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旭荣:我国畜牧业规模和排污有点大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4-03-10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2014年3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作客中国政府网,座谈、讨论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梅旭荣:《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任务。这跟过去的提法有较大的变化,谷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高粱谷子等杂粮,把豆类和薯类等作物剔除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就要满足需求的95%。
主持人:现在是多少?
梅旭荣:如果把贸易量全部计算进去,现在统计口径的粮食自给率是90%左右。但是这个账不能那么算,像粮食做工业原材料也有一些,如工业淀粉,这个不应该算在食物需求里。如果从食物的消费来讲,目前粮食自给率是95%左右。谷物自给率就更高了。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就是指引式的。
梅旭荣:口粮绝对安全可以说是百分之百,谷物基本自给因为玉米主要是一种饲料粮,我们国家现在饲料粮缺乏,现在进口这么多的大豆玉米也主要用作饲料和油脂,主要是这方面的缺口,当然也有马铃薯和玉米淀粉工业用的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提出粮食改为谷物。
梅旭荣:这是我们统计粮食的口径,世界上通行的口径是水稻、玉米、小麦及谷子高粱算谷物,等于把薯类和豆类剔除去了。按照这个口径,我们要保证95%。如果稻谷、小麦达到百分之百,玉米就是降到90%,整体算下来也是在95%以上。
主持人:谈到方法,有许多从产业结构或者是其他方式、发展方式?
梅旭荣:产业结构这个事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实际上从农业产能背景是,中国按照能量计算每人每天生产的能量已达到3000千卡左右,按照世界组织推荐的标准,或者按照我们国家推荐的标准,中国人均需要能量约2200—2300千卡/天.人。如果扣除20%的各种各样的粮食收获、储运和加工、餐桌上的浪费大概我们现在的产能基本上是够用的。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进口,肯定这中间有非食物性的消费,也有浪费。
粮食做这样的区别,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就是水稻、小麦要完全自给,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农业资源再紧缺,也要保证满足供给。
主持人:满足供给和安全。
梅旭荣:对。换句话说,隐藏这句话背后的,就是饲料用玉米,饲料蛋白质和油脂来源的大豆可以用一些市场的手段去解决。这也是从水土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目前我们国家口粮是安全的,饲料粮短缺,就是玉米、大豆。水土资源短缺,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实际上是对农业水土资源的挤出效应是很明显的,占用土地是那种质量比较好的,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是有。再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如镉大米,它是一个什么产物?我们研究,主要是贵金属、采掘业对水造成了污染,水再灌溉农田,产生了这样的作用。
主持人:这一块就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我们下一步有什么措施?
梅旭荣:现在考虑的措施,水稻和小麦主要目标是提高单产,我们国家单位面积的产量,最高的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大面积一算下来实际上没那么多,就是大面积均衡增产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重点抓高产、稳产农田的建设。我们计划是12亿亩的高标准粮田里面去解决粮食问题。第二从生产力的布局上,我们希望能够南方恢复性进行饲料粮的生产,南方粮食退的太多。另外西部适度去发展一些旱地的玉米,替代一部分东部的生产力,这样让东部休养生息,满足供应。
主持人:在农业这一块总理的报告里面跟以往相比有没有一些新的亮点、新的提法?
梅旭荣:刚才我讲的,耕地红线、耕地质量这些都是原来就讲过的,最根本的就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的绝对安全。
杨得瑞:这是一个今年的新的思路。
梅旭荣:因为这个大家解读会不一样的。
在第二段里面讲到补贴,过去补生产环节,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等,现在已经调整到生产或消费环节补贴。
主持人:这个好处在什么地方?
梅旭荣:好处是,它是一种目标价格管理,他要建立一种按目标价格进行补贴,使农产品的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主持人:能不能理解政府的制度跟以往相比更有科学性,或者总理的想法是什么?
祝宝良:现在很多时候是生产者拿不到钱,因为很多人把地流转了,甚至地荒在那儿去打工的,现在补贴给是所有者,没有补给生产者,我只有补给生产者他才有动力去生产粮食。第二是价格机制。农村工作会上都讲的很清楚。
主持人:我想对生产者有积极性,另外是价格,适度规模经营,第三是预期。
祝宝良:可能考虑的是中国的粮食价格已经高于土地价格没有空间了,你在涨上去又进来了,安全怎么保障。
梅旭荣:粮食的问题不能完全看它的商品属性,更要看它的公益属性,粮食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货币性质。所以粮食不能单独的看成是一种商品,它的公益性是很强的。这是需要用政府有形的手去调控的,就是有保有压,在这个地方实际上适度开放大豆玉米的进口,但是我保水稻和小麦。
主持人:粮食的公益属性。
梅旭荣: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一些新的任务,如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这样对农业提出了一个大的课题,既要牢牢掌握粮食安全,又要改善生态环境,如果深度解读这里面应该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我们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反映的是后工业化时期农业大国的普遍现象,城市工业污染都治理了,农业变成第一污染源,这并不奇怪。第二,农田污染我们算过,总氮的污染负荷占当年化学氮肥的投入总量的比例大概是在8%。我们不能简单的按35%的氮肥当季利用率来推算,其余的都是排出农田到环境的,实际上有来年循环利用的问题,排放到环境中的占整个化肥投入的不到10%。问题出在畜牧业,我国畜牧业规模和排污现在都比较大一些。其实畜牧业的排污我们治理没问题,但因为它过度规模化,农田没办法就近消纳,一边是农田大量的化肥投放,一边是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对环境的污染。这个需要我们去考虑,甚至包括一些土地政策的调整,比如,是不是以一万亩为单位,划出面积来搞适度规模养殖,实行种养结合,欧美基本是这样。我们过度规模化,美国的生猪规模在1000-2000头,我们动不动以万头计,有的地方提出几十万头,大量饲料运进来,肉蛋运出去,大量的废弃物要集中处理,处理不当就会污染。但这样做新的问题又出来的,你不做这种规模集约化,养殖业也没有利可图,这就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梅旭荣:中国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我认为是过剩,当前的产能是由过度需求导致的,我们对需求的管理太弱。我们现在城市三高人群多,我们国家一方面城市里面能量营养过量,另一方面农村还有营养不良和能量不足的。
主持人:去年八项规定之后有改善吗?
祝宝良:改善多了。
梅旭荣:这种需求不是八项规定能解决的。现在同样的营养,给你馒头白菜和鱼肉,你去选,你会选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科学的消费理念很重要。
相关阅读: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