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锣年内两次上“黑榜”遭批 “一亩田”神话破灭敲响行业警钟
- 来源:人民网
- 日期:2015-09-10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8月31日至9月6日期间,食品安全领域出现“金锣肉检出‘瘦肉精’”和“海口查获3.3吨‘糖精枣’”负面舆情事件。金锣肉检出“瘦肉精”,年内第二次登黑榜让金锣集团的企业形象一落千丈,回避推诿、敷衍塞责的处理方式更是暴露了自身在危机应对中的不足。海口查获3.3吨“糖精枣”引发网民对水果安全的“吐槽”,怀疑自己购买和食用了“糖精枣”的担忧情绪蔓延,涉事地海口区多部门联合展开排查行动,全国各地也开始加强针对性的检查,一定程度缓和了部分民众的担忧情绪。餐饮行业,020外卖平台舆情热度持续,呷哺呷哺尝试“火锅外卖”,被认为是外卖O2O平台倒逼传统餐企改革,同时,媒体对外卖020的发展方向表示了强烈关注。农产品领域,“一亩田”是非不断,大规模裁员引发争议,并牵扯出过去数据造假的丑闻,“一亩田”的回应声明矛盾重重,回避态度遭到舆论质疑,资本撤资导致大规模裁员依然在坊间热传,“一亩田”神话的破灭,也引发业界反思农产品B2B何去何从。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金锣肉检出“瘦肉精” 屡查屡犯信誉严重受损
食药监总局公布的65批次不合格食品通告显示,肉及肉制品不合格样品有8批次,其中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兴隆分公司生产的猪后臀尖被检出含有禁止使用的西马特罗。“瘦肉精”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金锣作为肉制品知名企业,成为媒体强调的重点企业,金锣也因此陷入舆论漩涡。
9月1日,相关新闻报道开始出现,金锣“瘦肉精”话题发酵。9月2日,金锣“瘦肉精”话题迅速上升攀至顶峰。《经济参考报》、《京华时报》等媒体对金锣抽检出“瘦肉精”进行了细致报道。媒体多以《金锣生鲜肉检出瘦肉精今年已两次登黑榜》、《金锣肉制品被检出瘦肉精复检仍不合格》为标题,在内容中强调金锣复检不合格,同时也是今年第二次登上黑榜,2月份时,金锣就因为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12.6倍登上黑榜。此外,媒体报道还指出,金锣尚未作出回应,而在今年3月,金锣德州工厂被曝疑似流入未经检验检疫的病猪,但究竟病猪如何流入、金锣内控体系如何,金锣集团也未作出回应。9月3日开始,相关舆情热度开始下降。9月5日,《法制晚报》发表一篇评论《谁给了名企累犯的底气》,质问金锣集团屡查屡犯的底气何来?何以只闻检测通报不见严打行动?
金锣集团产品质量屡查屡犯,累积效应下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严重受损。金锣被检出“瘦肉精”引发舆论对“瘦肉精”问题关注的同时,也将金锣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媒体报道不断强调金锣在此次检查中复检不合格,年内两次上黑榜,并翻出3月份疑似未经检验检疫的病猪流入金锣德州工厂的事情,指出金锣至今也未对外公布当时市场上所销售的产品多少来自德州工厂,多少存在问题,多少召回,多少下架。质量问题频现、后续不了了之等印象的累积,使得舆论对金锣留下“屡查屡犯”的刻板印象。“瘦肉精”问题、菌落总数超标、金锣德州工厂疑似未经检验检疫的病猪流入等,消耗了作为知名品牌企业所塑造的信誉度。众多网民对金锣“劣迹斑斑”,未受到严惩表示了强烈不满,批评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要求加大惩罚力度,坚守中国食品安全底线。
回避推诿,金锣缺少成熟危机应对机制。在应对此次“瘦肉精”问题中,金锣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缺乏主动回应。被曝光复检不合格,存在“瘦肉精”问题后,金锣集团缄口不提,并未作出回应和说明,“首发效应”的先机丧失殆尽,使得自己在舆论中陷入被动局面。其次,敷衍塞责,留下口舌。多家媒体主动联系金锣集团询问相关事宜,而企业或服务电话接不通,或承诺的声明并未出现,或负责人表示不方便表态。网易财经文章《金锣再次被检出瘦肉精 多部门负责人互相推诿》直指金锣多部门负责人互相推诿。由此来看,金锣集团各部门在回应媒体时缺乏统一口径,不仅留下敷衍塞责的印象,而且将使后续的回应大打折扣。
