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鱼用饲料系数 提高鱼类养殖效益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2-07-25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饲料系数是指投喂的饲料量与养殖对象总净增产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单位产量所用的饲料越少,说明其养殖效益也越高。在鱼类养殖中,饲料投入约占生产总投入的60%以上。因此,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对提高鱼类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将合理选择养殖模式,进行科学投喂,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作为主推技术,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办了实事,取得了理想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将主要技术方法总结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选择养殖模式的选择
对于水质较肥的池塘,由于浮游生物较多,溶氧比清水池塘低,应以鲢鱼和鳙鱼为主养鱼类;罗非鱼和淡水白鲳都是杂食性鱼类,而且都耐低氧,可作为肥水池塘的主养鱼类;对于水质较瘦或者水草比较多的池塘,应以草鱼或者团头鲂为主养鱼类,混养一定比例的鲫鱼、鲢鱼和鳙鱼。在主养草鱼的池塘中,也可以混养一定数量的团头鲂。团头鲂可以摄食草鱼留下的草屑,也可以摄食池塘中藻类;草鱼摄食量较大,排泄物较多,可以培养池塘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而鲢鱼和鳙鱼吃掉水中浮游生物后,降低了水中的肥度,有利于草鱼的生长,而鲫鱼则可以寻找塘底的食屑,翻动塘底,减少病害的发生。因此按鱼类食性搭配混养,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水体饵料,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投喂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二、放养规格与密度的选择
养殖实践证明,鱼种放养密度过少、过疏,结果造成养殖产量低、养殖效益差;而密度过大,超出水体承受能力,又会造成池水缺氧和泛塘或养成的鱼类个体瘦小而达不到上市规格。因此,正确把握好鱼种放养的规格和密度,是取得当年良好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应根据池塘的大小、深浅、水质肥瘦、水源及排灌条件来决定。通常情况下,鱼种放养应根据轮捕轮放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总体要求,在养成食用鱼符合上市规格的前提下,选择适当增加放养的尾数,尽量减少放的重量,做到鱼种放养的规格、密度与饲料投入总量相适应,最终达到增加鱼类个体增长倍数,提高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天然饵料的培育
在鱼类养殖中,绝不能忽视天然饵料对养殖鱼类生长的重要作用。投施基肥,适时追肥,按不同时期培养相应的适口天然饵料,仍然是当今鱼类养殖中降低人工饲料系数的重要补充措施,是取得良好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配合饲料的选择
配合饲料的选择主要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选择信誉好、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服务好的企业生产的饲料;二是根据养殖对象的食性、摄食分式等特点选择适应的饲料;三是选择饲料光泽比较亮,且色泽一致的饲料;四是选择在水中具有一定时间的稳定性,营养成分在水中不易溶散,有利于鱼类集中摄食的饲料;五是选择配比合理,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
五、投喂管理
依据 “四定”原则投喂。定质投喂:要保证饲料新鲜、适口,尽可能提高营养价值,不投喂霉烂变质饲料;定位投喂:要设固定食场投喂,选择池塘背风一侧的水域开阔、水位深、底质硬的位置设置食场,投喂浮性饲料的要设置浮框;定时投喂:通常情况下,成鱼池塘每天投喂2次,上午8:00~9:00和下午3:00~4:00各投喂1次;定量投喂:要根据季节变化、鱼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往年的养殖经验综合制定出全年投喂量和日投喂量,坚持按量投喂,做到投喂均匀,避免鱼类时饱时饥现象的发生。一般掌握原则为晴好天气多投喂,阴雨天气少投喂,闷热雷雨天气不投喂。同时,还要根据水质、鱼类活动情况和摄食状况,适时调整投喂量。
六、水质的调控与管理
养殖池塘水体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存、摄食与生长,是能否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因此抓好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与管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养殖鱼类快速生长阶段,水体中的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0~8.5之间,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使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这样的养殖水体生态条件,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衍再生,有利于各类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水体中的溶氧,一是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空气中的氧气溶入;三是通过注换新鲜水或增氧设备增加溶氧。水位的调节根据季节掌握。早春鱼种放养时,为提高水温,养殖池塘水位保持在1.0~1.2米即可。夏季则应将池水加满,以增加养殖空间。秋季高温闷热天气多,则应定期注水,通常情况下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5~20厘米。注水通常安排在下午2:00~3:00进行,此时河水中的溶氧含量最高,可有效改善水体溶氧。养殖水体水质好、溶氧高,可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
七、病害的防治
鱼类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饲料系数的高低。因此,建议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鱼种下塘一星期后,可用聚维酮碘或90%晶体敌百虫对水体进行消毒,间隔一天再用1次,连续使用3次,可达到较好的鱼病预防效果。此外,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其体质,提高肌体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充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正确掌握运用好以上技术方法,就能降低饲料系数,减少成本投入,即可获取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
作者:郭兆俊
- 2019-02-28经产母猪不发情的治疗方案与防治
- 2019-02-26通过鸡粪判断鸡病
- 2019-02-25饲料霉变处理方法
- 2019-02-23猪场如何避免断奶仔猪脱水现象?
- 2019-02-20食醋对蛋鸡的这些功效,特管用!
- 2019-02-20猪总是莫名生病,查查是不是中了下面这些毒?
- 2015-08-17中国畜牧饲料科技发展方向
- 2015-08-13猪料营养策略:“最低成本”和“最大收益”
- 2015-08-03饲用酸化剂在养猪生产中应用
- 2015-08-03八月份水产养殖需做好三大类鱼病防控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