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十五载风雨兼程 粤星扬帆再出发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1-11-04
  • 编辑:admin
  • 评论:0

十五载风雨兼程  粤星扬帆再出发

——访广东粤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麦顺坤董事长


 

 

在广东饲料业企业界中,有这么一个特别的群体,暂且称之为“老牌甲级队”。它们大都由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成功改制,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企业,但目前多未能摆脱家族式经营的困扰;已经顺利度过了十年的成长期,拥有较强的区域品牌影响力;产量连续多年超过20万吨,却难以突破30万吨;与南宝、海大、恒兴等第一阵营相比,它们在商业模式上要稍逊一筹,同时面临“后来者”的冲击,因此更渴望突破发展瓶颈,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粤星就是其中的一员。据粤星麦顺坤董事长介绍,在15年的成长过程中,粤星经历过养殖业的大起大落、疫病的来势汹汹、金融危机的无情肆虐,也见证了饲料业从“黄金时期”进入“诸侯割据”的全过程。粤星一度把握住发展机会,迅速壮大,后来又为决策失误付出了沉重代价。痛定思痛之后,粤星客观评估自身实力,重新整合资源,积极谋求把饲料板块“做大做长做强”。

访谈一开始,麦顺坤就毫不忌讳地说,“现在饲料业的利润早已不如从前,赚不到钱,人很难请,原料、人工都越来越贵,远没有做贸易的钱来得轻松。”但他后来又一再强调,粤星要坚定不移地以饲料为核心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看到记者有些疑惑,他主动说:“我接触饲料业已经有20多年了,早已有了很深的感情,做饲料虽然赚不到什么钱,但胜在够稳,更关键的是我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做贸易,做油脂加工,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赌性’太大。”

麦顺坤说,粤星依然有雄心,想成为国内饲料业的佼佼者。言下之意,粤星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要努力突破瓶颈,争取进入第一阵营。他直言“这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未来3-5年,粤星将重点打造产品转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去规避同质化竞争,建立“专属经济区”。而这当中,他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人才!

在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麦顺坤还针对当下行业内外的热点话题,谈了自己的思考……

 

1 做专做稳最关键

《广东饲料》: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饲料业的?

麦顺坤董事长(以下简称“麦”):1989年,我就已经在做饲料贸易了。当年麦村要发展经济,通过朋友引荐,我就参与筹办了一家饲料厂,广东第一批饲料人可能还记得,就是家泰。当时很多饲料厂都是镇办,家泰是村办,这事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家泰投产后,最高单月产量有五千吨,有两条生产线,时产大概5吨,销量很不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顺德区人民政府下发了文件,鼓励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转制,转为责任承包,甚至是民营企业。1992年,麦村的村委会提出,由我们原先的经营班子把家泰承包下来,就这样又做了三年。1996年,这个厂的发展有很多约束,设备陈旧了,交通不方便,产能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时已经有不少民营饲料企业冒出来,由于机制灵活,成长很快。我们两兄弟经过考虑后,决定不再承包,自己建饲料厂。后来我们买下另一个村的地,大概三十亩,建了新厂,就是粤星了。

《广东饲料》:粤星的股东一开始有多少人?

麦:有四个,现在只剩下我们两兄弟了,其他两人因为各种原因,先后退出了。同行的事情,分分合合很正常,这个你要理解。

《广东饲料》:当时大概筹了多少资金?

麦:这个启动资金,不少于一千万。

《广东饲料》:粤星也是先从畜禽料着手么?

麦:一开始全部做畜禽料,当时候整个广东饲料业,70%~80%是禽料,20%是猪料,水产料还不到10%1999年我们发现,水产行业有很大发展的空间,特别是特种水产饲料,我们才决定办一个水产饲料厂。刚好那年村里要拍卖家泰,我们顺利把它买下来,不过才有十亩地,不够用。我们前后左右又买了一些地,扩大到40亩。新家泰最初做膨化鱼饲料和虾料,2000年就有产品出来了。

《广东饲料》:2010年粤星各个产品的生产情况,你能不能介绍一下?

麦:粤星有18万吨,其中9万吨是鸭料,剩下的就是猪鸡鱼全价料,预混料也有一些,但量不大。家泰有5万吨水产特种料。如果算上油,去年我们大概有40万吨。

《广东饲料》:虾料没做了?

麦:虾料只做了两年不到。我们当时觉得虾料太难做,赊销严重,风险又大,后来就改为膨化鱼饲料生产线了。

《广东饲料》:去年饲料板块的利润大概多少?

麦:全价料的话相对差一些,水产料还是很不错的。说实话,做全价料,很多时候就平平淡淡,够管理和折旧费,亏不了大本,也赚不了大钱。

《广东饲料》:那你是怎么评价当前粤星饲料板块的发展?走得快了,还是慢了?

麦:还是符合我的预期。粤星的发展,关键还是要做专做稳。我认为,企业不一定做最大,但一定要做强。做强之前,就必须先做专做稳,尤其是在饲料业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如果片面强调规模第一,可能会树敌过多,且不一定理智。

 

2 高成本时代已到来

《广东饲料》:粤星在湖北那边做得怎么样?

