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频道 > 访谈 >

林映才:饲料企业创新性工作有很大提升空间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04-10 16:19
  • 编辑: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责任编辑:广东饲料行业信息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林映才:饲料企业创新性工作有很大提升空间

 

推进科技创新  携手迈向新时代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林映才研究员专访
 
饲料产业是前承种植业、后接养殖业的中轴产业,是整个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环节。我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饲料产业近百年的历程,成绩显著。饲料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三农”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饲料产业已进入依靠科技自主创新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技术竞争时代,广东省表现更为突出。2009年,广东省饲料总产量达1 750万吨,年产值600多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和15%,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仅“十一五”期间,广东省饲料行业共取得专利304项,在一些重要领域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市场的局面,产品远销海外。饲料产业在广东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大产业,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农业的典型模式。    但与欧美等饲料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利用、产品安全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饲料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型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整体技术水平急待升级。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养殖模式的新变化、饲料资源短缺、原料成本高涨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饲料科技创新对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日益凸显出重要地位。近日,本刊记者就饲料业目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广东新南都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映才研究员,以期对行业发展有所启发。
 
行业需求呼唤创新
《广东饲料》:今年上半年,我国饲料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养殖企业、饲料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面对养殖模式的新变化,饲料资源短缺以及原料成本高涨等问题,饲料企业应如何突出重围?
林映才副所长(以下简称“林”):当前我国养殖业正经历巨大的变革,饲料企业也正面临空前复杂的形势。其主要表现为:(1)养殖规模化进程加快,养殖户对综合养殖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更加迫切。但总体上小规模养殖仍是主体,生产条件差异很大,从业者技术与经营能力仍需长期扶持提高;(2)疫情复杂,免疫抑制性疾病阳性率高、影响大,养殖效益不稳定、养殖风险加大;(3)安全门槛提高、环保压力增大,安全和环保成本将逐渐提高;(4)养殖水平总体不高,尤其特殊生长阶段的性能远没有发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产中仍存在一系列重大技术亟待突破;(5)饲料资源短缺,对外依存性过高,价格长期趋于上涨和短期无序的剧烈震荡,给饲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挑战;(6)不同饲养模式营养标准、饲料有效价值数据库和资源深度开发技术滞后,饲料营养潜力未充分发挥,饲料利用率偏低,饲养效率亟待提高;(7)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逐步形成,此外国际企业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渗透,竞争更趋白热化。但就饲料企业整体而言,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见,挑战与机遇并存。饲料企业只要积极应对,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技术,仍可实现新的跨越。
 
《广东饲料》:具体有哪些好的做法?
林:首先,从战略层面讲,饲料企业要面临选择是将主业做强、做大的专业化,还是纵深发展做一体化的问题。尽管面临同样的饲料资源短缺以及成本高涨的状况,单纯饲料企业和一体化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有很大差异。但是,无论选择哪种发展模式,其关键在于打造产业链或产品线的差异化核心优势,逐步构建系统的综合优势,形成阶段性或区域性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可以这么说,我国的市场已越来越成熟,行业机会必将越来越小,产业利润将会越来越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将难以持久发展。
其次,从策略层面讲,饲料企业必须顺应养殖模式向一体化、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养殖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社会对安全、环保、品质的要求和低碳养殖业的需求。饲料产品结构和技术内涵要主动升级,资本、技术、市场、生产、服务等资源配置要积极调整。只有创新,才能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建立起卓越的核心能力,惟有创新,才能开辟企业的未来。饲料企业必需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了解目标市场养殖动物和客户的特点与需求,遵循饲料市场和动物科学技术的基本规律,真正有机结合动物营养需要和养殖模式,在养殖整体效益最大化和风险规避上有整套解决办法,找到发展的支撑点,创新性策划,集成为独特的运营模式,持续性作战。这样,企业即使是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或整体行业的低迷,只要能够跨越这个底线,同样会逆势而上,实现企业的创新性、持续性、跨越性发展,引领行业前进。
再次,从饲料本身技术层面而言,应注意精细和精准营养需要,结合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新技术,包括优质动物性蛋白替代资源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饲料营养价值精确评定和营养潜能挖掘、饲料品质快速评定技术等,以及新型安全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同时要具备国际化的视角。在安全、高效(节粮、低成本、低碳)、优质、环保饲料配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饲料生产和服务体系的关键节点上取得国际领先性的技术优势,将给企业发展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最后,要把握三个平衡,即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平衡,开辟新市场与维护旧市场的平衡,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合作创新的平衡。解决好三个力,即品牌力、产品力和营销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基础是企业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团队和组织,并有能倚重的外脑,如国家或省级科研专家和经营顾问团,在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上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措施。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 
 
