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养猪”成功转型问题不是“猪”身上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2-03-09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近日,武汉钢铁集团总经理邓崎琳表示,2012年武钢将投入390亿元用于养猪养鸡等非钢产业。武钢拟建万头养猪场,而且年内就出栏。邓崎琳称,这些并非突发奇想,而是钢企向“非钢”转型计划的一部分。据武钢相关负责人称,眼下1吨螺纹钢的价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
中国网:武钢投390亿养猪只会“欺负穷人”
笔者的意思并不是全盘否定武钢的“转型”,而是认为原本钢铁生产领域尚有巨大潜力可挖,而草率“抽资”,实属决策上的大不智。市场营销困难暂时不可避免,为何不强化“内功”,从减员提效入手?尤其是重工业生产领域,我国“三高现象”极为突出,解决“高投入、低产出”还有很大余地要挖,在市场淡季也未必不是提升生产品质、强化管理、调整结构的契机。钢铁生产的“上下游”领域,也未必像武钢想的那样“悲观”,借助当前这个看似不利的市场环境,也未必不是一个“抢滩登陆”的最佳时机。不安心“本职”,只会让重点和精力偏移,“全能选手”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做什么也不精、干什么也不行”无能的标志。
广州日报:武钢养猪,国企转型岂能与民争利
武钢的困境反映了当下国企,特别是制造业国企的转型升级之难,摆脱困境要靠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附加值的提升,而根本的出路还在于国企的自身改革,提高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靠养猪来突围,实在有违国企的社会责任,也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良策。
红网:“钢铁侠”养猪种菜并非转型上策
可能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钢铁业是处于萎缩的局面,这也会导致更多的钢铁企业向“非钢”转型,但这种一味因求利润而大幅度的转型还是慎重为好,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应以本职业务为主,非本职为辅的转型,这才为上上之策。
千龙网:“武钢养猪”问题不必盯在“猪”上
对于国企来说,当主业萎靡之时,拿副业来“救场”,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要推进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这应当接受政府及民众的监督和研判。武钢能不能养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些均须按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及科学民主决策。这才是“武钢养猪”问题的关键所在。
东方网:武钢养猪,别当笑话!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基础工业的强劲有力是必须的,不然会降低整个民族工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武钢养猪,对我国工业发展是一个警示。钢铁行业,利润为何如此微薄?这里有多少受国际资源的约束,又有多少是因重复投资产生的内耗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求解。尽管可以借助市场的无形之手,淘汰一部分落后企业,但当整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则更需要借助宏观调控的手段,特别是对资源依赖进口的行业,必须早作打算,可不要等众多工业企业都转型来养猪,那将会措手不及。
CE编后语:
2011年猪肉价格狂飙后,养猪似乎成了“最赚钱”的行当,之前也有一些富商大佬纷纷转投此业,但武钢作为一家国企豪投390亿于养猪业还是令人相当不解。“一公斤钢材抵不上四两猪肉”的确折射出钢铁业的无奈,但武钢不去提升钢铁业的自身价值、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向养猪业谋求企业转型升级,不免让人觉得此举有“隔靴搔痒”之嫌,还让人感到武钢是在逃避社会责任。尚且不论武钢的财大气粗是否会与普通农户争利,就养猪业本身来说,也是利润与风险并存,若养猪也赔了呢,难道武钢想一直在“非钢”产业转悠以谋求自己的生路?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