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南方日报:猪价惨烈 切忌好了伤疤忘了痛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4-04-30
  • 编辑:admin
  • 评论:0

据《南方农村报》报道,45日晚,佛山市三水区最大规模猪场因债务问题,一群债主上门拉走2000多头母猪。48,三水区法院查封了该猪场。

 

猪价下跌引起三水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每斤猪肉亏2,成了众多养殖户心中难以下咽的苦水。生猪价格从年前的每斤7.1,到春节后降至6.35,近日更降至5.1,生猪生意从微利转至亏损。猪价“跌跌不休”,对三水的养猪户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笔者初步估算,每斤猪肉亏2,一头即将出栏的猪平均可达250,这就意味着一头猪,养殖户要亏500元。那么对经营好几千头猪的养殖场而言,数目可谓触目惊心。

 

猪价遭遇“滑铁卢”,养猪亏损加剧,养殖户苦不堪言,养得越多、赔得越多。“猪贱伤农”再次卷土重来,为何养殖户跳不出“一哄而上就跌,一哄而下就涨”的怪圈?要找寻原因,其实并不难。这涉及到了经济学中一个简单的原理:价格的波动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供大于求,价格走低;供过于求,则价格上升。

 

在此规律之下,所有的市场行为都具有趋利性。而对于产品单一、捕捉市场信息能力较弱的养猪散户而言,则更直接地表现为只图眼前之利的一窝蜂行为。很明显,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在农业生产领域,如果仅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调节,非但无助于猪贱伤农问题的解决,更有可能进一步挫伤务农者的积极性。

 

一边是“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的生猪养殖行业周期律,一边是农民对“猪贱伤农”和市民对“肉贵伤民”的深深忧虑。究其根本,生猪养殖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散、小、乱的现象突出,这是导致“猪周期”反复上演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中小农户,农业部门不妨在政策上加以完善,从源头上通过提高生猪养殖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大技术指导,促进规模养殖,引导生猪行业逐步调整完善生产结构;同时在对接市场方面,可以由政府牵线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打造市场信息、风险预警平台等手段,规范和引导现有养殖场良性有序发展,减少“猪周期”对农户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亟须提高农户的抗风险水平和能力。目前的三水的农业经营主要还是依靠中小农户的“单打独斗”,一旦面临全行业的价格波动便有可能面临被倾覆的危险。因此,在行业产能过剩周期性出现的背景下,除了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外,更为关键的应该是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改以往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为抱团协作模式,正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构建新兴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以“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从种苗培育、生产养殖、市场销售等整个农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无缝对接。

 

当然,从养殖户自身而言,历经了一次次滞销跌价的周期律后,切忌“好了伤疤忘了疼”,正如那句著名的投资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养殖户平时要做好“资产配置”,可以通过丰富和完善不同层次的养殖品种来分担和对冲风险,或延长养殖链条,往深加工、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减少因下游环节的波动对上游领域的制约。而在意识上,要打破小农经营的惯性思维,敞开心胸、放宽视野,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与其他农户或合作社、农业企业联手,从而降低个体的风险。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