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磷生物学效价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磷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常量矿物质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磷的含量非常丰富,在动物机体内磷的含量仅次于钙。在动物机体内,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约90%的磷存在于动物的骨骼中,由这些磷与钙构成骨的无机质。除此之外,磷还参与核酸、磷脂、辅酶的形成,参与和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因此,磷是家畜机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矿物质元素。 单胃家畜一直以谷物作为日粮能量的主要来源,以饼粕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尽管实际生产表明,植物性饲料是猪鸡比较好的能量与蛋白饲料,但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含量比较低,且植物中的磷主要以有机磷的形式存在。饲料被猪禽采食后,在胃酸的作用下,能溶解的无机磷酸盐能直接为肠道所吸收,而有机磷则须先经过酶的水解变成无机磷后,方能为肠道所吸收。而单胃动物(如猪鸡)体内缺乏分解植酸的内源性酶系统,因而对植酸磷的利用率较低。为配制能够满足动物生长需要的日粮,必须向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饲料级磷酸盐。为了实现无机磷盐的合理添加,减少由于添加过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粪尿中磷的大量排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准确评定饲料原料中磷的生物学效价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关于饲料中磷的生物学效价评定的方法进行综述。 平衡试验法平衡试验法是Jongbloed等提出评定饲料磷生物学利用率的一种方法,它通过配制一种含磷比较低(小于0.2%)的半合成饲粮作为基础饲粮,用待测饲料按一定比例代替基础日粮的一部分配制成试验饲粮,且试验饲粮中可消化磷的含量低于猪的最低营养需要量(1.6g/kg),并保证猪饲粮中55%以上的磷来源于待测饲料,在饲养试验过程中采用全收粪尿的方法,并测定试验猪每天粪磷与尿磷的排泄量,利用公式来计算待测饲料中磷的生物学利用率。 被测磷源磷的表观消化率(Appar鄄entDigestibilityofphosphorus,PAD)计算如下: 式中:琢-待测饲粮中来自基础饲粮的磷与来自待测饲粮的磷的比值。 被测磷源磷的表观沉积率(ApparentMetabolicRateofPhosphorus,PMR)计算如下: 式中:琢-待测饲粮中来自基础饲粮的磷与来自待测饲粮的磷的比值;PMRD-代测饲粮的磷表观沉积率;PMRB-基础饲粮的磷表观沉积率。 斜率比法此法首先由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学者Cromwel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以后不断得到改善。具体做法是:配制含65%的纯化碳水化合物(玉米淀粉-葡萄糖混合物),30%豆饼、3%脂肪及丰富的矿物质(磷除外)与维生素的低磷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所有的磷(0.20%)均由豆饼提供,待测饲料和参照物(多用磷酸二氢钠,其磷生物学利用率假定为100%)分别以不同梯度取代基础日粮中一部分饲料,以形成不同梯度的磷水平,使饲粮最高磷水平仍低于仔猪需要,以保证机体的反应与日粮磷水平呈线性关系,分别用这些饲粮饲喂体重10kg~15kg的猪,5周~6周后屠宰,取第三、第四掌骨、跖骨及股骨,测定其断裂力值及灰分含量,分别将对照组及试验组的骨骼断裂力值与磷摄入量作线性回归拟合,用实验组回归线的斜率除以对照组回归线的斜率,即斜率比值作为待测饲料中磷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此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而且组织剥离较难。 估测法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无机磷酸盐中磷的生物学效价对于猪来说是100%。而植物性饲料中2/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1/3的磷以非植酸磷的形式存在,植酸磷被认为是不可利用的,而非植酸磷是完全可以利用的,从而认为植物性饲料中1/3的磷可被猪等单胃动物利用,以此来计算植物性饲料中有效磷的含量。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总磷的值变动在0.27~0.79之间,变异范围很大;另一方面用体重10kg~15kg的仔猪实施的磷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确凿地表明,植物性饲料中磷的生物学利用率有巨大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单凭经验确定的植物性饲料中1/3的磷可被利用的规律不再被认为对所有植物性饲料都正确。 三项指标综合法Sullivan发展并首先使用了三项生物学反应法及其数学公式,计算饲料磷酸盐对家禽的生物学效价。该方法将胫骨的灰分含量、体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这三项指标综合为一个指标来估计生物学价值,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饲喂初生雏至21日龄。基础日粮中非植酸磷含量为0.17%。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18%、0.22%、0.36%无机磷,使总有效磷分别达到0.35%、0.39%、0.53%,参考标准是美国药典级二水磷酸钙,分别测定体增重,饲料转化率,胫骨灰分百分比。用实验组的平均数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磷的相对有效性。 磷利用率=(21日龄体增重/10+21日龄胫骨灰分百分比+饲料转化率)×100% 磷的相对利用率=(待测磷酸盐的磷利用率/参考标准的磷利用率)×100%体外溶解度法 曾有不少研究者尝试用饲料级磷酸盐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