四五十家规模猪场,都是非常稳定的一些客户。
《广东饲料》:今年上半年,无论是饲料业还是养殖业,经营情况都不怎么理想,你对上半年的成绩满意吗?
陈:其实我们公司有三大板块,传统的鳗鱼养殖,还参股了一个规模化猪场,也做鳗鱼饲料、甲鱼饲料,当然重心是放在生物技术这一块。鳗鱼养殖现在还不好说,今年可能稍微差一点,特种水产料总体不错,量虽然不大,但用业内的话来说就是“剩者为王”。生物技术这块,饲料厂的业务相对稳定,猪场客户数量增加了一倍,所以我们非常振奋,这是一个近乎空白的市场。销量就没有增长那么多,20%~30%之间,因为猪价下降,大家对这类产品的使用也会控制用量。
《广东饲料》:在开发规模猪场的过程中,最让你头疼的是什么?
陈:猪场的开发是比较累的,分布比较分散,我们现在只有六七个业务员在外面跑,主要还是靠口碑。而且猪场的理念也没有成熟到那个程度,有时候挺不自在,因为我们(产品)毕竟不属于大宗原料,也没有什么具体标准,如果没有一个深度沟通,人家试都不会试你的东西。所以这个过程就比较缓慢,一个产品做好了,还不够。刚接触的时候,很多猪场老板一听到报价,都很吃惊,为什么都是微生物发酵,你要卖这么贵?
这个问题我后来问过我们的客户,我说今年猪价都“破六”了,你为什么还在用我们的产品?他就告诉我,用了我们的产品,猪群的免疫能力、健康水平确实有提高,没有暴发过大型的疾病,仔猪腹泻几乎没有,长得特别好。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产品的价值。
《广东饲料》:有个大趋势,自配料在慢慢减少,转向全价料。你们的客户瞄准这些自配料的规模猪场,怎么考虑这个大环境的变化?
陈:大家还没有一个定论,未来就一定会用全价料。市场还是给机会的,别说时间不等人、第二天大家都用全价料了,没那么简单的。
你说的情况,实际上我们也遇到过。有两个客户要转用全价料,但他们都跟饲料厂要求,一定要添加我们的产品,而且这部分的钱,他们可以自己掏。现在养猪业规模化发展才多少年?要相信自己。首先是我们一定要有能力做出优秀的东西。如果我的产品深入人心,反过来必然会影响饲料厂。未来不排除,我们会跟一些全价料企业合作,把我们的核心产品打包进去,帮助他们开发猪场。
《广东饲料》:换句话说,你不认为这是你们应该要担心的挑战?
陈:我们认为正在做应该去做的事,决定调整发展战略,是公司根据自己的基因和市场机会来决定的。至于能不能走到,能不能走成,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我相信这个行业在调整,我们自身在寻求变革,是不是能够成功,就看能不能经过市场检验。
《广东饲料》:希普是从生物发酵到养猪,东莞银华是从鳗鱼养殖到生物发酵。你觉得这里面,你们两家企业有共通的地方吗?
陈:共通的地方就是人的特性,包括寻求目标,追求目标,怎么样去排除困难,怎么样去创新科技,怎么样去保持创业的毅力和激情,我想这也是每一个行业人都需要的。
- 2018-04-11广东研究猪近30年的专家:不建议经常吃土猪肉、走地鸡
- 2018-03-15全国人大代表温鹏程:生猪期货可助养户锁住利润
- 2016-07-26双汇创始人万隆:76岁将企业带进世界五百强
- 2016-06-27金卫东新论:《唯书与麻将不可少》
- 2016-04-19温鹏程:畜牧业的短板是整个体系还不够完善
- 2016-02-18播恩总裁邹新华:2016年有以下八大趋势
- 2015-07-27华农大经管学院院长万俊毅:农牧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 2015-07-17猪联网--为现代养猪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 2015-07-02薛华:未来几年是海大弯道超车最好的时机
- 2015-07-02陈春花:如果不懂变化,行业老大又怎样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