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科技与经济》:聚焦饲料工业“十二五”
- 来源:饲料科技与经济
- 日期:2011-10-26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饲料科技与经济》 特别报道 聚焦饲料工业“十二五”
目录
1、 引言:民主决策是个好东西
2、 饲料工业“十二五”出台始末
3、 饲料工业“十二五”观点聚焦
4、 饲料工业“十二五”亮点解读
5、 畜牧产业的“标准”纵贯线
第一篇:民主决策是个好东西
文/董志玲
随着“全国畜牧饲料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的出台,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将要指导全国畜牧饲料行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句话说的好:“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不知道自己到哪里去!”要了解“十二五”规划,我们就应该看清楚“十二五”是怎么制订出来的,有什么新意和创新点,我们怎样去理解和把握。
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作为历次五年规划的制定者,在此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些“组织者”的意味。从制定者到组织者这一微小的转变,体现了饲料工业“十二五”在制定过程中对官方以外意见的采纳。这一变化反映了饲料行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正在从封闭型决策向开放型决策的转变。此次饲料工业的“十二五”也充分体现了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从去年年初,王宗礼副司长就多次强调:“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成功秘诀在于其发展规划体系,中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也有赖于发展规划体系。所以,畜牧饲料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一定要阐明行业的战略发展意图,明确体现政府工作重点,对市场要有积极的引导性。要使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十二五”规划要想真正做到两手并用,一定要做广泛的市场调研,广泛征求行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要开门做规划。”
王晓红处长在第一次召开编制工作会议时,就对编制专家们说:“十二五”规划代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愿景,这就像指挥一场交响乐,我们必须清楚我们所处的位置,对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准确的判断,把握其中的特点和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战略分析。目标设计要体现整个行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十二五”规划是凝聚全行业意图的大战略,所以一定要有不同观点的碰撞,才能为更好地编制“十二五”规划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
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由王宗礼副司长亲自牵头召开的各省饲料办主任、科技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就有三次。王晓红处长与行业各界人士的探讨和交流更是编制过程中的常态。
杂志社也有幸亲历和目睹了整个饲料工业“十二五”编写的全过程。在笔者看来,此次饲料工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是沿着先民主后集中、再民主再集中这样的路径循环实现的,编制过程本就是一次很好的民主实践。其实让杂志社参与到“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的本身,就体现了其民主性。
公共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预示着我们的政府正在向民主型和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也说明我们的决策机制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
第二篇:饲料工业“十二五”出台始末
文/子玉
“十二五”规划作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因此,科学制定好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9月,备受关注的饲料业“十二五”规划正式公众于世。 “历时一年多,历经几十余次、多阶段的反复修订。饲料业“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出台不只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也不仅仅是农业部畜牧业司领导和编制专家们整体思路的步步呈现,他更是一次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生动实践。他蕴含了全行业人的智慧结晶,孕育着行业人的梦想和期盼。
登高望远 工业战略新思路
“十二五”是饲料工业的转型期、突破期和跨越发展的黄金期。饲料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方式的创新转变和经济结构的适度调整。而如何创新,创新动力如何获取?如何调整结构,如何达到最大限度的结构优化?原料等重大问题如何解决,措施如何?这些都将是要在规划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因此,“十二五”规划始终受到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年初,王宗礼副司长在给编制组的成员开会中强调:“十二五”在未来中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关键性与奠基性地位,决定了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应突出其核心功能和目标方向。
一是要发挥对未来饲料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导航功能。“十二五”是饲料工业发展转型调整期,这个时期关键的问题是,宏观政策调整和方向性的准确。能否发挥好对饲料工业发展的导航功能,尤显重要。
二是我们必须聚焦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发挥“十二五”的奠基功能。通过战略结构调整为饲料工业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
三是要从系统整合的体系高度,探索饲料工业发展新模式。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饲料工业完成了系统基本面的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而在更高的平台上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是“十二五”应重点解决的难题。
处在转型期的“十二五”,我们需要走出线性、存量思维的定势,从非线性、增量思维的高度探索饲料工业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不可否认,我们在走向“ 十二五”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思维障碍,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饲料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的惯性极易使我们陷入对既得利益的保护,对成功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思维转型受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十二五”战略对话急需破解的重点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十二五”规划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立足长远,总揽全局。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的成绩和不足,努力做到前瞻性、导向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而且要更好的发扬民主,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普惠性,坚持开门搞规划,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2010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调研和起草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集思广益 科学谋划“十二五”
