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生猪产业转型 该何去何从?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07-29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2013年上半年,整个生猪行业都此起彼浮,动荡不安,例如黄浦江死猪漂浮。在那些生猪事件里,已经不能单纯的停留在探究发生事件的原因,抑或是事件的责任源这些问题上了,而是应该去找有效规避的防治措施。事实上,如果用产业经济学的眼光看,这背后是中国生猪产业所面临的产业困局难题的缩影。当20多年前的致富产业经遇到新的时代环境,究竟何去何从?是在现状中求变,还是抓住时机彻底做一次转型?在面对生猪产业转型时机,利益相关方又该如何自处呢?
面对生猪产业转型时机,利益相关方该如何自处
任何一种行业都是有关联性的,庞大的生猪产业也自然毫无例外:地方政府(部门)—养殖行业(企业)—消费者,那么在这些关联中,利益相关方如何才能既维护好自己的行业利益又能保障整个生猪产业的平衡发展呢?
在地方政府(部门)—养殖行业(企业)—消费者的关联中,谁强谁弱,谁说了算?诚然,每一个关联部分,每一个层面都有一个支持面。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各自拥有一批支持者,形成个别的共识与气场。在畜牧行业的诸多问题上,行业人与消费者,行业人与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之间所处的立场是不一样的,虽然有时候它们之间会有交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各关联部分独立运转是一种常态。
与行业人不同,普通消费者是被动的,因为它是处在关联部分的最后一环。作为终端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会对猪肉的销量构成威胁,对中国养殖行业的形象以及价值评价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再说第二个层面。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来说,将迎来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机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我国生猪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消费理念的提升,我国生猪养殖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细分发展的行业,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未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主体将为大规模养殖、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企业以及适度规模的养殖户。企业进行规模化养殖能够有效的控制并降低成本,从而扩大盈利空间,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或许将成为大企业增强把握资源的能力,平衡各环节利润的有效方式。而且,在当前食品安全 问题频发的状态下,全产业链经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
与养猪企业不同,地方政府(部门)的效力是显而易见。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相应的相关政策,以此适当平衡和保护各方的利益。显然,“一刀切”式的命令散户退出市场并不可行。针对散户,政府层面应该积极引导。对学习、创新能力强的农户,可以进行培训,让农户掌握新技术、进行其他产品的生产。第二,对于养殖5-6头生猪左右的农户,政府可以加强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因为其养殖数量有限,空间相对大,能够在环境承受范围之内,而且产品的质量有保障。
地方政府(部门)关心的是把当地的生猪行业管好、养殖者关心的是“把猪养好,把钱赚到”、消费者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吃到健康安全的猪肉。不同的结果,同一个相关行业,并不是作为单个联结部分就能独立完成的。要推进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定位,同时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利益,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不触及既得利益,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 政府以及地方管理者既要有策略,更要有章法,如此才能减少改革的阻力。
单个的联结部分只有组成一个整体,那么整个行业的利益相关方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单个联结部分交集越大,社会共识才会越大,这样才能更好地凝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改革效能,营造产业与社会的和谐环境。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