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刘永好:农业不能单靠资本推动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1-07-08
  • 编辑:admin
  • 评论:0

   


 

 

     “当年有胆量、勤奋就可以成功,现在只靠这些不够了,还要学会做人,还要脚踏实地,将现在该做的做好。”刘永好缓缓说出这段话,作为给予当下创业者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现在。”

  想必,说出这段话,他的心中一定有着早年创业时艰难与兴奋的只光片影。而在此前的近3个小时内,他所谈的一直是新希望集团的当下和未来,充满雄心,丝毫不减创业之时。

  1982年,大学毕业的刘永好四兄弟再也不想继续那么贫困的生活,他们变卖手表、自行车等所有值钱的东西筹集了1000元人民币本钱,并相继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从孵鸡、养鹌鹑开始,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1000万元的原始积累,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集团化公司——希望集团,创下中国民企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

  如果将刘氏四兄弟称为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传奇,刘永好可谓这个传奇中的传奇—— 他名下的新希望最先上市、最先在海外设厂;他率先发起“光彩事业”回馈社会;最早提议创建民生银行;不久前,新希望农牧业整体上市终于提上议程,并有望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农业企业……

  新希望为什么要打造“全产业链”?面对多元化与专业化的争议,刘永好持何观点?对于当今流行的“裸捐”,刘永好是否会赶这个时髦?10月29日下午,北京长安俱乐部,刘永好接受本报专访,为我们一一揭开谜底。

  整体上市打造全产业链

  《21世纪》:新希望集团2005年以3亿元收购了山东六和45%的股权,两个集团在饲料、养殖等方面存在着同业竞争现象。近期你们出台了山东六和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的计划,引发了关注。目前进展到了哪一步?

  刘永好:这次新希望将一次性兑现农牧业务整体上市的承诺,涉及的相关资产总计78.1亿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新希望集团旗下的农牧产业资产都装进上市公司,消除同业竞争,并打造“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争取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农牧业上市公司。

  目前工作进展顺利。监管部门很支持新希望农牧产业整体上市,这利于规范治理,消除关联交易。首先,之前整体上市的公司中几乎没有民营企业,我们这次可谓是民企的代表,是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案例;第二,这是资本市场支持农牧产业做强做大的案例,符合国家监管部门的要求与政策走向;同时,也符合国家支持“三农”的方向。地方政府也支持我们整体上市。股民、市场反应也很好,股票复牌后,股价从8块多涨到了20块。

  传统的农业生产比较分散,全国有近2亿个农业经营单位(农户),单独做大很难,现在农产业要走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路子,农产业发展模式必须转型。新希望在整合过程中联合更多同行,通过股权融合,变成了一个整体。同时,利于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并且这次是资产注入和股权激励同时完成,同时解决了多个问题。

  《21世纪》:除了合作、合资,你们先后收购了大量企业,收购其实有很大的风险,你们是如何化解的?

  刘永好:风险主要来自市场波动;被收购的企业在历史沿革中有无问题;双方是否有高度信任,这是关键,信任要靠利益、制度、个人魅力建立,缺一不可。收购必须靠规则,但又不能完全依靠规则。

  我们在收购后更多是发挥对方的作用,比如,我们收购山东六和后,大家推荐我做董事长,我只派了总裁、财务总监、技术负责人3个人去,但过段时间,我们又用回了六和原有的高管做总裁,现在,只有财务总监是新希望派驻的,说明我对他们很信任,也说明公司治理发展得好。

  我们觉得,收购后首先要给对方带来增值;其次要尊重对方、发挥他们的作用。新希望收购失败的案例比较少,但有些还在整合过程中。

  《21世纪》:中粮集团也在提“全产业链”概念。你们有没有与中粮合作的可能?

  刘永好:中粮是央企,做得不错;而新希望则依托近30年的经验与市场体系。中粮可以做全产业链,联合起来的民企与农民也可以做全产业链。

  农业市场容量很大,是个上万亿的大市场,天花板极高。中粮与新希望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都不大。中粮的优势在于米、面、油,而新希望的优势在于肉、蛋、奶。后者从养殖开始,产业链长,在畜牧业方面新希望较有优势。

  新希望与农民合作,与民营企业合作,也可以与包括中粮等央企在内的更多企业合作的可能。我与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也是好朋友,经常一起交流,他的很多理念我很赞赏,要多向他学习。

  产业集群的内在逻辑

  《21世纪》:除了农牧的全产业链,新希望集团目前形成了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四大产业集群。这4大产业集群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当初构建上述集群架构的逻辑是怎样的?

  刘永好:四大产业集群中,金融投资回报较大,地产的收益也不错,我们将金融与地产的投资回报用于支持农产业的发展,所谓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我们今年5月推出了10亿元农业投资基金,目前已经投资了多个项目,主要是涉农产业方面,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农产品销售、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产品食品加工。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推动优势企业发展;成立了支持农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新希望集团与农业银行合作惠农希望卡,给产业体系内的农户信贷帮助和优惠;与农村信用社合作;支持民生银行发展村镇银行、支持农产业发展。

  此外,从2007年开始,新希望先后在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农业大省成立了16家担保公司,每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一千至两千万元,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一般为新希望出资60%,政府出资40%,按照相关规定,银行放贷可以比注册资本金的总量放大5至10倍,仅去年一年,通过新希望的农村担保公司发放的贷款覆盖了数万户农民,银行一共给新希望担保的养殖户放贷数十亿元次。

  《21世纪》:看来你们的确在专注于“农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但专业化与多元化本身很容易成为一对矛盾,你们是如何在这个矛盾中平衡的?