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为了能够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十二五”规划出谋划策,提意见、出主意、想办法。王宗礼副司长和王晓红处长仅专题讨论会就召开了三次。
2010年5月,与全国各省饲料办主任在京共同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期。依据国家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饲料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目前饲料工业发展深层次问题,明确的区域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明晰的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找到牵引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各省饲料办主任通过对各自省份的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社会文化和战略地位、原料优势、科技水平、人才储备、养殖基础等关键因素的研究和汇报,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人员勾勒出了一幅大区域经济的战略蓝图。
2010年7月,与全国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来自企业的技术总监们畅谈“十二五”科技发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上明确表示,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六大途径解决长期发展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展望“十二五”时期(2011一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五个动力,核心之一就是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提升创新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将是“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多年来,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始终是制约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关于饲料行业的自主创新问题,与会的科技界代表和企业界代表深度剖析了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打破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视角。
2010年9月,与企业界代表在京探讨“十二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行业发展趋势。
韩长赋部长在多次讲话中所提到的“三化统筹”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思路,这都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予以解读与贯彻。同时企业的成长与进步将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在“三化统筹”的具体实践中获得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阶段,在“十二五”期间,预计主要完成的任务是转型,所以“转变”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的关键词。企业在转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引导企业获得转型方向和转型方式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家们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产业模式等多个角度积极踊跃发言,为“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十二五规划经历了前期研究、基本思路形成和《纲要》起草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反反复复调研、汇集、整理的基础上完成。
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出真金
“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为何如此设定?每一个指标是如何确定的?大家的期待如何融入规划?这需要编制组的人员做大量的调研工作。
记得在去年7、8月份,正是热浪翻滚的季节,也是《规划纲要(讨论稿)》稳步推进的时期,听取专家讲座,深入开展调研,是那段时间的工作常态。在编制组的几次的碰头会上,王宗礼副司长多次强调,饲料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科学的制定好饲料工业“十二五”规划对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记得王晓红处长那段时间格外的忙,饲料工业要想加快发展,国内国外的宏观形势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要适时掌握。因此,在编制的过程中,做到内外及时沟通与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外,要掌握国家政策的信息导向;内,要把各省市的饲料工业发展状况收集起来,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互动。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晓红处长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经常碰面或通过电话进行沟通与交流。
记得“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小组的专家们反反复复的调研、汇集、整理。一遍又一遍的字斟句酌,一次又一次的听取建议。因为大家知道,未来五年,饲料行业“干什么”,“怎么干”,都得在五年规划纲要中予以明确,这就容不得有半点马虎,一个数据计算上百遍,一个字推敲、研究上百遍,这是经常的事。
这期间有太多的记忆,有说不完的人和事。读着新出台的规划,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王宗礼副司长在去年给编制组成员开会时所说的话: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以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谱写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篇:饲料工业“十二五”观点聚焦
文/蔡辉益
全球竞争是一种制度竞争,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普适的制度。涉及到近期新鲜出炉的饲料工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一个科学和民主决策的过程。
饲料工业“十二五”清晰地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中国饲料工业发展蓝图和路径,他已经成为了饲料工业发展的风向标。
