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法更有效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
- 点击次数: 次
- 日期:2013-04-11 10:03
- 编辑:admin
- 评论:0 条
- 查看更多评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被霉菌毒素污染。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能残留体内、损害肝脏、破坏免疫、引起出血,对于小猪和雏鸭等非常敏感。黄曲霉毒素B1具有普遍性和耐热性,早在1993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目前,我国畜牧行业主要采用吸附脱毒的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问题进行解决。然而,很多学者对此方法吸附的选择性、彻底性和有机性提出了疑问。是否只会吸附毒素而不会吸附其他营养成分?是否能真正解毒而不会对畜牧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是否采用能被动物充分消化吸收的原料而不会对其造成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安全、可持续地分解黄曲霉毒素B1,成为现代畜牧的又一新话题。
由于常规的黄曲霉毒素B1吸附方法均可能存在这些缺陷,尝试采用高效、专一以及对饲料和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生物酶法进行绿色解毒,成为近年的新热点。据报道称,暨南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所姚冬生教授课题组首先发现并分离出了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又称,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相关产品“饲用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在2010年12月28日获得农业部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 。为现代畜牧业在生物绿色解毒的道路上开拓出崭新的发展方向。
生物酶法解毒的最大特点是其高效性和专一性,极少量的酶就能催化大量毒素分解成为无毒物质,不会分解饲料中的任何营养成分,真正做到彻底除毒、保持营养、防止二次污染;其次,生物酶一般是蛋白质,属于能被饲养动物充分消化吸收的有机物质。这样的物质添加在饲料中,既不会导致饲料的营养流失,也不会造成机体的额外负担。
即使有着很多优点,生物酶的稳定性会否影响其广泛使用,仍引起了部分畜牧工作者的质疑。其实通过近年饲料和酶加工工艺不断改良,饲用生物酶通过添加疏水性包被保护层、筛选菌株等工艺改良,现在已经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如植酸酶,非淀粉多糖(NSP)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生物酶广泛投入饲料养殖使用,已经不是无法实现的难题。
绿色的畜牧业更需要是绿色的。绿色的生物酶分解会让我们这片畜牧森林更干净,更美丽。
- 2014-09-01 饲料企业要发展必须抓住的三个关键点
- 2014-09-01 全国多地上演“饲料添加剂氯化钠”清剿战
- 2014-08-28 饲料企业掀起海外投资热 东南亚成首选
- 2014-08-19 【干货】饲料经销未来的出路:拒绝赊销、转变角色、消除质疑
- 2014-08-15 猪饲料行业十大新趋势
- 2014-08-12 饲料残酷竞争下 谁会是下一个时代整合的英雄?
- 2014-07-28 饲料盐整治席卷河南 饲料厂质疑盐业部门暴利
- 2014-07-24 上半年广东饲料产量1114.51万吨 增2.98%
- 2014-07-22 任继周院士:饲料是口粮需求2.5倍
- 2014-07-21 上半年华南主要饲料市场观察和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