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粮食预产24.3亿吨 致国际粮价下跌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08-20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食用面包和肉类,对加工用粮和饲料用粮的需求日益增长。
月19日报道 日本媒体称,2013年全球粮食产量有望创出新高。在国际市场上,粮价正在大幅下跌,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暂时得到缓解。受此影响,因日元贬值而持续上涨的食用油、大豆加工品、饲料等日本国内农产品价格也有望企稳。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4日报道,美国农业部发布的8月份农产品供求预测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粮食产量将达约24.3亿吨,比2012年增长8%。其中,素有三大谷物之称的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均将创历史新高。
报道称,玉米2012年因全球第一大生产国美国遭遇旱灾歉收,不过2013年峰回路转,产量将增长28%,创历史新高。在小麦方面,欧洲、前苏联地区等主要小麦产地2013年实现丰收,抵消了南美地区歉收造成的影响。2013年粮食丰产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风调雨顺,二是2012年粮价高企促使农民扩大了种植面积。
受全球粮食大丰收影响,国际粮价呈下跌之势。从市场晴雨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看,玉米期货价格已跌至每蒲式耳4.7美元左右,较2012年夏季(逾8美元)下跌40%以上。大豆和小麦期货价格分别为每蒲式耳13.8美元左右和6.3美元左右,比2012年的峰值便宜20%至30%。
受此影响,因日元贬值一路上涨的日本国内粮价也有望企稳。目前,超市打折大豆油的价格为每公斤240日元左右,较2013年3月高出近50日元,不过随着国际粮价走低,7月起农产品售价渐趋平稳。
2013年度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望缓解,但从中长期看,仍存在供不应求的风险。这是因为粮食增产赶不上新兴国家扩大消费的速度。
据预测,中国的玉米和大豆进口量将出现激增,2022年将分别达到现在的约6.5倍和约1.7倍。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食用面包和肉类,对加工用粮和饲料用粮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粮食自给,但国内产量仍满足不了需求,比如大豆的自给率仅为约16%。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粮食消费大国。据推测,印度人口将在2028年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此外,东南亚地区的粮食消费量也持续增长,人口显着增长的非洲各国也势必扩大粮食进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敦促各国扩大粮食生产,以满足新兴国家不断扩大的需求。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世界各国应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和改进农业技术实现2050年农产品产量较现在增长60%。
相关阅读: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