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快检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

整合与探索 为饲料行业体制创新插上翅膀

  • 来源:
  • 日期:2011-04-10
  • 编辑:
  • 评论:0
发表评论
评价: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
整合与探索 为饲料行业体制创新插上翅膀

 

蒋宗勇,男,1963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19791983年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本科,19831989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许振英教授。1989年毕业后一直在广东省农科院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历任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所长。19986月后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20043月起任党组副书记,20058月起任党组书记,20088月起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其间,2001年-2002年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作为广东省第三批高层次管理人才由省委组织部选送到进修。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饲料科学研究及科技管理工作,在动物营养、饲料工业技术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承担了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科技攻关等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译著1部,专著5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3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先后荣获广东省及国家颁发的多项荣誉。其中,1998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十大领军人物。

兼任职务: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动物营养学分会猪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饲料工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畜牧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
    《养猪业》、《广东饲料》、《广东畜牧兽医科技》杂志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动物营养学报》 编委

 

 

整合与探索  为饲料行业体制创新插上翅膀

??专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蒋宗勇

 

2007920,广东饲料产学研联盟在省农科院正式启动了,这是我省也是全国在农业领域内启动的第一个产学研战略联盟。

广东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是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之一,由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南宝集团、海大集团、恒兴集团、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广东饲料行业协会等18个单位共同发起,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行业协会。

作为全国饲料产业领头羊的广东,为什么需要组建联盟这样的平台呢?要知道,广东省饲料总产量已经连续年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产量为1400多万吨,年产值高达400多亿,分别占了全国的12%15%

联盟的主要发起人、省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蒋宗勇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给出了答案。我省饲料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食品安全、养殖污染等制约因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整体不强,培养实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迫在眉睫。

“行业需要产学研这个平台,充分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的产业化资源优势和对共性技术需求的准确把握,进而提升饲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促进饲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蒋院长与记者探讨了广东饲料产学研联盟的成立、现状、困境、规划等话题。在他平和的语调里,显露出一个学者特有的深邃思考,以及一个管理者独有的敏锐触觉……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蒋院长,走进广东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

 

时代呼唤 意义非凡

《广东饲料》:20064月,广东省与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成立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两年过去了,您怎样看待、评价这一试点工作?

蒋宗勇院长(以下简称“蒋”):广东是一个经济强省,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3万个亿,超过新加坡等国家,可以说已是富可敌国。但熟悉广东的人应该知道,它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怎样转型呢?就是由固定资产高投入、经济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可以说,没有自主创新,没有科技进步,广东也就失去了经济转型的源动力。广东省若想继续“独领风骚”,必须搭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快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此,“两部一省”产学研试点工作实际上也符合广东的现实需求。我国的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大量集聚在高校、科研院所,而广东已初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条件很成熟。它对提升广东的产业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高等院校的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说,在改革开放30年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广东,这一次又将一个足以撬动广东、影响全国的杠杆抓在手里。

 

《广东饲料》:产学研联盟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者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尤其给企业、高校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蒋:在产学研合作的链条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在于人才、信息和技术的储备,而企业在市场、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如果这三者联合起来,科研实力必定大大增强,但事实上,校企双方价值取向经常不一致,应用型研究跟不上社会需求。

我认为,高校也好,科研院所也好,如果关起门办学、搞试验,这路肯定是越走越窄。“空中楼阁”式的培养方式和“闭门造车”式的实验研究,严重阻碍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高校、科研院所的视野一定要越过围墙,向农田、企业、社会延伸。企业这边呢,应当特别警惕一点:过分重视眼前利益,对长期性的投入认识不足,最终伤害的还是企业自身。海大最近几年发展势头那么好,靠的是什么?就是科技。进行产学研合作是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在联盟的平台上,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立项的市场针对性、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也是一件好事,同时对人才培养工作也有很好促进作用。

在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中,它能给企业、高校带来什么?简单点来说,就是优势互补。院校可借助企业的基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局限于实验室内的研究与发展,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企业借助高校在人才、技术层面的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档次。

 

《广东饲料》:广东饲料行业是全国饲料工业的领头羊,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出于什么考虑?

