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国际竞争视角下的黄曲霉素危机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2-03-08
  • 编辑:admin
  • 评论:0

就在蒙牛因黄曲霉素事件遭到公众全面质疑的当口,雀巢这家外资食品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奶源布局。未来5年将与黑龙江双城市政府、投资者和奶农共同合作,投资25亿元建造规模化养殖基地,逐步取消现有的奶农散养模式。建成后,雀巢产奶量每年将提高10万吨。

 

中国婴儿奶粉的高端市场已经被国外品牌全面占领,如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竞争将向产业链上游(即奶源)蔓延,是否如一些人担忧的那样——中国乳业将全面沦陷——不得而知。抛开接连上演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民生的损害不谈,单就产业发展而言,它带给我们的另一方面的思考越来越明显:国门已然大开,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早已连成一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中国农业和产品“走出去”与外国资本“走进来”,是当下中国农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如果从资本实力而言,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布局全球市场的能力,大批国内企业也已经有了“走出去”的意愿与行动;另一方面,中国农产业分散经营的格局,更成为国内外资本眼中的肥肉。有资料显示,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农业领域已经披露的投资案例累计达到114起,其中104起披露了金额的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17.6亿美元。

 

在这场突破国界的竞争中,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无疑是国内农业企业的致命伤。黄曲霉素事件如同以往的食安事件一样,公众担忧的不是致癌物本身,而是其背后整套监督和诚信机制(日前,广东又查出多款食用油黄曲霉素超标,足见公众的担忧不无道理)。在这场信任危机中,没有企业可以幸免,历次事件与其说是三鹿、双汇、蒙牛们的危机,不如说是整个中国农业的危机。

 

面对此种局面,我们总有几种惯常的思维。一是,人为制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掩耳盗铃地以为,出口产品质量过关,内销产品食安事件就是“茶杯里的风波”。产品外销遵循竞优策略,为越过国外市场设定的各种壁垒,千方百计提高品质,质量成为打开外销市场的敲门砖;产品内销遵循竞次策略,就是打到底线的竞争。想尽一切办法压缩成本,甚至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低廉的价格成为扩大内销的铺路石。然而,历数近些年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多宝鱼事件,无不先在国内市场引爆,最后在港澳市场进而国际市场上产生恶劣影响,最终不仅损害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更让相关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二是,期望通过行政手段割裂国内外市场,限制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在新近出台食品业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严控“洋大豆”的思路。而各行各业面对外资涌入,都不乏加强“反垄断审查”、限制外资并购的声音。

 

我们不能一方面舍得花大价钱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费尽心思限制外资进入,以图振兴民族产业,为中国制造加油,但另一方面,又任凭国内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恶劣事件一旦爆发,又为中国制造漏油。这也就难怪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一直处在进一步退两步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都不自觉地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鸣锣开道,也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设置了门槛。

 

很显然,我们要以更大的视野认识食品安全危机,中国农产业无论解决近忧——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还是消除远虑——守住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都必须从提高自身实力,维护基础市场秩序着手。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