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日益严峻,养殖户该怎么应对?
- 来源: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
- 日期:2017-02-14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今天的人们很难再感受到古人对水的情怀。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
从广东惠州一夜死鱼20万斤到扬州高邮鱼塘缺氧翻糖,从湖北仙桃10多万斤鱼苗死亡到近日安徽五河县9.2万亩水域严重污染……今年以来,类似这样水污染、水体恶化的事实,不断挑战着本已脆弱的水产养殖环境,也挑战着养殖户心理承受的底线。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水污染”,很多时候养殖户能做的却只是望天兴叹,无可奈何。
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近十分之一丧失水体使用功能(劣Ⅴ类);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
黄河、长江部分渔业水域总氮污染相对较重,黑龙江流域个别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相对较重。湖泊、水库重要渔业水域,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相对较重。
无独有偶,今年6月,安徽省蚌埠市的五河县、固镇县接连出现大量水产品死亡事件,导致9.2万亩水域被污染,五河县直接经济损失将近1.9亿元。经五河县环保局取样检测,此次水污染主要是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两湖沿线多个取水口以及沱湖湖心水质均受影响,为劣五类。
“湖水渐渐变成了酱油色,还散发刺鼻味道,我就知道上游的脏水又来了。”养殖户老刘去年投放的鱼苗当年没舍得捕捞,本指望养肥了今年中秋节卖个好价钱,眼看着收获在即却血本无归只能捞出来就地掩埋。
安徽省水环境保护办公室一位姓田的主任说,此次污染是强降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降雨量太大,把周围农村的化肥、农药、生活垃圾这些东西全部都冲到河道里了。然后又开闸泄洪,正好把底泥翻上来,最后造成鱼类缺氧。
实上,查询相关新闻报道,安徽五河县、固镇县等地的鱼蟹死亡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2年、2014年都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原因也基本是上游水域开闸放水以及强降雨造成面源污染所致,为何类似的事件总是层出不穷?是否能有一套好的解决办法或应急方案,来避免类似的污染事件再次发生,这不仅考验着中国的水产行业,也考验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治理能力。
脆弱的池塘自净能力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和水产品出口大国,其中水产养殖一半以上的产量都是来自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我国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养殖水产品产量4762万吨,增长4.9%。然而近年来,随着集约型水产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者多采用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的养殖模式,导致水质恶化,污染也日趋严重。
今年5月,江苏高邮一鱼塘发生死鱼事件,一夜死鱼9万斤,中国水产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研究员作为专家团队成员在事发后曾前往当地,对死鱼事件展开调查。经过仔细的调查取样,专家们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并非意外。原来,孙老板承包的池塘已养殖接近20年,期间从未干塘清淤,最深处的淤泥达1.5米底质状况恶劣,并且孙老板在年初时还下了两船鸡粪,致使鱼塘积累了大量耗氧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埋下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地雷。
5月,高邮当地气温渐渐升高,池塘水体较深容易产生厌氧层,引起底部缺氧产毒。加上事发前几天,天气阴晴不定,导致池塘上下水体发生对流,底层有机物及有害物质扩散到上层水体,最终导致整个水体缺氧而发生翻塘。
“一个池塘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所产生的污染超过池塘的净化能力时,就会引起水质恶化,从而导致鱼病。”林文辉看来,水质恶化一方面会给养殖业者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在治疗过程中用药也必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在鱼病带来经济损失和水产品药物残留影响市场价格的双重作用下,养殖业将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这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目前水产养殖业,经常出现因水质恶化导致鱼病的情况,甚至出现短时间内全军覆没的事件,主要源于管理不科学。” 林文辉研究员认为,随着养殖产量的提高,量变会引起质变,有些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起反作用。如池塘水体中的细菌管理,低产池塘污染物靠光合作用净化,可以“定期消毒杀菌”,但高产池塘污染物主要靠细菌净化,“定期添加微生态制剂”是对的,而“定期消毒杀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因此,只有创新,只有变革,才有出路。”
如何应对养殖水质环境面对水质污染的困境,养殖户该如何应对,才能避免重蹈此类覆辙? 《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记者也专门针对这一问题采访了林文辉研究员。
林文辉研究员认为,在养殖密度合理,使用优质低污染饲料的前提下,对池塘水质、底质进行合理调节与科学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池塘的自净能力,从而避免污染物积累,导致水体恶化。
提池塘生产力
除了工厂化水处理高密度养殖外,池塘的自净能力与生产力有关,生产力越高,自净能力也越高。而提高生产力是通过环境修复,改善池塘底部土壤,以及通过调节水质属性来实现的。主要是提高水体的碱度、硬度和缓冲能力。
合理混养
提高生产力之所以能提高池塘对污染物的净化是因为生产力高的池塘藻类光合作用效率高,从而提高藻类对氨氮的吸收和产生更多的氧气,提高水体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的分解速度,从整体上提高池塘对污染的承载能力。
因此,提高生产力必然引起池塘光合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产量,增加了滤食性鱼类的天然饲料。因此,必须混养更多的诸如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去消费。这不仅可大幅度提高池塘的自净能力,也可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如果只是提高生产力而没有提高这些鱼类的生物量,光合生物链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这些生物死亡后,耗氧因子、氨氮还会释放出来,不仅净化能力不能有效提高,还会引起生态紊乱。
提高溶解氧
饲料包括能量物质和生长物质,能量物质只有通过氧化才能释放能量,而生长物质则需要鱼类获得能量后才能用于合成鱼的肌体(生长)。因此,应该根据饲料的投入量设置增氧装置并合理使用。否则,投入到池塘的饲料不仅不能被养殖动物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同时还造成更大的污染。
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
大多数微生态制剂具有促进池塘生态系统中氮呼吸细菌生长的功能,这些有益细菌能够将池塘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氨氮转化为氮气而离开养殖环境,是目前乃至将来高产池塘养殖水质调节,降低污染的主要手段。但是,微生态制剂具有池塘适应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不同的池塘需要不同的微生态制剂,或者说,同一种微生态制剂在不同的池塘效果不同。因此,服务商或者养殖户必须掌握针对特定池塘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评价能力。
池塘底部管理要到位
池塘底部承接着残饵、粪便、死亡的各种浮游生物以及沉淀的生物絮团,耗氧量非常大,但由于池塘溶解氧比较难以到达底部,因而,容易造成池塘底部因缺氧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是池塘养殖病害发生的重要根源。
尽可能消除晴天带来的氧债
很多时候,晴天转雨天或阴雨天所发生的问题都是晴天阶段池塘积累的氧债所带来的,晴天带来强烈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隐患,例如今年惠州的死鱼案例和高邮的死鱼案例。因此,养殖户要尽可能消除晴天带来的氧债。
另一方面,均温层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同时,微生物种群也在发生变化!低溶氧、厌氧条件为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机会。因此,尽管大多数池塘没有发生翻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续的阴雨天中出现各种病害。
来源:《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
- 2019-09-02金九银十,草鱼都翻身了,你准备好了吗?
- 2019-08-28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对虾养殖注意事项
- 2019-02-12粤农厅的公开信:直面非瘟防控大考,不做旁观者
- 2018-12-20广东提早采取 I 级应急响应措施 珠海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处置
- 2018-12-20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就非洲猪瘟防控问题答记者问
- 2018-09-04农业农村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 2018-08-06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 不会感染人
- 2018-07-18广州市天河区发生一起猪O型口蹄疫疫情
- 2018-05-22深度: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最全数据分析
- 2018-04-24农业农村部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