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牛乳脂共轭亚油酸的来源及其含量调控研究进展

  • 来源:
  • 日期:2008-11-14
  • 编辑:
  • 评论:0
 

牛乳脂共轭亚油酸的来源及其含量调控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张延利  唐秀敏

 

摘 要:共轭亚油酸(CLA)即共轭十八碳二烯酸,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这些异构体的共同特征为两个双键直接通过一个碳一碳单键连接,没有被亚甲基隔开。在人类和动物中最主要的CLA异构体为cis?9trans?11 异构体(Chin等,1992)。近二十年的研究发现CLA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抗癌、降低血液和肝脏胆固醇浓度、免疫调节、改善肉品质、抑制脂肪沉积,另外CLA还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的主动脉中的脂肪条纹形成、促进动物生长与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动物体脂和提高肌肉含量,牛奶和牛、羊肉等反刍动物来源的食品是最主要的CLA天然来源。

关键词:牛乳;共轭亚油酸;营养调控

 

1  牛乳脂共轭亚油酸的来源

1.1 对亚油酸的瘤胃微生物氢化作用

尽管C18:2已被人知多年,但共轭双烯结构在脂肪酸中不常见。在5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瘤胃微生物利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CLAc9t11-CLA是亚油酸(C18:2)被瘤胃厌氧细菌(Butyrivibriofibrisoivens)生物氢化CLA作用的第一个中间产品。而其下一步是共轭双键氢化为t-11单键,最后的氢化过程便产生了硬脂酸(C18:0)。当生物氢化不完全,c9t11 C18:2逸出瘤胃进入到血液中,就可吸收进入乳腺并整合到乳脂中。故通过添加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尤其是含亚油酸高的油脂类饲料。可强化乳脂中CLA的浓度。Kelly and Berry(1998)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饲喂高亚油酸含量的向日葵油脂(常规日粮中额外增加53kg DM)日粮,可使奶牛乳脂中CLA含量比常规组约高出500%,且向日葵组奶牛乳脂中CLA含量与其他组如花生油组、亚麻籽油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01)。Aii等研究表明,饲喂含亚麻籽饲粮的奶牛所产乳脂中c9t11/t9、c11-CLA的平均含量为对照组的3.7(18.2vc4.9mg/g乳脂)Ip等认为动物组织中的CLA由瘤胃和结肠细菌产生。这些细菌能将甘油三酯型或游离型亚油酸转换为CLA。催化该反应的是亚油酸异构酶,该酶将游离亚油酸的cis-12键转变为trans-11键。大鼠的正常肠道菌丛能奖亚油酸转换为CLA,无菌动物缺乏这种转换反应(Chin等,)。

1.2  内源合成

Kelly and Kolver等(1998)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奶牛由混合日粮饲养转换到青绿牧草养时生产性能显著下降,但饲养后期其乳脂中CLA含量却提高了1倍(10.9vs4.6mg/g 乳脂)。Dhiman(1999)的研究也表明,放牧且不补饲其他饲料的奶牛,其乳脂中CLA含量比饲喂典型日粮组奶牛高500%,约为22.1mg/g乳脂肪酸。French(2000)的研究也表明,随着肉牛日粮中精料用量的减少及清绿牧草用量的增加,肉牛肌间脂肪中CLA的含量呈线性显著增加(p<0.001)。Baer等(2001)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对经产荷斯坦奶牛饲喂添加2%鱼油的日粮,可提高CLA含量(2.51vs0.68)。Chouinard.等也有类似报道。而Tsuneishi等(1999)在用日本黑色肥育肉牛进行的一项实验中表明,剁碎稻草杆的摄入量与总饲粮消耗的比率与肉牛皮下脂肪中CLA浓度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粗饲料消耗量与皮下脂肪中CLA含量呈明显相关。这些研究表明日粮中即使包含低的亚油酸,但若青饲料丰富或添加了鱼油,也可提高乳脂或肉脂CLA含量。因此应该存在另一条合成CLA的途径。

此外,在海产品、植物油(如桐油)、双子叶植物中也存在CLA,特别是海藻体内脂肪酸组成同鱼体脂肪大体<

发表评论
评价:
最新更新

关于开展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通

关于开展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通相关附件: 附件1 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企业)申报表 附件2 2020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先进集体(地方协会等)申报表 附件3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