肉制品安全问题频现,食品安全将成为肉制品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近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僵尸肉”、“瘦肉精”问题都涉及肉制品安全,是中国脆弱的肉制品安全的一个缩影,公众的不满和担忧情绪蔓延。企业涉及肉制品安全问题最直接影响的就是自身品牌吸引力,金锣“瘦肉精”事件后,不少网民称不会再选择金锣,会更多的选择雨润、双汇等抽检合格的产品,这也成为其他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契机。对于肉制品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建立问题善后补救措施,彰显品牌企业的责任意识,才能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公众的信赖。
2.呷哺呷哺尝试“火锅外卖” 外卖O2O倒逼传统餐企改革
近日,呷哺呷哺开通外卖业务,目前正在望京两家门店做尝试,计划根据试水情况逐步向北京其他区域覆盖。在销售上,呷哺呷哺借助第三方平台配送,现在和美团外卖合作,未来不排除跟其他外卖平台合作。
媒体总结指出,这并非火锅行业首次涉足外送领域。来一火、挑食这种O2O火锅外卖公司,提供食材并上门服务;线下门店提供外卖服务的还有海底捞的“Hi捞送”;董火锅这样的自营火锅外卖公司,则由中央厨房提供食材,自建物流配送。《北京商报》指出,火锅外卖市场竞争很激烈,失去先机的呷哺呷哺能否在火锅外送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仍需市场考验。
前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企业加速布局O2O,现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和餐饮上市企业呷哺呷哺等老字号餐饮品牌也纷纷试水外卖。“互联网+餐饮”的迅速发展引发业界瞩目。媒体分析认为,餐企连锁品牌试水外卖O2O,很大程度上是外卖O2O平台倒逼传统餐企改革。而外卖O2O平台影响传统餐企发生转变的事例将不只发生在垂直外卖领域,“外卖+餐企”的模式将蔓延到整个餐饮界,将逐步迈入“传统餐企+互联网”的2.0时代。
从媒体关注度来看,外卖020的发展方向更是成为了近期的热点话题,尤其是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家领头外卖020的竞争吸引了众多眼球。他们“烧钱补贴”的竞争方式饱受诟病,业内人士直指“外卖烧钱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认为餐饮企业不惜血本吸睛,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外卖O2O的同质化缺陷,给行业带来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通信信息报》分析认为,对餐饮外卖O2O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融资能力都是表象,只有凭借线下的精细化运营、全程把控的服务品质,才能真正赢得未来。餐饮界也逐渐从外卖020飞速发展的狂热中清醒过来,开始关注外卖的服务品质提升。从网民反馈来看,外卖020的便利性广受好评,除了食物口味,外卖速度、配送人员态度也已成为网民选择何种外卖平台的重要参考因素。
3.“一亩田”负面新闻缠身 大量裁员深陷信誉危机
8月底,有消息爆出,专注B2B农业电商的“一亩田”爆出裁员新闻,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裁员的比例已经达到8成,涉及人数上千人。8月29日,“一亩田”公司发表声明称是地推销售违规被辞退,并声称投资方没有撤资。而几个月前,一亩田就曾因交易额破3亿的数据而饱受质疑。
官方声明疑点重重,公司陷入诚信危机。舆论直指“一亩田”声明矛盾重重,《京华时报》质问,声明称销售环节存在违规及不诚信现象是个别员工所为,但为何被裁员工接到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都是“违规”。而“一亩田”表示不再回应更是让事件疑云重重,回避态度令公司公信力受损。网民纷纷猜测裁员真实原因,资本撤资导致大规模裁员依然在坊间热传。
从交易数据被质疑造假到突如其来的裁员风波,一亩田的神话被迅速打破,也给农产品B2B行业带来危机感,媒体开始分析“一亩田”的没落原因,B2B农业模式如何走下去。搜狐网以《一亩田之殇戳中餐饮B2B痛点》为题,指出随着一亩田风波曝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陆续浮出水面,融资困难、大型餐企“啃不动”、物流配送门坎高等问题都亟待解决。《金融界》指出,在过去被当作创业公司宣传热点的融资额、运营数据、创始人经历等,正在随着市场虚火的退下,越来越被公众无死角审视。《新京报》则从农产品B2B发展角度分析认为,农产品行业本身存在的资源集中度差、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使得互联网化改造过程困难重重,并指出发展农产品B2B,亟待确立标准化物流体系。