蒋:饲料工业是中间环节,上边连着种植业,下边连着养殖业。粮食生产增收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需要饲料工业加工转化,养殖业持续发展需要饲料工业提供支撑。饲料工业事关农业的稳定发展。

我想业内人也都知道,我省饲料产业是国内饲料工业多年的领头羊,但与欧美等饲料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利用、产品安全和环抱、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整体技术水平亟待升级,创新型技术和管理人才也是“一才难求”。没有哪个企业不想拥有核心技术,可是农业科技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风险高,在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上,单个企业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农业院校也认识到培养实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紧迫性,以及技术的实用性转化,示范推广工作上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组建广东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寻找“妙方”。行业需要产学研这个平台,充分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的产业化资源优势和对共性技术需求的准确把握,进而提升饲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促进饲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广东饲料》:为什么农业领域中只挑选了饲料行业作为试点呢?

蒋:2007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达1.17亿吨,占世界的1/8,年产值3111个亿,广东省饲料总产量就达到1400多万吨,年产值400多亿元,占了全国总量的12%和15%。数据折射出,广东饲料业规模化大,产业化程度高,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你想想看,我省饲料企业数量占全国不到4%,但全国饲料十强企业中广东就占了4家,希望和通威两家也在广东省设立了很多分公司,站稳了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广东饲料行业确实比较强大,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经济基础。何况我省饲料行业与农科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结合也一直很密切。这样说来,有了与高校、科研院所息息相关的一层关系,有了技术基础,有了行业发展的需求,基本就构成了建立省部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基本条件。

 

《广东饲料》: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以后,有什么创新之处?

蒋:联盟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如果具体来讲,我认为有两大创新:一是组织形式。它以我们农科院畜牧所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为依托,以饲料企业为核心,整合了各方面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资源,而组建了战略成果转化基地,可以说是联盟的一大亮点。特别要提出的是,核心企业、骨干企业可根据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技术需求,向联盟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出合作。这些在以前都是做不到的,现在通过联盟,能够做到,就是创新了。二是运行机制创新,比如说信息服务中心,有点像情报局,旨在建立稳定的信息集散中枢,为战略联盟内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供资源共享服务;而产学研项目组可以根据不同的研发项目设立特定的产学研项目组,负责具体产学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建立相对完善的广东饲料业服务支撑体系。

 

  资源整合  服务行业

《广东饲料》:现在整个行业比较关心如何利用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升级。依您看来,目前饲料行业的技术需求主要有哪些?

蒋:与养殖业发展趋势相对应,饲料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一体化畜牧饲料公司、专业化饲料公司逐步细分整个饲料市场。这两类公司对优质、高效、安全、低成本饲料关键技术和精准饲料加工技术均有共同需求,但侧重点不同。一体化畜牧饲料公司的侧重点是优质畜产品生产全过程饲料高效低成本;专业化饲料公司的侧重点是某个具体饲料产品高效低成本。

 

《广东饲料》: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以后,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突破?

蒋:联盟成立后不久,就组织专家进行了全面调研,提出了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提高饲料营养潜力的关键共性技术等重大项目,并基本建立了项目研发团队。

目前,部分饲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广东饲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增强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广州希望实业有限公司与我们农科院畜牧所合作,在瘦肉型猪安全高效饲料新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大幅度减少了猪饲料中抗生素、无机矿物质的使用,饲料成本降低3%,饲料利用率提高3%?5%,氮、磷排放量降低15%?30%。海大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在草鱼、罗非鱼、罗氏沼虾、对虾及鳗鱼、甲鱼的营养需要标准、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等方面取得了精准数据;在海鲈、大黄鱼、黄鳍鲷等海水鱼营养需要标准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突破,这些技术使饲料产品饲料系数降低了0.10.2,养殖产品抗病力强,生长均匀。

另外,这几年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广东饲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恒兴的“恒兴”牌猪饲料和水产饲料、海大的“海大”牌水产饲料、粤海的“粤海”牌水产饲料都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联盟成员另有59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广东饲料》:目前联盟怎样引导高校的科研工作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蒋:联盟其实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高校和科研单位侧重中长期,企业侧重近期,这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前者容易偏离近期,后者容易忽视中长期。我觉得无论怎样,联盟一定要努力做到一点:认真倾听院校专家的想法,尊重企业的意见,将两者的观点融合到课题的立项工作当中。

我们现在老强调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要向市场靠拢,就更要警惕掉入陷阱,这并不是否认了高校前瞻性研究的必要性,不是说企业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企业目前不需要的就不去研究。其实就像你做了普通杯子后,不考虑做高温杯,等大家都想买的时候就已经迟了。科研工作也是这样,一定要有人做第一步,还需要有人研究第二步、第三步。这种超前的研究性工作,可能现阶段意义不大,但不代表永远都没有意义。比如英国瓦特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对现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近代科学是很落后的,你看中学的数理化课本讲的基本都是国外人创立的理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时中国只注重应用研究,不注重理论研究,结果技术研究的作用只是1就产生1,而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的作用是1能够产生5甚至10。只重眼前,不重未来,经济必定不能可持续发展。相反,只重未来,不重眼前,经济必然落后,就谈不上未来。

 

《广东饲料》:联盟在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建立高效的行业科技体制,应该怎么做?

