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薛敏:饲料微平衡技术只是一个概念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10-23
  • 编辑:admin
  • 评论:0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

 

  我觉得每一届世华会所提出的议题都是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需求所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我的关注点。因为考虑到分会场,大家都会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及演讲人的题目进行甄选。我本人会特别关注饲料资源、饲料安全和亲本、仔稚鱼营养这几个版块。此外,我也希望能够有较为突出的关于饲料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能够入选口头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是农业部指定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机构之一。近年来我们在饲料安全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参考国际和欧美政府机构包括:CAC、WHO、FDA、 EFSA等,特别是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规程和指南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近年来,我们和EFSA的技术交流、合作和互访较为频繁,相对欧盟在饲料安全管理方面的积极性、透明性和合作性方面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饲料安全体系的保证除了监管体系的完整和公正,很重要一点是基于公民和社会体系的信用程度。这些都是未来我们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有关饲料安全评价方面的工作,基本都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开始全面开展的。2008年以来,我们对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脲醛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等非蛋白氮的毒理学和蓄积残留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为三聚氰胺在饲料中的限量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在饲料添加剂方面,受政府及企业委托对天然叶黄素、霉菌毒素吸附剂、抗氧化剂等近20种饲料添加剂进行了耐受性评价,发现了某些添加剂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切实有市场需求、质量稳定且应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添加剂(如天然叶黄素)向饲料管理部门提出了饲料添加剂扩展范围的申请,并获得批准。此外,我们负责制定的系列《水产饲料安全评价规程》等国家标准已经出版,在此基础上,协助相关部门制订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靶动物有效性评价试验指南》、《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靶动物耐受性评价试验指南》(试行)两个指导性文件,为我国饲料添加剂使用、注册和管理提供参考。
  
  而饲料资源,特别是蛋白源和脂肪替代也是我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从加工工艺改进、水产动物营养参数数据库建立、营养平衡技术、生长激素轴调控和摄食行为调控等研究方向入手,在水产饲料蛋白源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发现了不同肉食性鱼类的摄食调控的差异,鱼类对植物蛋白饲料的摄食抑制、适应到补偿的行为变化和人工干预可能是解决其高效利用植物蛋白的手段之一。完成鲟、鲈、鲤鱼对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参数数据库,国际上首次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领域提出可消化氨基酸理想蛋白模型,并实现某些肉食性鱼类无鱼粉日粮配制技术,减少渔业资源浪费,有效降低氮、磷排放;正在进行的花鲈摄食调控转录组及调控机制研究有望获得限制肉食性鱼类厌食植物蛋白的限制基因,进而从分子水平获得其摄食调控机制。
  
  在鱼粉替代方面,谈到饲料微平衡技术(micro balance) ,声称解决了鲑鱼低鱼粉饲料的利用问题,这可能是最近水产饲料行业最大的讨论热点之一。我本人认为微平衡(micro-balance)只是一个概念。其综合了在鱼粉替代方面所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包括必需和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如牛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如磷、硒等)营养素的平衡,而且最好是建立在可消化水平的模型上。此外,还要考虑其它因子,如适口性改善、肠道健康和免疫稳态等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不断地对鱼粉的组分进行分解,不断地发现鱼粉中的所谓“未知生长因子”,并试图通过营养补充和平衡技术配制一个在成分上(甚至组学上)尽量接近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如果不考虑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鱼粉替代的研究都是不成熟且没有太大意义的。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廉价蛋白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可能仅仅依靠营养学的手段不能彻底实现,国际上在鲑鳟鱼的营养调控育种方面比我们至少先进20年,相对已经成熟的例如植物蛋白耐受型品系(抗肠炎)、糖耐受型品系(低蛋白高糖饲料)、耐热性品系(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摄食抑制)等都是综合了营养调控和品种选育的技术基础上的,需要一个系统的,多学科互作的研究团队来完成。希望国内大集团企业能够(或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对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在营养育种和营养调控方面进行合作攻关。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