麦:我们在湖北有一个饲料厂,设备有点老化,拉平就行了。还有一个老油厂,名字叫湖北家意粮油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湖北粮食局说这个厂经营不下去,我们就把它收购了,做菜籽油、棉籽油。

2007年,我们又在湖北省荆州工业园建了一个新油厂,占地150亩,投资了近一个亿。这个150亩地,现在只建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准备再建一个特种水产饲料厂。荆州是长江中下游非常有名的淡水鱼养殖区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广东饲料》:油厂这一块,我不太了解,这个商业模式是怎么运作的?

麦:每年的56月份,我们通过供应商,就收购菜籽,储存起来,或者边收边榨。榨出来的油,有两个渠道:一是毛油,卖给油商,他们拿去精炼。二是跟中储粮合作,储备菜籽油。他划一块区域给我们,菜籽由我们去收,也可以到他们指定区域以外的地区收构。收完以后加工,然后把油卖给中储粮,帮它储备。在那里有5万吨的油库,储存费由中储粮支付。

油榨出来后,我们的菜粕质量非常好,东南西北的饲料厂都会主动找上门,也不愁卖。

《广东饲料》: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麦:菜籽的出油率在34%左右,不同产地会有差异。棉籽在12%左右,大豆大约是18%~20%

《广东饲料》:棉油呢?我现在都没搞明白,棉油究竟是谁在用?

麦:菜籽收完后,大概十月份,棉花又收成了。我们就收购棉籽,榨棉油。湖北有些地方的人吃棉油,还有就是卖给化工厂。

《广东饲料》:做饲料和做油厂相比,哪一个利润更高?

麦:做饲料就比较稳,一吨赚50元就50元,赚100元就100元,不怎大起大落。做油厂就完全不同,受国际行情的影响非常大,钱要走的时候,拉都拉不住,钱要来的话,挡都挡不了。

《广东饲料》:油这一块赌性较大,在粤星的业务体系中,被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麦:我们家意科技目前是当地最具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这个产业还可以继续深挖。3~5年内,我们想把家意科技打造成当地的明星企业,这跟我们饲料业的发展并不相悖。

《广东饲料》:说到油脂,难免也让人联想到当前的原料价格。

麦:我认为,这个问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绝大多数饲料企业的老板。我斗胆说一句,谁要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谁就一定能够迅速崛起。试想一下,未来国人要吃更多的肉,饲料产量一定还会增长。那么我国的粮食能不能满足饲料业那么大的需求?我觉得不大可能。我们的豆粕、玉米以及种苗都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实际上我们三分之一的粮食已经依靠国际大市场,这是个客观现实。因此,原料价格上涨是个大趋势,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上涨,这些都让饲料行业无法抗拒高成本时代的到来。

《广东饲料》: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麦:关键还是要解决我们粮食生产和供应的问题,这个我谈不透。很多人都在指责跨国公司扼制我们的原料和种苗,但这毕竟也是人家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营的结果。实际上我们饲料企业也需要反思,是我们老在打“内战”,都想着怎么对付竞争对手,却在一致对外方面做得太少。

《广东饲料》:你的意思是,对待高价的原料,行业更需要团结?

麦:没错。原材料市场不可能只靠国内的有关措施加以稳定,如果我们没有统一的战略,很难稳定整个饲料业的发展。

 

3 快速占领“专属经济区”

《广东饲料》:2000年至今,粤星进入了原料贸易、油脂加工、终端养殖等多个领域,您是如何设计公司的发展战略的?

麦:其实在粤星15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探究相关多元化生产经营的最佳切入点。比如说,我们在预测养殖品种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就利用原有的生产技术条件,生产出新产品,鸭料、水产特种料就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油脂加工领域,我们也经过慎重考虑。当地资源很丰富,菜籽油、棉籽油有市场,菜粕、棉粕又是饲料业的上游产品。这种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机会,我们很庆幸把握住了。其实,并不是说你死守饲料业就代表能够规避更多风险,进入其他行业就意味着激进。现在粤星很坚决地实施相关多元化的战略,这样既能保持公司在饲料业的相对领先优势,又能发挥集团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做大集团的规模。

有一点必须强调,我们没有放弃、放松饲料业,相反,我们制定了“以饲料工业发展为核心,并将饲料工业做大做长做强”的方针。

《广东饲料》:专业化与多元化本身很容易成为一对矛盾,你们怎么去把握这个平衡点?

麦:我们涉足原料贸易,涉足油脂加工,涉足终端养殖,其实也是为了强化饲料业的专业化优势,我们并不是在盲目进行多元化。

《广东饲料》: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你们取得了哪些成绩?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麦:15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饲料为核心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现在初步形成了饲料原料生产加工、贸易、饲料生产销售、养殖、金融立体化的产业链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粤星也曾经为盲目扩张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认为,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熟悉的事业,要比简单地铺摊子稳当。今后粤星还会积极谋求与区域性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其实,在现有经济格局下,大家只有进行技术、资金、市场以及原材料资源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广东饲料》:那么未来呢?毕竟饲料业的利润并不可观,你们会因此减少对饲料板块的投入吗?

