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猪场接班之我见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2-03-16
  • 编辑:admin
  • 评论:0
《农财宝典》(畜牧版)2011年第10期做了一期关于猪场接班的报道,说是随着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养猪业也培育了不少隐形富豪(文中称为“猪一代”)。现在“猪一代”年华渐逝,养殖场开始面临传承的难题了。“猪二代”却未必全都那么乐意“子承父业”……
谁来接班,怎样接班——这在业内一直是个秘而不宣的话题。《农财宝典》敢抛出来,算得上“嗅觉灵敏”,不过大抵就只能点到即止。这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没有公式可套,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可寻。
其实,绝大多数猪场老板正值壮年、中年,若说接班问题迫在眉睫,有些为时过早。更准确地说,大多猪场应该处在物色接班人、培养接班人的阶段。这其中,我认为有三个问题要弄明白,即愿不愿意、敢不敢、行不行?
 
愿不愿意
 
为什么有些“猪二代”不大愿意接班?我简单归纳为三大原因:其一,养猪的社会地位依然不高,虽然已经不怎么被歧视,但也没怎么受人尊敬;其二,猪场规模不大,年出栏数在5万头以上的猪场没多少家,而且土地、资金、环保都是猪场的阿喀琉斯之踵,想做大又太难了,一犯错误没准就被市场淘汰了,“猪二代”要不觉得接过猪场也“英雄无用武之地”,要不就缺少勇气、自信,担心把父辈辛辛苦苦创建的家业毁在自己手上;其三,两代人处于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发展环境,代沟中的管理冲突、经营思想的碰撞、天赋与兴趣的差异,其中产生的矛盾往往难以调和。
《农财宝典》在文中提到,即便儿子肯接班,也未必心甘情愿。有些是初中毕业,因为“没有选择”,只能回家养猪;有些是出于“帮父母分担猪场压力”,最终挑起了猪场重担,但自己的梦想却在他处。当然,也有人看中养猪业的商机,甚至舍弃别人看上去挺光鲜的工作,心甘情愿继承家业,准备大展拳脚……
据我了解,有些猪场老板并不强求子女继承,觉得养猪是个粗活,出去当公务员、科技创业、资本运作等,那才光鲜。若是这样,一切还好办!就怕有些猪场老板认死理,从心底渴望把自己未能完成之伟业强加给下一代。方式甚至有些简单粗暴,“谁让他是我儿子?子承父业,天经地义!”抱有这种想法的猪场老板恐怕也不在少数吧——这部分猪场老板,多为上个世纪50年代或者60年代出生的人,普遍有着传统的“皇权”和“父权”传统,他们很难明白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猪场老板不做,非要从零开始。
我之前听说过这么个故事,业内某老板,想让独生女接手自己的事业,他女儿却态度决绝地表示“没兴趣”。一开始,这老板不仅拟定攻坚策略,还动员一切能动员的亲戚朋友,天天旁敲侧击、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地做思想工作。结果坚持了两三年,愣是改变不了女儿的初衷。最终他选择了妥协,尊重女儿的决定。据说他已经在物色职业经理人了,为此还作出一系列管理变革,扎实推进合并重组,企业这两年的发展速度相当快。
强扭的瓜不甜!猪场老板有必要想清楚,是否应该尊重下一代职业选择的自由?是否除了继承之外,别无他路可走?尝试去区分、去理解下一代和父母在心理上的差异才是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敢不敢
 
