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方地区2011年对虾养殖的思考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1-04-15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对南方地区2011年对虾养殖的思考
文?广州市海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常华 曾胡龙
一、2010年南方地区对虾养殖业的回顾
病害是南方地区2010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主题。2010年5月份至今,尤其是2010年的6月份、7月份,整个华南地区养成期的南美白对虾受该病影响,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对虾产量较2009年大幅度下滑(总产量下降14%),是1993-1994年中国对虾爆发性疾病之后对虾养殖业产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上半年第一造虾养殖,珠三角的发病率在6成以上、粤西8成以上、海南9成以上,排塘率达3-4成以上。中造虾和晚造虾情况有所好转,但发病率依然维持在高位。往年珠三角养殖成功率较高的冬棚养殖模式,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发病率高、难以控制,这些都在持续给对虾养殖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由于一线养殖的不成功,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冲击,其中受到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饲料生产厂家和饲料经销商。据粗略统计,珠三角的虾料总销量下降了10-20%,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再加上收款困难,虾料生产商和经营商的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痛定思痛,我们更需要思考2011年对虾养殖业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从而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2011年对虾养殖业可能遇到的挑战
对虾养殖业走到今天,是克服了一项项挑战而实现的,其中有科研核心技术攻关,也有一线养殖技术革新,还有产业经营方面的创新等。那么我们需要分析2011年对虾养殖业可能遇到的调整。作者认为,2011年南方对虾养殖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概括为8条:
(一)极端天气频繁
养虾和绝大部分的水产养殖一样,还没有形成成套的集约化、工业化可控养殖,需要靠天吃饭。气候变化对于养虾业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2007年风调雨顺,养殖业整体都比较顺利;2008年的冰冻灾害,对虾大面积减产;2009年天气相对稳定,产量逐步提升;2010年上半年低温雨水,对虾生长缓慢,病害频发。从近几年的整体气候变化情况来看,天气变化反复无常,难以预测,极端天气比较多见,2008年的冰冻灾害、2010年的低温雨水和前期暖冬,都是不正常的,2011年需要对极端天气的出现有所准备。
(二)养殖面积扩大
由于养虾周期短、门槛低、投资回报率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其中,早几年珠三角每年的对虾养殖面积以10-20%的幅度扩大,预计2011年的养殖面积扩大幅度可能放缓,但仍会有一定的增长。养殖面积持续扩大之后造成养殖密集,对病害传播、虾价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养殖环境恶化
养虾业是一个高度污染环境的行业。据相关资料统计,对虾对虾料的利用率仅为30%,剩余的70%以有机污染物的形式排放到养殖水体中并最终流入到养殖大环境中。长年累月的高负荷投喂,已经使养殖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池塘水质易变、藻相异常。除了有机物污染之外,更严重的是病原菌污染,直接造成病害发生,这在2011年可能会比较突出。
(四)养殖模式不合理
近几年珠三角的养殖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注重前期清塘处理了,放养密度下降了,优质苗种的投放比例增加了,养殖户的投喂管理也更加精细了,调水养虾的用户增加了。但模式的变化是否跟上了养殖大环境的变化,这需要在2011年去检验。
(五)新型病菌出现
对于2010年病害高发的原因,众说纷纭,目前还有争论。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研究。目前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病原性生物的传播是最主要的直接原因,而其中弧菌是值得怀疑的对象。
对于究竟是何种病原体及如何控制,我们还需要去摸索和研究,但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2011年该病可能会卷土重来,而且还不能保证会不会发生变异。
(六)种苗质量参差不齐
2010年虾苗的生产供应是艰难的,一方面是由于养殖不成功、放苗次数增加,另一方面也是育苗成功率低、成活率低。苗种对于养殖成功的贡献是比较大的,2010年海大二代苗的养殖成活率大约65%、成功率80%,而同期市场上其它二代苗的成活率为60%、成功率50%。2011年市场对苗种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不排除会有苗种供应商为了提高产量而降低种苗的质量。
(七)饲料质量、价格波动
原料价格一直都在上涨,尤其是鱼粉的供应量长期求大于供,价格必然会持续上涨,原料价格的波动必然要带来饲料成品价格的波动。而为了减低配方成本,饲料企业也一直都在寻求廉价替代原料,如果缺乏完善的研发机制和中试试验,有可能造成饲料效果的波动。
(八)国际市场变化
目前国内对虾养殖业依然是以散户为主,生产、用药方面还不够规范,而目前美国、欧盟、日本对来自国内的出口水产品检测项目比较严格、检测项目也比较多,涉及化学、生物等方面数十项指标。相比之下,亚洲对虾出口大国如泰国、越南则在用药方面控制得比较严格,出口比较顺畅。如果国内对虾出口遭遇类似2007年的绿色壁垒,势必对国内虾价造成影响。
三、2011年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应对方法
为了保障2011年对虾养殖取得顺利的进展,需要思考更多的方法。
(一)技术创新
对虾养殖业是高度依赖技术的产业,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产业的一次飞跃。高位池养殖模式、土塘精养模式、冬棚养殖模式、健康生态养殖模式、鱼虾混养模式、虾鱼混养模式等都是在应对环境变化中把握了关键技术要点,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以往的养殖技术瓶颈,创造出的有效养殖方法。2011年,对虾养殖业可能会遇到如前所述的很多困难,其中有部分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现有的技术难点,改进或创造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或养殖技术。
目前海大集团推荐给客户的对虾养殖管理方案是“前期工作做到位、水质管理氧要足、投喂管理料要准、日常管理勤记录”,该方案突出了预防管理为主的养虾思路,其核心是保持水体高溶氧和水质稳定,在实践中的养殖效果比较好。针对2011年的对虾养殖,下面介绍该方案中的几个关键要点:
A. 定期补充海联科101、海联科102等微生态产品,分解有机质,减少有机物污染,同时也增加了有益菌的数量;
B. 定期适量补充海联科101+海联科肥水素,保持藻类的活力,预防倒藻,提高溶氧;
C. 定期补充海联科206,保持pH稳定,促进藻类的生长;
D. 天气变化之前泼洒海联科202+海联科502,对预防倒藻、虾应激反应效果好;
E. 根据池塘情况合理布置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与叶轮式搭配好,正确开启,保持溶氧在较高的水平;
F. 定期在饲料中伴喂海联科103、海联科503、海联科506、海联科509、海联科多维、海联科多矿等代谢和免疫调节产品,不使用抗生素;
G. 执行“打底”方案,即前期水体消毒之后24小时采用海联科209+海联科101,水体消毒之后48小时采用海联科209+海联科102,及时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养殖中常规消毒之后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二)技术服务
大部分的对虾养殖从业人员是农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于技术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还不是很透,需要饲料企业的业务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有力的支撑,帮助他们养殖成功、实现盈利。“好苗+好料+好模式+好服务=好效益”,通过服务营销,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可以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成功率,提升他们的养殖效益。这也是促进行业发展最为根本的途径之一。
(三)合作交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虾养殖业在国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从业人员过百万,这是业内成功合作的典范。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饲料企业、经销商、养殖户多方的合作,共同解决市场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促进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2011年对虾养殖业的展望
2011年将会是南方对虾养殖业不平凡的一年,其原因是行业面对着很多的困难。但当这些困难一一得到完美解决的时候,必然会带来行业的更深入更持续的发展。
相关阅读: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