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养殖 >

三大院士齐聚成都,论道水产变革与永续发展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06-08
  • 编辑:admin
  • 评论:0

  
  论道水产变革与永续发展
  
  ——2013通威水产科技论坛成都举办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形势面临养殖模式传统等诸多问题,加之消费者对水产品消费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以及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环保、资源问题的重点关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将经历一场巨大变革。
  
  文/图 《水产前沿》撰稿人 聂晓 毛然


 


  
  4月19日,以“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行业科技盛会——“2013通威水产科技论坛”在成都举行,拉开了“2013年度通威科技创富大型系列活动”的序幕。
  
  本次论坛吸引了近500名学术界、科研界、企业人士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等出席会议。
  
  据了解,“2013年度通威科技创富大型系列活动”将继续展开以“科技的力量”为主题的大型科技活动,举办“2013通威水产科技论坛”和“第三届科技大会”。除此之外,今年还新增两项内容:
  
  一是成立通威研究院,由朱作言、林浩然、麦康森等80多位行业专家教授组成,通威股份技术总监、市场营销总监王尚文任研究院院长。
  
  二是设立“通威亿元科技奖励基金”,该基金被不少行业人士称为“水产业的奥斯卡奖”,将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农牧养殖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并将对包括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在内的全行业科技研究者和成果应用者进行评选推介和资金扶持,还将在此基金之下设立针对研究者和应用者的“通威水产科技奖”,最高单项奖金可达100万元。
  
  回归现实,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形势面临养殖模式传统、技术创新不足、科研应用滞后、市场风险较大等诸多问题,加之消费者对水产品消费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以及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环保、资源问题的重点关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将经历一场巨大变革。就此,参会者共同探讨分析当前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态势、水产养殖业的变革途径、水产养殖科技的成果转化等焦点、热点问题,以下是部分重要议题。
  
  关键词:水产种业变革
  
  在发展建设水产良种过程中,该如何变革,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浩然 :
  
  变革和持续发展,就是要加快产业的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即优势高效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以及食品安全。
  
  水产种业,特别是其中的优良养殖品种培育研究,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时间长、难度大、投入多,必需采取一些重大举措,按照建设现代渔业的需求,努力开展技术创新,建设我国现代种业。
  
  建设现代种业的过程中,饲料业和水产种业是互相支持、互相联系的,我们有现代的良种,可以充分发挥饲料产业的作用,发挥高效、优质、安全的作用。优质的饲料,也可以对良种产业化发挥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产量、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安全等等。
  
  水产行业的强项是水产饲料,中国饲料产业发展非常的快速、强大,非常健康、有活力。但是种业发展很缓慢,没有特殊的产业,远远落后于饲料产业,中国水产种业任重而道远。
  
  大力发展种业,一是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科技队伍的深入研究、发展创新,三是需要大型的水产种业企业参与。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加强水产种业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威等饲料龙头能够担当起发展种业的重担,疾呼政府、科技、企业的投入。


  刘汉元:
  
  林院士说到我国水产种业走在了整个大农业的后面,我们深有同感。未来30年,政府要支持品种的改良和选育工作,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些投入,社会化的选育有它的特定难度。
  
  第二个机会和责任就一定是行业里面相对前线的企业,有必要也有条件规划未来二三十年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某一个方向里面持续的经营,才有条件和能力进行长达五六年或者七八年的选育。现在,应该说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期。
  
  我们愿意和选育工作者,行业里从事选育工作的人员联手合作,共同搭建一个平台,使选育和推广工作能够无缝连接,期待未来30年通威能在这方面和大家一起把良种选育工作做好。


  刘英杰: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到了该使种业真正产业化经营的阶段。种业属于渔业大科技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谈种业同时,有必要明确一些渔业科技整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目前,渔业的发展有三个公认的数字方面的明显提升,这也是渔业科技创新在产业方面要重点实现的目标。
  
  从产业目标来讲有: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二、资源利用率;三、水域面积的产出率。
  
  从科技创新来讲有三个“率”:一、良种覆盖率;二、科技成果转化率,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数字。
  
  要实现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一方面要坚持我们国家倡导的科技创新的理念和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创新体系。建成这样一个体系,就会包括种业在内的一系列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也能促使渔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转变。
  
  关键词:永续的水产养殖
  
  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及饲料对水产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哪里?