《广东饲料》:当前,动物营养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技术创新更是日新月异。请您分析未来饲料配制的发展方向。
林:动物饲料配制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随意营养配方、全方位营养配方、最佳生产性能营养配方和最佳综合效益营养配方。在廉价石油和农产品时代,最佳生产性能营养配方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能源和农产品价格飞涨以及低碳、低环境污染时代的来临,我认为最佳综合效益营养配方将成为饲料配制技术的主流。因为最佳综合效益营养配方技术是一种充分考虑满足不同遗传基础、环境、性别、生理和生长阶段、健康或受胁迫状况下动物的精确需要量,并考虑最佳的环境效益和资源投入产出,最终实现经济、安全、环保地供给人类最佳食品的动物营养最佳组合、饲料有效利用的技术方案。
 
《广东饲料》:何谓“颠覆性”科技创新,请举例说明。
林:颠覆性创新理论是由Innosight公司的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教授、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的。所谓颠覆性创新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提供产品或服务时,使用与当前截然不同的“破坏性”技术,推翻在现有市场上的主导技术或产品。该技术往往被市场的新进入者大胆应用,以改写竞争的游戏规则,破坏在位者的市场优势。它通常以价廉、简单和方便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从低端市场着手摧毁了现有市场,或者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全新的市场。在目前严重的战略趋同和产品同质化的挑战面前,颠覆性创新的思维方法能使企业在新领域脱颖而出。随着颠覆性创新不断发展进步,一步步蚕食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取代传统产品的统治地位。
 
《广东饲料》:在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方面,是否存在“颠覆性”科技创新?
林:在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颠覆性创新同样存在。传统的饲料配方技术基本都是以常规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作为基础,并以此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这其实是持续性创新。但是,这种经典技术在生产鸭料时便受到了颠覆性创新的挑战。我们知道,目前的鸭料生产基本采用的是非常规型饲料配方,玉米和豆粕的用量可以非常少,这其实是自觉或非自觉地开展非常规饲料在鸭料中应用的一系列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结果。以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鸭料,尽管可能存在适口性差、料重比偏高的缺点,但是由于鸭的耐粗饲和具有较高调节采食能力的特点,这种饲料的性价比往往较高、饲养的效益也较好,所以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从而从低端市场推翻了原来玉米-豆粕型鸭料产品的主导地位
 再比如高端哺乳母猪浓缩料的开发就是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全新的市场的一种颠覆性创新。在本世纪初,哺乳母猪料市场基本被外资公司的预混料产品统治,而浓缩料则被视为农村低端市场的产品。然而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采用这样的技术和产品,仍存在着母猪繁殖性能不高、炎热天气采食量低、泌乳量不足、仔猪生长发育欠佳的问题。因为我长期从事动物营养研究工作,也经常深入养猪一线,比较了解养猪生产者的需求和想法,也了解哺乳母猪的关键营养需求。因此,在2002年开始我们就开展高端、高比例哺乳母猪浓缩料研发工作,并在2003年开始投放市场。这种哺乳母猪浓缩料用量为全价料的10%25%,重点解决中小规模母猪场在优质油脂和动物蛋白资源采购和使用上的难题,也克服了预混料产品因为价格和容量因素而无法添加哺乳母猪需要的很多功能性营养物质的限制。这种产品满足了哺乳母猪和怀孕后期母猪对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高需求,氨基酸更加平衡,并应用了一系列母猪营养研究的新技术成果(重点是促进泌乳和改善乳汁品质、抗应激抗氧化、加强免疫、减少体损失和改善健康方面的新技术)。因此产品一投放市场,便因其能显著提高母猪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和提高仔猪免疫力、抗病力、使用方便而深受用户欢迎,他们形象地把这个产品称为“水龙头”,夸张地比喻用了这种产品,母猪的奶水就像水龙头一样,需要多少一拧就有多少。目前,这种产品已逐渐取代预混料成为哺乳母猪料市场的主流,也成为猪料企业的“商家必争之地”。而其他生长阶段的高端、专门化浓缩料的开发也如雨后春笋般发育起来。
其实,当今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靶向组织和细胞氧化调控剂在改善肉质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日渐广泛应用也是颠覆性科技创新的结果,这种颠覆性科技创新带来动物营养上对磷应用技术和肉质改良技术的革命,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会,也促进了行业技术的一次飞跃。相信最近关于功能性氨基酸和营养程序化的研究新进展也将成为一种颠覆性创新技术。 
 
