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饲料企业的未来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4-07-08
  • 编辑:admin
  • 评论:0
    据《水产前沿》报道,1.31亿吨,产能利用率36%,产能严重过剩。具体企业而言,如海大集团在2009-2013年间饲料产能由280万吨增至1045万吨,但饲料产量仅由176.13万吨增至479万吨,产能利用率则由62.9%下滑至45.8%。
 
    产能严重过剩,是饲料行业利润率极低的根源,也是行业竞争一年比一年恶化的推手。过去一年以来,行业已涌现各种恶性竞争的手段,且愈演愈烈,如收购经销商、一吨赠七包、膨化淡水鱼料常年一吨送两包等等。可见,企业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市场环境,既要在打价格战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又不能让企业亏本甚至还要有部分利润。
 
    而2012年,又是行业另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和转折点,那就是养殖业也进入全面过剩阶段,这是水产养殖持续两年减产而终端价格难以恢复的原因。养殖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空前剧烈的养殖户洗牌和饲料企业洗牌,意味着产品同质化时代,饲料企业依靠养殖业持续增长,从而拉动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式遭遇瓶颈。
 
    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驱动力,其来源值得探讨。这方面,行业两家非常优秀的企业做了相应的探索和定位。
 
    从2006年开始转型定位为服务型企业的海大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维系和巩固来自内部服务客户的能力,也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其服务体系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建立饲料、苗种、养殖三个环节的专业优势,并研制生产出三个环节领先的产品;另一条主线是建立一支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服务团队。
 
    崇尚科技的通威认为,水产行业未来的发展是要推进传统的、相对粗放的、简单的以追求量的增长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方式的转变,真正使行业实现现代化、设施渔业化、智能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成为一个能够稳定的、可溯源的产业。遵循这种思路,通威在未来很长时间将侧重于强化各种技术在服务领域的综合运用,引领水产养殖朝设施渔业方向发展。
 
    虽和而不同,但相同点在于两家企业都发挥了自身长处,而且更多跳出了饲料。薛华曾言,同质化竞争模式中,企业只围绕饲料产品构建的竞争力,可能会保证企业未来五年不被淘汰,但支撑不了十年后还能生存。如此,诸多料企中,未来谁才是最有能力活下来并进一步发展的企业?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