麦:虽然饲料业面临自然灾害风险、疫病风险、政策风险、养殖业生产周期风险等,而且利润相对较低,但我很看好它。我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去增强抗风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广东饲料》:粤星要以饲料为发展核心,打算怎样去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麦:其实我觉得,饲料业在5年前就已经由短缺进入过剩,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不过,我们更应该看到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我们面对的不是有多少家企业,而是面对产品的发展战略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弄清了这一关键环节,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就粤星而言,今后要大力打造三个方面的竞争能力:一是产品转型能力,向高效、绿色、安全饲料转型。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挤压膨化、水产饲料、单一精饲料、特种饲料、功能性饲料等,预计会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三是快速应变能力,在生产、技术,营销策略、售后服务都会全面调整。粤星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在竞争对手未看清产业环境时,适时调整战略,有效规避同质竞争,快速占领有利于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广东饲料》:在你看来,粤星要实现你所讲的目标,短板在哪里?

麦:粤星要想成为国内饲料行业的佼佼者,不是一件易事。虽然有十几年的经验,有一定的规模,但我们缺乏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缺乏强有力的科研开发队伍,这个方面会制约我们的快速发展。

《广东饲料》:你们23万吨的饲料产量,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分别有多少?

麦:粤星的技术中心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大概有10名研发人员,统一管理,集中研发,分散指导。销售人员在广东就有六七十人。生产工人,如果把搬运工也算进去,大概有两百来人。在研发这一块还要加把劲,也要尽快想想办法,去有效推行精细化管理。

《广东饲料》:说到底,最大的挑战还是人才。

麦:企业取胜之道就是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最大的挑战也是在于这个,说白了就是人才。在我看来,企业发展有两个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人才,然后才是利润。人才“给力”,利润也就容易上去。

《广东饲料》:在团队建设方面,粤星有什么特别之处?

麦顺坤:最大的特色就是2006年我们组建了党支部,是我省第二批成立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我们一开始有7名党员,现在发展到9名,都是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的骨干,在平常的工作表现中严于律己,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成立之后,我们的凝聚力显著提高,人员流动率这一块控制得非常好。这个凝聚力好比一个磁场,能将人才、科技、文化、信息等有利因素向企业良性发展的方向吸引,能够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4 不能犯“大错”

《广东饲料》:你对整个饲料业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思考?

麦:我还是觉得,饲料工业整体发展很难再提速,能维持当前的增长速度就很不错了,毕竟这个基数很大,超过1.5亿了。而且,规模扩张粗放式生产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强者更强,市场细分会更明显。如果从足够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饲料业本质上只是养殖业的一个环节,将来它也只能演变成养殖业的一个加工车间,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广东饲料》:你刚说的,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绝大多数中小饲料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

麦:中小饲料企业永远都有生存空间,这是肯定的。以后大企业肯定会增多,但不等于中小企业就一定会消失,两者并不是因果关系。当然,随着行业洗牌加速,中小企业的数量应该会减少,很多中小企业将成为大企业产业链上的其中一环。

《广东饲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麦:不能太急躁,不要过高估计现在的能力,当然也不要过于低估自己的努力,关键是要生存下去,兼顾发展,这样反而容易成功。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可以犯一些小的失败,但一定不能犯大错,否则会被置于死地。

《广东饲料》:这个“大错”你是指什么?

麦:比如说唯利是图,管理混乱,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出现危害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有,也要警惕“胃口太大”,过度获取土地、银行贷款、盲目投资等等,都容易遭受惩罚。

《广东饲料》:现在个别饲料企业为了上市而上市的行为算不算?

麦: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来看,不能一竿子打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光靠上市募集来的资金发展饲料业很难有核心竞争力,还需有一批热爱农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要有相当长的时间积累。

《广东饲料》:那你对全国饲养格局的变化又有怎样的判断?

麦:适度规模的养殖企业发展相对稳定,数量在增加,它们有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抵御行情风险和疾病风险的能力强一些。与此相应的是,很多散户经不住这些折腾,逐渐会被淘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适度规模的养殖企业会成为饲料企业争相抢夺的主体客户。

《广东饲料》:中小饲料企业靠什么去“抢”呢?

麦:这里有四个方面要好好琢磨:一是要与上下游形成价值链共生战略;二是要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三是要把握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动向;四是要读懂标杆企业和竞争的战略举措。

其实我也是一个探索者,要说建议,那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作为个体的饲料企业,如果要想比昨天活得更好,首先,要正确把握趋势,顺潮流者生,逆潮流者亡,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从自己抓起,如果没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又没有成本优势,只能越来越弱。最后,老板的心态一定要好,不一定要去追,不一定要去赶,抓住你能够控制的,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最好,一定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广东饲料》:粤星呢?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麦:我们将继续以饲料业为核心,积极通过联营、重组、兼并等方式,向上,在原料贸易和油脂加工这两块下功夫,向下,进一步加强养殖终端的投资建设,将产业链良性地延伸,同时会尽快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投资发展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

 

原载《广东饲料》第七期   记者:庄捷生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