  麦康森:
  
  水产饲料工业能不能持续发展,关键是水产养殖能不能持续发展,没有水产养殖业,则不需要饲料工业。两者可持续发展的意思实质上是指,今天的发展不能威胁未来的发展。水产饲料工业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关键的问题:一、支撑这个行业发展的资源是可持续的;二、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不可持续的话,就不能养鱼,也就不需要饲料;三、消费市场的可持续,不要认为14亿人一定有市场,消费者的信心很重要。2006年养殖的大菱鲆出了问题之后,大家都不消费,所以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
  
  整个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水产养殖能够发达,我们饲料工业就能发达,这是将来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刘英杰:
  
  从正面的宣传角度讲,我们国家从经过30年渔业科技创新,科技以及科技产生的理论成果,包括科技对我们理念的打造和转变方面,对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科研所产生的成果以及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与我们产业发展的目标需要科技支撑达到的力度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
  
  从外围形势分析,我国产业处于发展阶段,从提升生产效率和推动产业发展角度来讲,还没有把科技凸显到这么关键的位置,但是随着今后的发展,其它要素提升的边界效益逐渐下降的时候,科技如何发挥作用就成了关键问题。
  
  2009-2010年,在策划产业技术体系的时候,有这么几句话:课题来源于生产;科研项目在生产中完成;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检验;人才在生产中得到发展;我想,还有一句话,新的机制要在整个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重新建立和完善。
  
  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成果的有效率,有以下几个环节需要加以把握:
  
  一、科研立项课题来源的立项机制。客观讲,国家近几年投入了很多,但是立项机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科研资源,包括科技经费,组织化方式没有真正发挥效益。如何发挥企业和产业科技立项在过程中应有的位置,下一步是我们将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成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同时不断的完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产品推广机制如何适应产业需求,科技成果尤其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我们国家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体系和政策,但是我们渔业既有农业的特点又有渔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专家有讲,我们埋头苦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里边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和推动力就是市场化。伴随着市场化规律,下一步科技立项如何真正实现市场化,让企业真正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我们今后也会适应这样一个潮流,把工作做好。
  
  关键词:通威变革与转型
  
  本次论坛主题中提到“变革”,通威未来变革的重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刘汉元:
  
  变革的重点在于促进水产业从量到质的提升。通威将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这也是未来30年,转变的核心问题。
  
  一、真正把“质”做扎实,把水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做扎实;二、差异化品牌的打造,做出品牌价值的差异。把养殖产品的“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无论是口感、商品品质,还是安全、内在含量等等。再者,就是把金字招牌推广出去。站在企业的角度是把自己的路建设得更好,站在行业的角度来说使得价值规模能够提升。这种变革是以技术界和营销界为主的的提升,也是未来技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切入点。
  
  会上听到一句振奋人心的话“通威的科研经费不封顶”,这句话需要一定的气魄和胆识,也需要一定的战略高度。请问刘主席是如何带领团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从通威的角度怎样更大的发挥作用?
  
  刘汉元:
  
  我最早也是搞技术的,搞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有时候稍不注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也会变成缺点。
  
  面对新的技术创新点,技术的某一个制约点,如果没有热情和激情,视而不见,常常会发现不了问题,发现不了需求。但是真正热爱技术的人,一旦发现某一种需求,参与到其中以后,往往是进去以后就出不来了。也就是搞技术的有一个特点,一旦抓住问题能够长期盯住并解决通过。
  
  我们想变成一个刚性的东西,不仅仅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是想行业里不论是国家队,还是民间队,无论大的还是小的,还是科研院所的专家队伍,如果在研究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技术项目一起联合的,或者需要一些经费的支撑和支持的,我们都给大家提供使用的平台,只要这个课题值得研究。
  
  会议上听到这样一个信号:通威原来是饲料企业,但是今后要成为食品企业。请刘主席详细谈一下这个想法。
  
  刘汉元:
  
  食品是一个高风险高危产业,并且很难说是高利润产业。为什么通威会去做呢?我是比较坚定的信仰者。在分工的环境下,一个企业能够做好的产业是非常有限的,竞争如战场,随时都有人在追你挤你,如果分散精力分散重心,很多时候难于维持自己的优势,因此专业化的分工,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为什么要做食品?现在无论新闻媒体怎么去跟踪,政府怎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就是解决不了。食品销售、原料生产、养殖生产的分散零星,导致中间数据的跟踪非常困难。要让食品企业往前延伸了解和掌握生产环节,无论奶食品企业或者其它食品企业,目前几乎都没有这种条件。
  
  想来想去,服务于养殖生产者的饲料企业,相对组织化程度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未来发展过程中提供的资源量较多,因此,我们分析认为饲料企业是这个产业链中,最有责任、最有条件、最具有优势来解决食品生产过程的可控可追溯安全投入品控制的产业链的关键点。我想,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长期存在和发挥更大价值的必然选择。未来三四年,它或许会是一个金光大道,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就把饲料和食品安全生产联系到了一起,这条路也很艰苦。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