  刘永好:新希望的主业一直是农业,说我们是在搞多元化是不对的。有观点认为,要达到60%的产业集中度才是专业化,而我们农产业的销售占集团销售总额的90%;此外,6万多员工中的90%在从事农产业。新希望的化工产业生产的钾肥、磷等也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因此,我们是绝对的以农牧业为主业的专业化。但之前农产业对集团利润的贡献度只有30—40%,希望以后占一半甚至更多。

  《21世纪》:未来新希望的产业结构会是什么样的?

  刘永好:将继续以农产业为主体,形成肉蛋奶从种苗到饲料到养殖,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投资发展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广泛联合上下游、国内外企业,共同发展,共享价值。下一步,我们想把海外发展也作为重点。

  农业不是老土才干的行业

  《21世纪》: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且肉禽产品有一定的生产周期,而在价格上则是受国家管制的,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刘永好:有这些风险,但国家对农产业是支持的,政策会保护农民及农产业工作者,服从市场的大原则。这也是国家整体思路。如2010年上半年在猪价低迷、养殖户亏损时,国家提高猪肉收储,就是支持了养殖业的发展。

  我之前提出过通过生猪期货、完善国家收储政策,就是要健全市场要素,支持农业发展。猪肉不但政府储备,还要动员龙头企业储备,进行市场与政府结合。据说国家近期可能出台一些政策,即将把龙头企业作为收储方,这利于农业企业发展。国家当然应该支持国企,但也应该支持农民、农企。

  《21世纪》:对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你有什么判断?

  刘永好: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一些,对农民、对农企有一定好处,但涨得过头会导致大起大落。农民和农业企业就怕价格大起大落,希望稳健一些。现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有农业用工成本因素上涨的因素。

  《21世纪》:虽然农业受管制、波动大,但是很多商界名人都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你如何看郭广昌(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CEO)养猪的事情?

  刘永好:这种投资有助于产业提升,但他们的主业显然不是这个。

  农业不能单纯靠资本推动,还需有一批热爱农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要有相当长的时间积累。养猪业一直都是农民干的事,大家都认为老土。现在连互联网、投资界的精英都来养猪,说明养猪并不土,是老百姓都离不开的产业,是有发展前途的。

  投资还会继续投农业

  《21世纪》:从投资角度看,你现在看好哪些行业?

  刘永好:农业产业面临着有自然灾害风险、疫病风险、政策风险、行业和生产周期风险等;工业品一般只有市场风险。尽管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农业的利润相对较低,但是,我对农业还是很有信心。因为这个行业我们已经干了近30年了,有感情,并且我认为30年河东30年河西,农产业再发展的转机可能会来到,所以我还是看好农产业。

  《21世纪》:在农业中,未来一两年内准备投资哪些领域?

  刘永好:终端是新希望的弱项之一,要加强终端的投资建设;此外是科研,改良养殖品种和原料等。目前新希望集团建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并与中国农科院以及各省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再有就是创新模式,引领行业的发展模式更重要,我们要支持合作社,帮助单个农民联合起来,通过信贷、担保、金融保险等,让农民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与国际接轨。

  《21世纪》:目前国内农产品流通领域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会导致利润被流通商过多攫取,导致养殖方不一定赚钱,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刘永好:新希望现在很关注农产品流通渠道,我们刚与中国最大单个农产品市场,北京新发地达成合作,该市场去年销售了90亿公斤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销售额300多亿元,占北京市场的70-80%,上游有上百万农户。

  新希望做产业链就是想让各个参与者都获利。农业合作社的议价能力强,利于保护农户利益。要建立公平公正格局,既要保护农业企业,也要保护农民,同时要注重消费者的需求。要重视农业合作社的需求。因此必须规模化,联合起来。

  《21世纪》:新希望通过自己直接面向终端的渠道销售的比例有多大?

  刘永好:2009年9月,新希望联合山东六和、日本丸红商社在上海试水“滋生活”鲜肉连锁店,产品涉及新希望旗下千喜鹤、六和、美好以及合作伙伴的澳洲黑牛等等,目前“滋生活”以社区门店与高端超市联营专柜的形式主要在上海试运营。在规划中,我们把其定位在中国大、中城市高端肉品零售连锁业务。这是我们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的一个试验。这个领域空间很大,要走的路很长。

  目前,有三分之二销售额还是靠别人的网络,我们自己的销售比例只占三分之一,今后希望达到一半,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也不行。目前,我们合作对象有的终端做得不错。

  公司短板与个人财富观

  《21世纪》:新希望的短板在哪里?

  刘永好:终端、品牌、国际化。现在我们在国外有10多家工厂,但国际化经验还是匮乏,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21世纪》:刘畅(刘永好女儿、新希望集团董事)会在公司国际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吗?