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在总缆全球畜牧饲料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我国“十一五”期间饲料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指出了未来五年时期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将面临包括饲料资源结构性制约突出、质量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科技支撑依然不足等挑战。因此确立了“把握动物性食品需求继续增长、现代养殖业加快发展的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优质安全高效饲料产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等主要工作任务和希望通过5年努力,使全国饲料总产量达到2亿吨、初步实现由饲料工业大国向有特色的饲料工业强国转变的目标。为此再次完善了饲料产业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规划了包括饲料安全保障工程、秸秆养畜示范工程、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以及饲料科技创新工程在内的系列重大项目工程。
2011-2015是“极其复杂”的未知5年。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任务远未完成,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饲料工业保持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加快向科学发展转变,努力实现转型升级,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共同奋斗,建设“饲料强国”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饲料工业“十二五”亮点解读
文/董志玲
饲料工业的“十二五”规划是虚实结合的规划。所谓“虚”,规划是未来五年的一个蓝图,是愿景,要远处着眼,所以要考虑到战略性和前瞻性。所谓“实”,是要让五年规划落地,是任务,是实现的途径,要“近处着手”,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一五”期间,我们提到了“大市场、大原料、大企业、大安全”的四大战略,在“十一五”发展中都有体现,但仅仅是初露端倪,还不是很突出。到“十二五”或“十三五”时期,四大战略将会成为发展主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此外,还有“抓手”。
“十二五”时期政策扶持的“软抓手”主要包括:继续执行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扶持政策;把养殖场散料储运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推广“厂场对接”低成本产销模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优质饲料原料、新型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坚持玉米优先满足饲料工业需要,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业发展;增加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加大对基层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信贷扶持和金融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饲料工业,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和推进产业化经营。
“硬抓手”就是项目,涉及到这些政策扶持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能够使五年规划落地。
综合整个规划,传递出的主要信息就是工业化特质会加强,兼并重组的速度将会加快。这些信息的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定位和目标。
散装时代
30年前,邓小平就曾说过,饲料要作为工业来办,这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中国的饲料工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生产大国,但从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还缺乏大工业的制造理念,基本还处在一个手工作坊的水平。因为从工业化标准来衡量,制造业很好的解决了生产的均衡、品质的稳定、效率的提高、浪费的减少、自动化、少人化的问题。而中国的饲料生产企业无论从采购、运输、生产、库存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属于高成本运作。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提高饲料的生产效率,真正用工业制造的理念来推动中国饲料业的发展,就成为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小组成员讨论的焦点话题。“推广散装饲料”也就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
其实在饲料行业推动散装饲料的念头在王晓红处长心里已经埋藏了很久,说起散装饲料的好处,王晓红处长能一口气数出10多条。例如:节约包装费、减少饲料损耗、减少人工劳动强度、节约大量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劳动力、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规模现代化发展、计量准确、减少仓储场地等等。
“十二五”期间,随着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加快,中国饲料生产能力将会迅速扩展,到2015年,饲料产量将达到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这正是大力发展散装饲料生产的大好时机。
目前,像正大、六和、中慧等饲料产能较大的企业都在使用散装饲料。散装饲料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饲料散装化不仅仅是饲料包装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流通方式、饲料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散装饲料的使用可以促进饲料生产效率的的提高,实现了更广泛意义的“节材”。散装饲料不仅生产技术要求高、质量好,且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易变质。
通过产品包装形式的改变、采用专业化和高效的流通方式,实现饲料散装化无疑是推动畜牧饲料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有力“抓手”。如果政府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带动形成了一条专业化的散装饲料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饲料产业将真正迈入了大工业时代。
大工业时代
工业的特质是什么?是标准化、机械化和可复制性。此次饲料工业十二五规划将在“十一五”期间,“大市场、大原料、大企业、大安全的”四大战略的基础要素上,在大工业特质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家“十二五”战略的逐步推进,为饲料工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提出,城镇化将是“十二五”期间带动经济增长、抵御国际经济不稳定、改变国内不平衡发展现状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将是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中长期政策的重要结合点。报告还特别强调,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性,将是实现扩大消费、改革二元结构等目标的前提之一。“十二五”时期推进城镇化重点将转向加快进城农民工市民化,2015年城镇人口接近7亿人。为7亿城市人口提供动物蛋白,这将是饲料工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重大历史性机遇。工业的核心发展动力将依赖于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
