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 >

宁高宁:加征25%关税对企业发展没影响

  • 来源:南都
  • 日期:2018-07-10
  • 编辑:admin
  • 评论:0

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席、中国中化董事长宁高宁:

世界规则不会因为一个国家就改了

7月7日,A P E C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席、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针对中美贸易战表示,加征25%的进口关税对中国企业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过去中国企业的进出口都是在不断被反倾销关税、技术壁垒环境下生存下来的。

加征关税对企业基本没影响

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消息,美国于当地时间7月6日00:01(北京时间6日12:01)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同日,作为反击,中国也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贸易战打响后,加征25%进口关税会对企业发展有何影响?在宁高宁看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只是一个姿态罢了”。

他解释道,今天对任何一个单一国家加征贸易关税是没有用的,因为全球已经连在一起了。历史和商业模式都证明,在贸易战中受伤大的是挑起或者主动进行贸易保护的国家,“我相信特朗普先生不懂这个事情”。

世界规则要改了吗?宁高宁表示,他相信的是:世界规则不会因为一个人、一个国家就改了,短期可能有点紊乱,长期对人类共同福祉的理论不会改的。

尽管宁高宁表示出相对乐观的态度,加拿大驻华大使约翰·麦家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强调,贸易战有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他建议,所有国家都要采取行动,试图阻止这场贸易战,尽量减少贸易战,减小规模,尽可能地控制贸易战。“如果不这样做,如果贸易战走向失控,那么可能会对世界经济和老百姓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麦家廉说。

相信企业有充分的余地和潜力

贸易战开始后,中国产品会不会就不出口了?

宁高宁并不这么认为,“中国企业一定会找一个路子,企业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模式,否则企业就破产了,当然成本也会降低、也会调整。整个的事情会用一个新的形态把它重新组合起来”。

宁高宁称,中国所有的企业过去的进出口都是在不断地被反倾销关税、技术壁垒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相信中国的企业在贸易战中有充分的余地和潜力。

他还以大豆举例,可以进口巴西、阿根廷等的大豆;可以用玉米、小麦代替大豆;美国的大豆也可能去了巴西再来中国,线路会改变,可能某一个港口走得少了,可能价格有短期内的波动,但很快会形成一个新的模式。

宁高宁认为,可能出现的这些情况,是因为世界是多路径的,不是只有中国和美国,任何两国竞争必须要考虑全世界。在全球化下,就没有关税的壁垒或是关税的力量大大减弱,“加征关税只是会带来混乱罢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包括第三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业发展等仍需向美国学习。以通用航空业为例,郑新立说,我国和美国差了2-3个数量级,包括机场数量、私营飞机数量等都有较大差别。

美国现状不会因为贸易壁垒改变

此前,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目前的美国经济是几十年来最好的。特朗普在推特中说:“美国公司从未像现在这样正在迁回美国。失业率接近历史最低点。我们正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针对特朗普所说的美国处于就业率最高的时期这一论断,宁高宁表示不解:从商业模式上这没有道理,当一个国家经济更好时应该更开放,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理论;此外,很多就业问题的形成都是结构性的,目前的就业水平很多是由于产业调整产生的。比如,“在这边做人工智能,汽车都是自动驾驶没有人开,那边又搞一个蓝领工人的就业,这两个是完全矛盾的概念”。

宁高宁分析,美国企业并不一定会因为美国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而选择回国,一些企业可能会因受关税政策影响搬出美国。

据媒体报道,近日,美国知名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公司(哈雷)宣布,受欧盟对美国发起的报复性关税政策影响,该公司不得不把面向欧洲市场的摩托车生产转移到海外。哈雷公司表示,欧盟征收的惩罚性关税将导致在欧洲出售的摩托车每辆价格增加2200美元,公司全年仅因欧盟关税就将额外支出3000万至4500万美元。

因而,在宁高宁看来,(美国)就业问题和目前状况不会仅因为贸易壁垒就改变了,状况可能会更差,结构更坏。如果美国收入本身不平衡、没有增长,这是它的经济和产业政策造成的,应该调整本国国内政策。

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

未来几年中国金融服务将更加普惠

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在7月6日召开的2018A 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金融的普惠性比较差,未来3-5年将朝着开放、创新和普惠的趋势发展。

不开放纵容低劣竞争

在2018A 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金融的未来”主题论坛上,葛华勇预计,未来3-5年中国金融将朝着开放、创新和普惠的趋势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葛华勇认为,“开放促进了金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

他举例道,在过去40年的开放中,我国促进了资本市场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加大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汇率浮动的灵活化、外汇管理的进一步灵活;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助力了人民币国际化。

在葛华勇看来,改革开放会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主题。“不开放往往纵容了低标准、劣竞争,未来中国市场国际化的程度还有进一步开放的空间。”中国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支付在内的各个领域需要通过开放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与此同时,在开放中也希望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金融业是运用科技比较早,也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个行业。葛华勇称,科技本身是中性的,随着金融业的成长,出现了很多新的业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但也发生了资金挪用,业务不透明,监管套利等诸多问题。

因而,葛华勇认为,金融的未来需要创新,但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要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

他解释道,金融创新要对客户负责,应该遵循安全可控的原则,并将客户的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运用合规思维审视平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在确保客户的资金、信息的安全和规范应用的同时,以科技的思维对平台业务和产品进行创新改造。

在谈及如何对社会负责任时,葛华勇说,金融创新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行业的客观增长,但是在创新中,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创新而创新。他指出,金融创新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业务运营,不能损害产业上下游的利益。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百姓做普惠金融

在谈到普惠金融时,葛华勇指出,“金融的普惠性在中国是比较差的,我们常常看到资金(量)较大的客户反而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越是不十分需要资金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得到贷款,同时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普遍反映金融服务不到位”。

因而,葛华勇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金融服务应该更加普惠,应该深入到百姓中做普惠金融。

具体来看,金融业要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金融机构应该按照广覆盖低成本的原则,更多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含金量,开发金融服务的新渠道和新产品,把金融服务真正渗透到小微企业、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填补中国传统金融市场的空白。

采写:南都记者 卜羽勤 实习生 吕春荣 发自北京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