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好海大高成长
- 点击次数: 次
- 日期:2012-08-06 13:12
- 编辑:admin
- 评论:0 条
- 查看更多评论
海大集团二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环比增长4569.00%,中期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52.05%,成为环比增长最大的“双增长”公司。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海大集团2012年中期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56.53万元,市盈率(TTM)33.02倍,最新市净率为5.11倍,7月1日以来的主动买入大单金额为12505.65万元,高成长,低估值成为各路资金追捧的主要原因。
高速发展的水产饲料龙头
近五年来全国虾料需求量基本稳定在120万吨,公司处于这个市场的领跑者位?。2011年公司虾料销售3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25%,其他虾料生产商市场占有率均未超过5%。有机构认为,未来虾料市场容量增速将较为缓慢,公司通过技术、服务上的优势将不断蚕食其他小厂的份额。预计公司2012、2013年虾料销量将分别达到38、47万吨,同比增速保持在25%。
畜禽料,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公司的市场将不限于广东,2012年还会进军华中、华北市场。猪料销售同样将采用水产料的下沉销售模式,今年猪料业务仍以提高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暂时不考虑利润。畜禽料的利润来自于规模的扩大,随着未来饲料业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利润将会逐渐提高。
公司的市场将不限于广东,2012年还会进军华中、华北市场。猪料销售同样将采用水产料的下沉销售模式,今年猪料业务仍以提高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暂时不考虑利润。畜禽料的利润来自于规模的扩大,随着未来饲料业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利润将会逐渐提高。
业绩高速增长 市场份额提升
根据海大集团2012年中报,201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63.08亿元,同比增长52.27%;营业利润2.13 亿元,同比增长40.3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52.05%,实现每股收益0.22元。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饲料业务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饲料的高速增长是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52.27%的主要原因。2012年上半年饲料实现销量184.38万吨,同比增长49.25%,其中禽畜配合饲料112.69万吨,水产配合料71.1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63%、53.49%。
饲料业务毛利率为8.94%,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水产养殖行业持续处于景气区间,水产饲料盈利能力提高;海大上半年饲料销量增速高于整体增速,使整体毛利率有所提升。
2012年上半年华南、华东、华中片区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9.3亿元、7.15亿元、14.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93%、57.68%、121.25%。增速高于片区行业增速,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在高效服务模式下,随产能扩张,公司将继续提高既有优势区域市场份额,并将服务模式复制到其他市场。
各大机构看好公司高成长
按2011年公司鱼料销售129万吨,虾料销售30万吨计算,市场容量就达10亿元,较目前尚有十倍发展空间。机构普遍认为,未来随着益阳海贝和鄂州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的逐步达产,公司微生态制剂业务未来三年保持100%增速。
国泰君安预计,海大全年饲料销量450万吨,毛利率略有改善,费用率下降,全年业绩增长接近50%。预计2012-2014年业绩预测为0.67元、0.94元、1.27元,维持“增持”评级。
安信证券根据公司测算,每吨鱼料需制剂产品约500元,每吨虾料约需1000元左右。按2011年公司鱼料销售129万吨,虾料销售30万吨计算,市场容量就达10亿元,较目前尚有十倍发展空间。预计公司2012-201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5元、0.90元、1.20元,复合增速36%。公司目前动态市盈率为24倍,给予公司2012年30倍市盈率,首次给予“增持-A”评级。
国海证券预计,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5元、0.82元、1.36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8倍、22倍、13倍。研发与服务营销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提供“苗种-养殖模式-水质控制-疫病防疫-饲料”的全方位养殖服务,长期给予“增持”评级。
(责任编辑:admin)
- 2014-09-02 新希望:中国企业要争取全球生产要素的控制权
- 2014-09-02 百年嘉吉的秘密
- 2014-09-01 恒大千亿进军农业乳业畜牧业
- 2014-08-27 核谐竞争实战论坛(广州站)圆满成功
- 2014-08-25 中储粮:将剥离20多家收储公司政策性业务
- 2014-08-20 热烈祝贺金新农股份绩效成果验收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 2014-08-19 新希望、正大饲料龙头转型 抵御市场风险
- 2014-08-17 金新农中期净利增逾八成 饲料销量逆势增长
- 2014-08-11 团队是目前海大集团面临的最大问题
- 2014-08-11 禾丰金卫东:能留下的一定是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