《农财宝典》列举的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某“猪二代”科班出身,2006年毕业就马上投入家里的猪场工作。按理说应该很快就可以在猪场大展拳脚。然而他父亲始终主导着猪场的运作,像进料、卖猪等关键环节,还是他父亲说了算,而且丝毫看不出有放权的意思。他则很难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具体实践中。
这里再?唆一下,所谓“接班”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以产权为基础的经营权,一个是净财产为基数的财富。毫无疑问,在交接的过程中经营权比财富重要得多。有专家就指出,财富与权力的转移过程,本身是企业及家庭最脆弱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将危及企业和家庭的进一步发展,更甚者会使二者同时衰弱和解体。
这也是上面那个例子的症结所在!老爸因为确信儿子尚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不轻易放权。至于“不舍得放手自己拉扯大的猪场”倒在其次。
我有接触过一些老板,他们对年轻一代评价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浮躁”,甚至还有更加尖锐的,“说起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做起来一无是处。”现在养猪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急剧变,短期内就要让“猪二代”全盘掌控,去应对莫名其妙的猪病、上串下跳的猪价以及不期而遇的政策风险,确实不大现实,猪场老板有顾虑是正常的。
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纠结的对话:
“我想把猪场公司化,必须做财务预算,建立管理机制。”
“不行。我以前一直都这么做,也没出啥差错,没必要折腾。”
“我想给工人升工资,这样能够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容易让别人撬墙角。”
“不行。大家都给这么多,我们也没必要给太多。”
“我想扩场。”
“不行。你的经验尚浅,我又顾不上,还是要稳妥点好,以后再说。”
……
这就是理念不同!“猪二代”比第一代进步了很多,他们有更宽敞的信息来源,有更先进的经营理念,也更重视知识的力量。这个必须意识到。“猪一代”跑去养猪可能只是单纯为了脱贫,因为赶上养猪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才把猪场越做越大。而“猪二代”已经是有产阶级,他们会对猪场有更长远的规划。“猪一代”如果什么都要抓,而没有用心去倾听下一代的想法,培养下一代对这个行业的兴趣,可能也会大大打击“猪二代”的积极性。
所以说,适当放权也是一种智慧。
 
 
行不行
 
这是一个关于怎么让“猪二代”顺利接班的问题。
方太集团创始人茅理翔处理企业继承的问题,至今被企业界奉为经典。他儿子茅忠群一开始就对他父亲开出条件:第一,必须跳出以前,另外成立一个独立的品牌;第二,另起炉灶,老员工不要,亲戚不能进入;第三,关于方太方向性的决策,要由他说了算。为此父子俩有过争吵,最后茅理翔觉得或许行得通,试试也无妨,就妥协了。事实则证明茅理翔、茅忠群都对了。方太也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家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交接。
茅理翔后来还办了学校,为家族企业培养接班人。他鼓励家族企业的交接班要“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但又提出“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成功接班法则。看得出,他在接班这个问题上远没有那么干脆,估计也是一度相当纠结。
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崛起的第一代猪场老板,如果猪场发展得还可以,肯定还是希望子女能够继承家业。“起码自己在这一行摸爬滚打那么多年,无论经验、人脉、技术,都能帮上忙。”
但是,这个继承无疑是有条件的!如果“猪二代”不具备能力,也看不到潜力,或根本就没有兴趣,最好的选择其实还是给下一代留下资产——把猪场卖掉,这总比亏掉要好。当然,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下策了。
这个所谓的“能力”,我认为可以当作猪场老板衡量行不行、是否彻底交权的标准,以及如何培养下一代的指引!第一是定战略,现在资本大鳄陆续进入养猪业,未来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这个方面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强的优势,猪场做不大,也做不强。第二是带班子,有位饲料企业的老总跟我提到,企业拥有稳定的工人团队,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猪场招工难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何况猪场要做大,没有专业、稳定的团队,怎么可能?第三是市场化运作,现在大多数猪场依然跟不上市场变化,反应要慢一拍,也没有充分地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整个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渡期,终有一天会被卷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中,尽早市场化非常重要。第四专业技术,“养猪也是个技术活。”这句话应该不算夸大其辞。“猪二代”要成功,不能光凭满腔热血,必须懂得养猪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技术水平要能赶得上动物营养、疫病防控方面的专家,这个也要求“猪二代”必须谦虚、好学、上进。
有人问,如果经过这些检验,发现“猪二代”确实不适合这些行业,但“猪一代”又不愿意卖掉猪场,能不能引进职业经理人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多半行不通,至少十年八年内没啥希望。理由是:这是在中国,而且这是中国的养猪业!
如果家有几个子女,都乐意接班又该怎么办?那就只能“跑马当中识别好马”了,老爸去制定一定限度的竞争规则,看谁能够脱颖而出。这其实也是个说不透的话题,留待大家理论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吧。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