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侨:关注新饲料原料的评价和应用等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10-23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蟹(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产量从1991年的年产8000余吨增加到2012年的近70万吨。但河蟹的营养研究和饲料开发亟待优化和提高。
据不完全的调查统计,我国河蟹的配合饲料使用率不到30%,这除了与河蟹本身的生物学习性,对其营养需求的研究不尽完善有关外,还与生产者、消费者的观念和配合饲料推广力度不够有关。
目前因受市场供求和价格不确定的影响,配合饲料的生产并没有根据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来设计和研制,从而影响了河蟹生长性能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根据河蟹养殖产业的特点,河蟹的“质量”和“安全”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主题。
从营养学研究和配合饲料开发的角度来看,以下几点值得重视和关注:
1、查明和完善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参数,尤其是 “幼苗期”(?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和“育肥期”(性腺发育中后期)的营养需求和相关饲料的研制开发;
2、在优质动物蛋白源和脂肪源(如鱼粉和鱼油)的合理应用和替代研究中,要从河蟹本身的营养需要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查明不同生长阶段河蟹对常量、微量营养素的需要量,从而达到合理和科学替代,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根据河蟹穴居爬行、特殊的摄食习性和人工半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应加强胁迫生理和免疫生理方面的研究,从营养学的角度,查明营养素对河蟹生理、免疫机能的影响,提高机体抗应激和病原生物的感染能力,以确保河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注重河蟹对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和饲料对河蟹品质、质量安全影响的相关研究。
总之,要从“饵”、“种”、“水”等要素角度出发,使我国的养蟹业从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提升河蟹的品质方向发展。?
对于本届世华会,我至少会关注以下研究专题:
1、新饲料原料的评价和应用开发研究,以及它们在生产中应用的潜在前景;
2、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我国主要经济水产动物营养代谢生理的比较研究,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国外最新动态之间的不足和差距;
3、探讨和开发实用营养学方法,缓解集约化生产方式条件下水产动物的应激胁迫,提高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原因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优质水产饲料原料的不足和短缺,是世界范围水产养殖所面临的严峻课题。要解决这一制约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查明水产动物营养需要,开发拓展饲料源,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同时,采用营养学的手段,来提高动物对环境和病原的抵御能力,以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