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频道 > 企业 >

氨基酸产业火拼 赖氨酸称雄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1-10-26 15:35
  • 编辑:admin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饲用氨基酸目前主要是以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为主,其他氨基酸近年也逐渐呈生产扩大趋势。从地域上看,饲用氨基酸生产厂家明显呈“南少北多”现象。作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的量在饲用氨基酸里也算是“龙头老大”了。

南方农村报记者 孙亮

 2004年来,在高价格暴利的诱惑下,国内的发酵企业纷纷投入氨基酸行业。但随着竞争的激烈,优势企业不断扩充产量、压低价格,打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部分企业如山东西王、福建麦丹、江苏菊花难以应对残酷的价格战,相继出局。
 
 据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饲用氨基酸目前主要是以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为主,其他氨基酸近年也逐渐呈生产扩大趋势。从地域上看,饲用氨基酸生产厂家明显呈“南少北多”现象。作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的量在饲用氨基酸里也算是“龙头老大”了。
 
惨烈竞争下的弱肉强食
 
 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据国内赖氨酸产量的“第二把交椅”位置,该公司销售部大客户经理刘海涛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2003年前,由于国内生产技术不足,赖氨酸以98.5%为主,基本由进口来满足内需。当时的主要厂家有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简称ADM)、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简称味之素)、德国巴斯夫集团(简称巴斯夫)。
 
 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成)成在2004年研发出65%赖氨酸。在高价格暴利的诱惑下,国内的发酵企业借助自身的优势纷纷投入氨基酸行业。仅当年就涌现出许多赖氨酸厂家如:宁夏伊品、福建麦丹、江苏菊花、山东西王等。随着竞争的激烈,优势企业不断扩充产量、压低价格,打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成本较高,部分企业如山东西王、福建麦丹、江苏菊花因难以应对残酷的价格战,相继出局。
 
 然而,2007年山东正大菱花、山东聊城希杰,又把本已十分惨烈的市场竞争推向了高潮,曾经雄霸一方的四川川化味之素也惨遭淘汰出局。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加上当时养殖行业发展较为缓慢,此外还有东方希望加入竞争,直接导致了山东正大菱花难以坚持亏损经营,于2009年9月宣告停止生产。
 
 近几年,在惨烈中竞争生存下来的企业逐渐恢复了元气。据北京中光伟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胡宝龙(原中国饲料在线网氨基酸专家)介绍,如今赖氨酸市场主要有长春大成、宁夏伊品、山东希杰、山东金玉米、安徽丰原、东方希望、日本味之素、美国ADM等企业,它们凭借自身的优势占据了相应的市场,各自雄踞一方。
 
赖氨酸价格涨到7年来最高
 
 目前,猪饲料里面的氨基酸添加主要以赖氨酸为主,苏氨酸为辅。近期赖氨酸的价格一路高歌,达到了近7年的高峰,而专家和分析师认为,主要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根据上海益农网氨基酸栏目分析师项剑波提供的数据,仅2011年,赖氨酸价格就从不到14元/公斤(按98.5%含量计算,下同)涨至现阶段的20元以上。无疑,赖氨酸的高涨对预混料为主的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生存压力,广州百世腾饲料有限公司是一个中型的预混料生产企业,公司的一位高层就曾向南方农村报记者表示称,目前赖氨酸的价格已经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
 
 胡宝龙则就上涨行情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他认为,2010年到2011年,赖氨酸的快速上涨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内外的总需求增长。国内方面,主要赖氨酸厂家基本保持了原有的产量,而来国内自饲料养殖业对氨基酸的自然需求却增长了10%以上,供应上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国外方面,欧洲蛋白原料由豆粕向其他原料的转变使欧洲对赖氨酸需求的自然增长率比国内更高,这也在一方面增大了国内赖氨酸的出口量。
 
 项剑波分析,国内赖氨酸市场的高利润也不断吸引着一些厂家扩产或新军加盟,目前不仅供需市场在博弈之中,供方市场亦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供需方面,9月、10月为每年饲料厂生产旺季,同时今年国庆后期养殖户补栏意愿较强,未来仍有较好的需求支撑。
 
 虽然按照以往的情况,赖氨酸价格在国庆后会略微上涨,后市的氨基酸上涨空间仍然不大。胡宝龙认为,今年紧张的局面主要是现阶段的心理反应,多数饲料厂虽然无法从经销商手里拿到货,但并非市场无货,而且前期的价格过高,经销商囤货压力较大。而此种形式,又给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影响。
 
 另外,项剑波称,国内大型氨基酸综合生产商——梅花集团已在开始投产赖氨酸,黑龙江成福集团也表示将即将出货,这些新的产能将在未来2个月将逐渐释放。尤其是大成生化也将大力投入增产赖氨酸,这些因素也可能使得赖氨酸市场在本年度后期有所震荡。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