在随着农民变为市民的背后,在土地流转加速的前提下,农业核心生产资源将逐步向国家和政府集中,或者受到宏观计划调配,在“十二五”期间,合理的政策手段将在生产资料和发展要素的配置上将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大体系,大调配,大区域,大经济的结构格局逐步形成。随着房地产政策性影响、股市低迷、煤炭和稀土等能源资源的收控,过剩的流动性资本将有部分流入农业领域,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饲料工业将成为农业领域中的投资热点。十二五期间,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之下,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创新能力的加强,饲料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行业并购重组力度也会加大,这将导致饲料工业规模增速和产生。饲料工业将步入大体系,大跨越的发展期,同时逐步会诞生超专业、超大型的企业群体。大品牌、大企业、大并购、大链条的机遇发展点将逐渐显现。
大并购时代
“十二五”规划的另一个亮点是对大型饲料企业集团的鼓励和大力扶持,由此将进一步加快饲料行业联合、重组、兼并步伐,大大提升产业集中度。
“十二五”国内饲料企业发展目标是,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50家,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饲料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为此,规划明确提出将促进饲料企业整合。鼓励饲料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产业联盟等形式进行整合融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向饲料原料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增强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饲料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兼并收购,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
目前,饲料行业总体上仍处于转型提升阶段,整个行业还比较凌乱,中小企业较多,利润也比较薄,竞争还不够充分,对资本的吸引力还不够大。另外,国内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性不足,交易市场的敏感性对行业影响大,受原材料制约比较严重等等因素导致并购资本还没有大规模进入。随着政策对市场的进一步推动,市场环境相对成熟,资本将大规模进入,随之带来的就是大量的优秀的人才。在政策、资本、人才、市场的推动之下,“十二五”期间,饲料行业的兼并重组的趋势将势如破竹。这也给行业内拥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有利于打造饲料业“航母”,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也将对龙头企业带来明显的利好。饲料工业对养殖业的支撑地位将更加突出,产业拓展的空间也更为广阔。
总结饲料工业“十二五”,规划在加快转变饲料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上提出了政策支撑点,增强了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次饲料工业“十二五”规划始终坚持把主题主线贯穿始终,坚持长短结合,把当前和长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综合平衡各方面关系,突出重点领域。坚持虚实结合,把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结合起来。坚持发展和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第五篇: 畜牧产业的标准纵贯线
文/凌子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标准化的参与和实施主体是企业,标准的直接推动者来自市场的需求。)
“ 标准是什么, 标准就是要求,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畜牧饲料业如果实现不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现代畜牧业就无从谈起”。 对于畜牧业的标准化问题,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王宗礼副司长告诉记者,在西方的发达国家,畜牧业的标准化非常的高。此次农业部专门制定了畜牧业标准体系的“十二五”规划,说明标准化是畜牧业转型的一个重点领域,应该说也是一个难点领域。
目前我国畜牧业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采标率只有40%左右,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的80%,致使畜产品出口受阻时有出现,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标准质量不高。“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经费每年投入不足500万元,单个行业标准制定经费约7万元,而国家标准制定经费仅为2万元,与欧洲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肉蛋奶等标准体系中,畜禽生产环境、畜产品储运、质量评定分类分级、质量安全生产等标准还较为缺乏,特色畜牧业养殖标准的制定比较滞后,标准推广应用程度低。一些标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涉及领域过窄、专业性过强,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未能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畜牧业标准的管理体制逐步在完善,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标准推广应用逐步在深入。但畜牧业准化实施尚需“破题”,实施畜牧业标准化,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他贯穿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既涉及到动物品种与种质资源、饲养与管理、养殖环境,也涉及到动物产品质量、分级、加工、安全;既涉及到畜牧养殖设施,也涉及到草种、草产品、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等专业领域内的标准化技术。
针对这些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政府会加大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投入。推动畜牧业标准制修订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在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出资。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启动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复审工作。
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把立项关,以《规划》为基础,充分论证,认真审核承担单位的技术储备、研究基础及首席专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广泛征求意见,每个标准形成送审稿前,要征求并采纳科研院所、教学机构、检测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及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的合理意见。严把审查关,重点论证标准文本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宣传普及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促进畜牧业标准的推广应用。
总之,经过未来五年的标准化建设,我们将有力的改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中国畜产品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希望通过我们全体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让中国的老百姓踏实的吃上健康安全的肉、蛋、奶。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