成果需要转化为生产力
 
《广东饲料》:众所周知,新南都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紧密相连,科技实力相当雄厚。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2009年新南都的经营状况。
林:一直以来,新南都的工作重心就是将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以及国内外的新科技物化成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营养解决方案”,致力于做饲料行业科技的领航者。在2009年寒流来袭之际,我们的营养技术方案储备开始彰显力量。其中,“改善猪禽肉质的营养技术方案”、“猪禽抗逆(抗热应激、抗氧化、抗病)营养与饲养技术方案”、“不同养殖模式猪禽营养需要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猪禽安全、环境友好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等处于国际前沿又贴近我国养殖和饲料生产的技术方案的率先建立及其在产业的广泛推广应用,有力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术上的优势让我们在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病毒来临的时候仍然能信心十足,与新南都合作的企业也纷至沓来,2009年与新南都合作的企业增加了30%,产品和技术输出较2008年也提高了50%以上。在2010年上半年这个多雨寒冷的季节里,新南都及其合作企业均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科技创新的优势更加显现。
 
《广东饲料》:就目前行业现状来看,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哪些困难?您认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点是什么?
林: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大量集聚在高校、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明显。然而,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农业科技的主战场在农业大生产、在产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视野一定要越过围墙,向农田(养殖场)、企业、社会延伸并聚焦。企业在市场、资金、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部分大型企业也已建立了条件相当不错的研发平台、组建了相应的研发团队,一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相继建立,其研发实力大大提升。然而,农业科技的特点是投资多、周期长、涉及面广、难度大、风险高、社会公益性强,而企业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我国、我省饲料企业现有的实力和科技资源以及对科技革新的关注程度,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很多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单靠企业自身近期内很难突破和完成。此外,饲料企业研发队伍中创新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熟悉国际前沿技术进展、了解养殖生产实际需求的领军科技人才缺乏。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高校、科研院所手里捏有成果,但成果转化资金短缺,或者有些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企业拥有资金和市场,但自主研发成果缺乏,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困难 ,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面对社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日益加剧的国际化竞争以及技术创新日趋全球化、工程化,我国、我省饲料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更显突出。因此,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行业发展,技术资源的整合-联合-融合是一条必由之路。
 
《广东饲料》: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如何推动技术资源的整合?
林:正如我上面讲到的,企业要把握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合作创新的平衡,处理好颠覆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的关键节点。可以说,产学研高效合作是当前我国饲料科技创新的一条最有效的路子。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并与多个研发平台(国内外研究所和大学)进行实质性合作(联盟和联合研发),选择性地整合包括营养、遗传、兽医、生物、化工、发酵、机械、环境工程、信息、经济等多学科技术资源,真正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颠覆性创新。这方面,目前有由政府引导为主、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主,也有企业为主建立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饲料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广东省饲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这方面有益的尝试。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饲料产学研创新联盟是由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指导,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广东南宝集团、广东恒兴集团、广东海大集团、希望集团广东公司、通威集团广东公司、广东旺大、金银卡、中山泰山、江西八维等公司联合发起的一个创新联盟,整合了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动物抗病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四川省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饲料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创新资源。目前重点针对新型安全饲料添加剂、猪禽和鱼虾高效低成本饲料、乳猪教槽料和保育料、鱼虾开口料、新型饲料资源深度开发等方面的产业化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并已取得阶段性的关键突破。
 
行业展望
 
《广东饲料》: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饲料管理新政,对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2008年,农业部颁布了《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1126号公告),2009年颁布了《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一)》(农业部1224号公告),对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品种、适用动物和使用剂量作出严格规定。2009年农业部还颁布了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机构,用以规范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将使之更加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其中《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还将陆续发布更多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限量。
我认为一个行业要良性和持续发展,必须遵循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1224号公告的核心解读,进一步规范了饲料安全,将进一步提高养殖产品安全、降低养殖对环境污染(特别是矿物质污染),也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企业在高效、安全的饲料和养殖业寻求新的平衡。总体而言将对饲料和养殖行业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这也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今后的发展方向。
 
《广东饲料》:对于今后广东饲料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林:我个人认为,今后我省饲料业的发展将主要倾向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港口经济优势、粤港澳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猪禽主产区、优势产区的地位,决定作为整体的广东饲料业还将长期蓬勃发展,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模式引领行业发展;二是一体化公司、大型集团饲料企业和专业化预混料企业的发展成为主流,几种类型将长期共存。订单式饲料将逐步细分市场,技术创新型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将在广东乃至全国市场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三是单一的中小型饲料企业或不谋求创新的老企业可能会因为行业波动和经营管理问题逐渐萎缩;四是资本和国际、省外优势企业进入将加速,也将加剧行业竞争程度,加快行业的整合和提升。此外,广东饲料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跨越发展,应实现“六化”:竞争国际化、品牌全球化、创新颠覆化、技术产品化、经营数字化、服务组织化。
 
原载《广东饲料》2010年第7期 本刊记者:杨丽华
 
 
 

网站介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广东省饲料行业信息网   粤ICP备12091458号-1
主办单位: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   《广东饲料》杂志社
技术支持—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