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养殖 >

廖明:高致病性H7N9病毒或将长期存在!

  • 来源:新牧网
  • 日期:2017-04-13
  • 编辑:admin
  • 评论:0
从2013年到现在的防控结果来看,H7N9疫情对养禽业的威胁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严重。H7N9流感病毒对家禽也从低致病性发展到可致鸡严重死亡。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廖明认为,今后该病对我国家禽业的影响不仅来自于可能不断增加的人感染病例,而且将直接来自于高致病性毒株对家禽直接的严重危害。因此家禽从业者应该高度重视家禽中H7N9病毒的防控,重视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本文根据廖明教授在3月30日中国畜牧业协会鸽业分会成立大会上所讲整理。

在广东流行的毒株包括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分支

虽然H7N9流感病毒最早发现于人的感染,但很快就从活禽交易市场的鸽子中也分离到该病毒。研究表明,分离自家禽和人的H7N9病毒高度相似,是来源于野鸟的H7亚型病毒和家禽的H9亚型病毒重组产生的新的病毒。从2013年到2017年,该病毒主要出现在活禽交易市场,而相关的运输、屠宰和销售行为都有助于病毒的扩散。
华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繁衍和传播。廖明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新出现的H7N9病毒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容易从H9病毒基因库中获取一些基因片段进行重组,以适合在不同环境中生存。该病毒在活禽交易市场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变异株”。所以当2013年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广东(很可能是随着活禽贩运等活动)后很快就适应了本地环境,并与当地流行的H9N2等禽流感病毒发生重组,逐渐形成珠三角分支的毒株。至2015年后该地区出现长三角分支毒株与珠三角分支毒株同时流行的局面。在这期间,虽然很多地方采取了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等措施尽力阻止人感染病例的增加,但疫区的活禽贸易和运输活动并未受到严格限制,导致病毒沿着活禽贸易路线(主要以公路运输方式)逐步向其他地方扩散。因此今后随着疫区的不断扩大,病毒的变异将变得更加复杂。

国内已出现对鸡高致病性的H7N9禽流感病毒

2013年发现H7N9流感病毒以后,大量监测数据表明,在国内流行的一直是无致病性或低致病性毒株。虽然病毒主要存在于活禽交易市场,但家禽养殖场受污染的迹象逐渐明显。以往的研究数据表明,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弱毒株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行后容易变异为高致病性毒株。这次,也未能打破惯例,仅仅三年后,到了2016年下半年,人感染H7N9病毒最多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开始出现对家禽高致病性毒株的迹象。2017年1月,对鸡具有高致病性的变异株被证实。农业部也在3月24日公布了湖南永州发生的我国第一起蛋鸡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
因此,从防控结果来看, 2013年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后,虽然采取了加强监测、清理和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出台《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等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控制效果,但未能完全阻止疫情的扩散。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局部关闭市场的行为没有阻住家禽的交易和运输,导致疫情沿着公路线向疫区周边扩散;第二,没有及时发现受到感染的养禽场,从而通过剔除计划尽早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家禽从业者要正视H7N9禽流感病毒

有人说感染人的H7N9病毒和感染鸡的H7N9病毒是两个病毒。廖明表示,两者其实是一个病毒。虽然从鸡身上分离到的H7N9病毒和从人身上分离到的H7N9病毒,在一些基因位点上存在差异,但这是病毒在不同的感染宿主体内繁殖时,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化,这不会影响它们实际上都来源于禽流感病毒的本质。从人的发病特点(散发病例、不存在人间传播)看, H7N9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能力并不强,与人流感病毒差异很大。也就是说,这个病毒实际上还是家禽的病毒。新出现的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与以往的病毒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对鸡具有高度致死性。但这 并不意味着其对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能力和致病性发生了改变。因此,家禽从业者不要再纠缠H7N9是不是禽流感病毒,而要正视这个“家禽杀手”的出现以及可能带来的家禽大量死亡和减蛋等对家禽业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人感染H7N9流感的病例集中出现在每年9月份到次年4月份之间,与人的季节性流感高度重合。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控制家禽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也不改变活禽长途贩运和交易的方式,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每年冬季不断发生人的“第N波”疫情。届时家禽业将承受来自生产端的防疫压力和来自人们对家禽产品消费信心严重下降压力的叠加。家禽生产可能会不断出现“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从而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生计。

H7N9禽流感病毒将长期存在,养禽场必须严格做好防疫

从病毒的监测数据以及我国家禽养殖的特点看,H7N9禽流感不会因为我们采取了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等措施就会远离我们而去,相反,该病可能会伴随我国养禽业长期存在。对此,养禽从业人员要做好充分准备。由于该病毒可以引起人的感染,所以今后的防疫重点不仅仅在于控制家禽不发病,而且要尽量减少家禽感染排毒以及降低活禽交易市场的病毒载量,从而有效控制人的发病例数上升。廖明表示“我们已经研制成功可以很好地把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出来的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通过动物实验也已经证实,家禽免疫H7N9禽流感疫苗后,随着抗体水平的升高,可以有效防止家禽发病和排毒。而活禽交易市场的“1110”政策(即每日清扫,每周消毒,每月休市,每天零存栏)如果能落到实处,对有效降低市场中病毒污染率,减少人的感染风险将有很大帮助。”。
 
由此可见,未来对这个病控制,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养禽场的防疫(包括强化消毒、接种疫苗等)来减少家禽严重死亡、减蛋和带毒,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活禽交易市场的治理,净化环境,规范交易行为,尽量减少活禽交易市场的病毒污染。有些业内人士对疫苗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免疫彻底控制该病的发生,从此不再担心活禽销售的问题。但从我国以往使用H9和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经验看,一旦疫苗在我国广泛使用的话,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退出,也就意味这个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于家禽养殖场。所以即使今后采取免疫措施,养禽场也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生物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上,打造“以疫病防控为核心,以产品安全为目的”的新型家禽健康养殖模式。尤其是黄羽肉鸡生产企业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农村散养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工厂养殖,从传统的活禽销售模式逐步转变为“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经营模式。

当然,目前防疫工作的最大难点还在于活禽交易市场的改造。由于我国特色优质黄羽肉鸡主要是通过鲜活销售的方式进入消费市场,所以无序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会对上游生产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对种鸡和蛋鸡,乃至家禽全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地方品种肉鸡养殖生产方式逐步改变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先从活禽批发市场入手,重点建立入市交易家禽的溯源机制,强化产地检疫的核查,同时通过改造屠宰档口以及建立农贸市场专营“白条鸡”等方式,尽量降低市场污染率。

总之,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长期存在,所以我国养禽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