  刘永好:她从国外学成回来,正在逐步学习中,协助我做点事情。她见过的世面多,有过系统化的学习,有爱心,现在主要参与一些公司的基础工作和一些慈善扶贫工作。

  当然,集团应该打造一个强大的职业经理人的团队更重要,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21世纪》:你曾经被排为中国首富,多年来也一直是内地富豪排行榜的常客。你觉得财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刘永好:我与哥哥(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一个家庭能够消费的、自己用出去的才算是自己的,但自己用出去的非常有限。我们养成习惯,吃穿用都不怎么讲究。

  财富的多少是你对社会贡献的评判,一个尺度。当然在守法的前提下。其次,有了这些财富,可以做自己更愿意做的事情,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21世纪》:你会如何打理个人财富?

  刘永好:本次整体上市,通过股权激励,有几十个高管,按照今天市值会有超千万的身家,这就是让员工分享成功与财富,这可以带来公司的持续发展。

  《21世纪》:现在好像流行“裸捐”,你有这个计划吗?

  刘永好:“裸捐”是个人行为,值得表彰,但我更愿意做实在的事情。

  现在中国农产业还在转型,要解决好肉蛋奶的供给和安全问题,要提高农民的收益,要做的事还很多,还要在这方面做很多投资。投资农产业回报较低并且责任很大,但它对社会的贡献也很大,受益人更多,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不是用于买飞机、豪华车。

  “异类”刘永好

  虽然出身同一个家庭,但刘永好与另外三兄弟的做事风格差异巨大。

  这个昔日饲料业的大佬,如今却经常在资本市场攻城略地。虽然排行最小、虽然四兄弟分家的时候起点相同,但10多年后的今天,在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几兄弟已各不相同。

  拿与刘永好产业方向最为接近的刘永行相比,哥哥刘永行的东方希望一直恪守实业,至今远离资本市场;而作为弟弟,刘永好的新希望在庞大的实业基础上,还建立起了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四兄弟的企业里,刘永好的新希望农业最先上市,这还不够,刘永好还大举进入金融领域,最先倡议,创建了民生银行,并以金融为杠杆进行大规模的联合、收购。

  对于刘永好的“异类”,有人如此解释:他对战略把握得比较好,如组建集团、组建上市公司、从养殖鹌鹑转做饲料,都是他最先提出的。他更注重以国际理念、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发展企业。

  这或许与刘永好在希望集团一直做战略、销售、采购,对外沟通等工作,对宏观经济研究多、市场敏感性比较高有关。

  早在1993年,刘永好就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在,刘永好除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外,还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毋庸置疑,这些身份让刘永好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雄厚的人脉,更具前瞻性的眼光,以及更优质的政策资源。这或许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四兄弟的企业中,刘永好的新希望发展速度最快。

  1993年底,刘永好做出了一个奠定他日后在中国金融领域里地位的举动。

  邓小平“92”南巡讲话后,民企快速发展,当时银行没有民营的,大型国有银行主要放贷给国企和政府投资项目,民企融资异常困难。此时,国有银行坏账率很高,负担很重,金融改革停滞。找个大银行做实验,不如新成立一个市场体制下的新兴银行。刘永好于是设想新成立一家机制创新的银行进行改革试点,支持民企发展。

  其实,刘永好早就想进入金融业。他专门组织人员研究过,发现市场经济体系大都是以金融业为龙头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金融业也会得到巨大发展;另外,当时他没有任何贷款,手里有了部分闲置资金要寻找出路。

  就这样,资本冲动加上产业、政治敏感性,刘永好在全国政协工商联小组上正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举动显然是种冒险,刘永好的开创精神可见一斑。

  之后,刘永好与另外40位企业家提交了一份组建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的提案。刘又向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做了报告,经叔平很赞同,专门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写了报告。最终,国家批准了第一家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最初的定位想更多为民营企业服务,但后来发现有难度。“因为风险大一些,盈利少一些。大业务更赚钱,但大业务竞争激烈、风险也大。”刘永好坦言,近几年,民生银行也在转型,转为为中小企业、为民生服务,如针对中小企业推出商贷通,另外,开发个人贷款、支持新兴市场等,发展很快,业绩也得到了提升。

  民生银行从13.8亿的注册资金到今天超过1.6万亿总资产,刘永好的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刘永好更看重的是民生银行的社会意义。民生银行的成立,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作了试验田。

  作为民生银行的提案者、创建者、发起者之一,今天,身为民生银行大股东、副董事长,当回忆起那个过程,刘永好依然非常自豪和欣慰。

  现在,刘永好四兄弟经常在一起聊天,讨论投资、公司管理,也会对当今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发表看法,甚至时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更多时候,他们很珍惜难得的相聚,有时候选择四个家庭一起出国旅游。

  连续接受了4个多小时采访的刘永好满脸疲惫,但是,当问到他与三个哥哥关系的时候,刘永好的精神为之一振,眼睛里一下子充满了温情,嘴角流露出无法抑制的幸福——再大的事业、再高的地位,也难以超越家人和亲情。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