“一亩田”神话的破灭,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一方面,作为创业公司,在宣传中需要谨慎、实事求是,避免虚假宣传给公司带来舆情风险。另一方面,做平台型农产品B2B电商,则需要认识到农产品的特殊性,认识到通过网络、虚拟信息的数字化并不能完全解决农产品交易中存在的问题,电商模式仍需长期探索和经验总结。
4.海口查获3.3吨“糖精枣” 水果安全再引担忧
近日,海南省海口市突击检查了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大量“糖精枣”流向市场经媒体披露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话题在网络舆论场,特别是微博中引发热议,网民讨论热烈,水果安全问题再次引发担忧。
9月1日,南海网对海口南北水果市场近期每天大量“糖精枣”流向市场现象进行了独家披露,引发舆论关注,话题热度缓慢上升。9月4日开始,“糖精枣”话题热度加速上升,特别是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领域获得了强烈关注,9月5日,微博、微信热度攀至顶峰。媒体报道聚焦海口查货3.3吨“糖精枣”的具体情况、南北水果市场开办者被约谈、货主自首、各地开始展开排查行动、“糖精枣”的危害、如何辨别“糖精枣”等话题展开报道。而在微博领域,不少媒体官微和网络意见领袖以“青枣很鲜甜?小心买到‘糖精枣’!”为话题,对海口查获青枣问题进行披露,同时普及“糖精枣”辨别方法,包括“王于京”、“崔永元”等网络大V都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发布和转载,从而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和讨论,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门排行榜。
市场再现“糖精枣”,食品安全引发全民“吐槽”。海口查获3.3吨“糖精枣”在微博引发网民热议,要求严惩商家、投诉和反映买到“糖精枣”、监管不力等成为主要观点。多数网民难掩气愤之情,从“糖精枣”事件出发,吐槽近期的明胶虾、僵尸肉等食品安全问题,表达了对中国食品安全环境的不满和无奈。消极和悲观情绪的蔓延,给整个食品安全环境信心重塑带来不利影响。
监管部门主动出击获媒体肯定,南海网成为披露信息和反思问题的主力媒体。南海网是最早关注和披露“糖精枣”问题的媒体,并刊发系列评论,包括对海口市食药监部门主动出击,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食品,避免“糖精枣”戕害消费者表示了肯定;反思水果市场开办者的监管缺位,以及违法商贩在执法人员眼皮之下溜得如此之快暴露了监督素质、执法能力的不足。南海网在“糖精枣”事件中的表现显示出当地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积极作为。
多部门联合出动调查“糖精枣”,缓和民众不安情绪。“糖精枣”事件披露后,引发不少网民担忧自己是否购买和食用到了“糖精枣”,直接涉事地海口市琼山区食药监局不仅查获封存了问题枣,工商局也介入约谈了南北水果市场的开办者,整个海南省开始部署全面排查。长沙、厦门等地也陆续在排查后通报情况。多地、多部门的联合行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民众“谈枣色变”的不安情绪。
- 2020-08-12今日,海大集团市值突破千亿!
- 2020-07-10海大集团上半年净利增速或超55%
- 2020-03-17温氏股份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将成立水禽事业部
- 2020-03-06海大集团市值突破600亿元,再攀新高!
- 2020-02-28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饲料企业记事(二)
- 2020-02-28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饲料企业记事(一)
- 2019-04-15中国为啥要进口大豆?
- 2018-07-25中粮赵双连时代落幕 3800亿巨额负债待解
- 2018-05-22低迷行情下投资51亿养猪,是什么让这些企业敢逆市而行?
- 2017-04-07温志芬接替温鹏程担任温氏股份董事长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