蒋:联盟是一种机制,产学研项目是联盟的一部分工作。如果简单地把联盟与项目划上等号,我认为还是不全面,联盟的存在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2007年饲料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后,提出“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合作、服务模式。但我认为,联盟存在的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服务,而在于推动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你说高校不计回报,帮企业搞科研,或者说企业心甘情愿提供经费给高校,这些都不现实。联盟应当做的是成为整个饲料产业科技进步的引导者,终极目标则是追求全方位的协作、共赢,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广东饲料》:联盟怎样促使先进技术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几家企业独自享有?

蒋:其实联盟也早有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合作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由项目承担各单位免费使用。技术成果进行评估后,实行有偿转让。对战略联盟内未参与该技术成果研究或没有为该技术成果研究提供配套经费的企业,技术成果转让费五折优惠,对战略联盟外的企业按实际评估价转让,技术成果转让收益由项目各承担单位根据实际贡献大小按比例分配。

就企业来讲,当然希望可以独享研究成果,但这与战略联盟推进产业全面技术升级的宗旨相冲突,是不被允许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还是需要在研究成果的分享机制方面有所创新,例如参与成果技术研究的企业或为成果技术研究提供资金的企业可免费使用该成果,一定时间(例如3年)后该成果经评估可对其它转让,转让收益根据各参加单位对该成果的贡献大小按比例分配。

 

不断探索 志存高远

《广东饲料》:联盟发挥对外交流,推广成熟技术、成功经验的过程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蒋:我认为主要有三大困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经费问题。现在饲料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日常运行经费全部由省农科院畜牧所提供,这只是权宜之计,从联盟长远发展角度考虑,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例如政府部门给予经费支持、联盟会员缴纳会费等。第二,组织形式有待改善。产业重大技术项目投入高、风险大,系统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往往需要稳定和长期的战略合作组织形式,目前以项目为载体的合作组织形式松散,适应不了重大技术创新的需要。第三,履约意识有待加强。我国的产学研结合中合作协议对责、权、利界定不清,为日后利益分配留下隐患,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等合作成果的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规定,处理利益纠纷问题有时候依据不足,只能不了了之。

 

《广东饲料》:产学研饲料战略联盟作为一个有点类似中介服务的组织,在哪些方面需要向国外的优秀行业组织取经?

蒋:我考察过加拿大小麦生产协会,理事会大概19人,成员包括各大企业代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专家;资金比较充裕,主要来自大企业、政府经费;服务内容很全面,能落实到点子上,可以概括为三大块:科研方向、技术指导、信息收集与分享。他们有专门的研究小组,负责收集加拿大的生产情况,并且分析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国和日本。调研这些目标市场的国家小麦生产的详细情况,把这些数据无偿提供给(小麦)主产区省份的农业厅以及协会,并就是否扩大种植面积,还是减少种植面积,需要种植哪一品种等均给出专业的建议。技术方面则通过协会牵线,大的项目合力完成,最终的成果集体享有。如此一来,它的管理轻松很多,而且科研与市场需求结合密切,大家的目标也比较一致,不容易起争执。其结果就是:官员有政绩,专家有舞台,企业有利润,是一种多赢的结局。

   

《广东饲料》:采访最后,请您介绍一下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发展思路。

蒋: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这是饲料产学研战略联盟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现在也基本达成了几点共识:第一,使命不能变。联盟的存在就是要建立广东饲料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和产业资源共享与科技交流、人才培养,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饲料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第二,志向要高。联盟要协助成员组成专项技术攻关联合体,争取承担国家、省部和企业提出的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攻克限制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新增高新技术产值,培育成长型科技企业和名牌企业。第三,追求不能中止。联盟将一如既往地促进教育部直属高校参与广东省饲料产业相关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升级,建立成果转化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环境。第四,完善体制建设。联盟接下来几年仍要着力搭建成员之间公共检测、科技信息、培训、交流的共享平台,促进产业资源有效利用,协助成员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