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 >

温氏副总:新常态下养猪业如何变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5-04-15
  • 编辑:admin
  • 评论:0

4月1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旭芳在参加海通证券举办的“泛养殖产业春季论坛”时讲到:

新常态下养猪产业:1)产业格局发生变化;2)生猪市场需求见顶,供需基本平衡;3)土地、劳动力因素问题影响加剧,环境压力巨大;4)食品安全对生猪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5)产业发展将长期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短期内是心理压力,但长期会有真正的压力)。

1、产业格局发生变化,规模化进程持续高速发展。2013年50头以下规模比例下降至30%,3000头以上增至18.6%。1)散养户退出不可逆转,原因1 养猪技术及疫病控制问题,2生产成本及市场问题,3经济问题,即农民收入水平问题,4政府宏观政策影响,如环保问题、土地相关问题;2)未来10年仍是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2013年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比重达40.8%,根据十二五规划,500头以上要达到50%,2015年底47%以上基本可以达到。根据《全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讨论稿》,202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0%以上;2025 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比例达到80%以上。

2、生猪市场需求见顶,供需基本平衡。1)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猪肉产量增长将进入“1时代”。据此推算,2020年猪肉产量约为6000万吨,2025年约为6250万吨;2)猪肉消费比重下降明显,肉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从1990-2012年我国城市居民猪肉消费比例由73.37%降至59.45%;3)人口增长趋缓与人口老龄化抑制猪肉消费需求增长;4)生猪价格行情低迷,猪周期延长,未来走向平稳的微利时代(头均利润100块左右)。今年全年利润100-150之间。

3、土地、劳动力因素问题影响加剧,环保压力巨大。1)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制约生猪产业发展。随着生猪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用地需求也在发生明显变化,用地矛盾进一步凸显。2)劳动力供求关系转变推高生猪养殖成本。3)环境规制限制生猪产业发展。承诺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FAO估算由畜牧业生产而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8%,占COD总量的49.2%。“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4、食品安全,质量安全问题。

5、国际竞争压力。目前,我国生猪总体生产效率与养猪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生猪养殖成本比美国高40%左右;生猪饲养料肉比平均在3.0以上,每公斤增重比美国和欧盟多消耗饲料0.5公斤左右;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约为15头,比国外先进水平低8-10头左右。

6、未来养猪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1)专业化的家庭农场(欧洲模式),优势是管理的精细化;2)从养殖到屠宰到深加工的大型一体化集团(美国模式一),并不一定是通过新建场来实现,而是通过收购,如Smithfield联合模式,优势是产业链的利益共享。3)分工合作的大规模社会化体系(美国模式二),优势是集专业化的管理精细、社会化的优势互补及规模化的规模效应为一体。如温氏集团。

总体而言,中小规模的专业养猪户将占主流约70%,大型和超大型约30%。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