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2-10-19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食,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60%以上。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养猪业在我国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国际上来看,我国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几十年来均居世界第一位,在世界生猪产业发展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猪粮安天下,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物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制约我国生猪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日益复杂多样,存在的问题日益凸出,已经影响到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消费。
一、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猪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快速增加。生猪存栏量、出栏和猪肉产量都在成倍增长。与此同时,生猪生产水平明显改进,生猪出栏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50%增加到目前的140%,胴体重由50公斤提高到86公斤左右,育肥出栏周期由300天左右缩短到目前的180天左右,生产水平快速提高。
1.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从生猪饲养区域看,我国生猪饲养范围广泛,除新疆、青海、宁夏、西藏等地饲养量较少外,其余省份都有规模不同、数量不等的饲养量。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地区。生猪养殖需要消耗大量的玉米等粮食作物,这些地区粮食资源丰富,饲料粮可就地转化为畜产品,具备一定的区域优势。全国生猪存栏排名前十位省份分别是四川(生猪存栏占全国的11.5%)、河南(9.6%)、湖南(8.5%)、山东(5.9%)、云南(5.8%)、湖北(5.3%)、广东(5.1%)、广西(5%)、河北(4.4%)和江苏(3.7%),10个省份生猪存栏合计占全国存栏总量的64.8%。全国有20个省份的生猪出栏量超过1000万头。四川省是我国生猪生产第一大省,出栏量超过6000万头,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达10.5%;其次是湖南省,出栏量超过5000万头,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为8.4%;河南、山东、湖北、广东、河北出栏量超过3000万头,占全国的比重均在5%以上。出栏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生猪出栏量合计占到全国总出栏量的63.6%。
2.规模养殖比重持续提升。生猪饲养业在我国是传统产业,生猪养殖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经营,生产方式粗放,生产规模较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散户(年出栏1~49头)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2009年散户出栏量的比重为38.66%,年出栏50头以上的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的61.34%。年出栏量在50~99头和100~499头的规模养殖户是生猪养殖的主体,二者的比重合计达到29.68%,占到规模户出栏量的近一半。年出栏500~5000头的比重合计为21.92%,5000头以上的比重较小,约为9.75%。
3.散户数量仍占绝对多数。散户生产量占总产出的比重大幅下降,但散户数量仍然偏高,目前仍有6400万户以上,占养猪户的比重达到96%;而规模户合计有254万户,占养猪户的比重约为4%;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大规模户数的比重在0.03%左右。从规模户内部结构分布看,养殖户50~99头和100~499头的小规模户的比重最大,合计占到规模户总数的92%左右;其次是500~999头和1000~2999头的合计比重为7%;3000头以上的规模户的比重仅占0.7%,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仅有3134个,在规模户中仅占0.12%。可以看出,散户养殖在我国生猪生产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年出栏50~999头小规模户仍是规模生产的主体,3000~5000头规模户在总产出比重相对偏小,5000头以上大规模户的发展明显不足。
(二)猪肉消费
1.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猪肉一直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体。上世纪80年代以前,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比重的95%以上。进入80年代,随着肉类消费的多样化发展,尽管猪肉消费量不断增加,但其比重下降。到目前为止,猪肉消费仍占肉类消费的60%以上。2009年全国猪肉产量4890.8万吨,人均猪肉占有量36.6公斤,城乡居民家庭猪肉消费总量2269万吨,人均猪肉消费量17.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2倍,人均牛羊肉消费量2.46公斤,人均禽肉消费量7.17公斤,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比率约为7:1:3,猪肉占肉类消费的63.3%。
2.猪肉消费快速增加。1960年是猪肉消费的最低点,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猪肉仅2.7公斤,农村仅1.2公斤;1964~1978年,猪肉消费有所增长,但非常缓慢,在14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了5.5公斤,农村居民增长2.1公斤,年增长率不到1%。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猪生产迅速发展,猪肉消费量快速增加,城乡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从1978年的6.7公斤增加到2006年的17.5公斤,2006年是1978年的2.6倍。2007年,由于生猪生产剧烈波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人均消费量下降到15.6公斤,但2007年之后再次回升,2009年已回升至17.0公斤。
3.猪肉消费城乡差距较为明显。猪肉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世纪80年代以前,城乡猪肉消费差距较大,城镇人均消费高出农村8~10公斤以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猪肉消费量持续快速增加,而城市居民的消费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增长趋缓,城乡消费差距逐渐缩小。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20.5公斤,农村人均14.0公斤。农村居民的猪肉消费长期受本身收入和猪肉价格的制约,消费水平较低,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未来农村猪肉消费的潜力仍然很大。
(三)猪肉加工
我国肉类食品工业已基本形成了集畜禽养殖(基地),屠宰分割加工,肉制品深加工,禽类蛋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冷冻冷藏加工,物流配送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肉类加工企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发展。全国肉类规模以上的企业2837家。
1.猪肉加工重点企业及其份额。目前我国重点猪肉及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河南双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雨润集团有限公司,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居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前三强,其次是河南众品、四川高金、北京顺鑫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唐人神集团有限公司和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位居肉类企业前15强。在全国火腿肠市场中,双汇、金锣位居第一、第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8.4%、12.69%,雨润、得利斯占第三、第四位;在低温肉制品市场中,双汇居第一位,市场占有量13.23%,雨润排名第二。
2.猪肉加工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目前我国猪肉加工还存在着猪肉加工比例少、行业集中度低、深加工肉品少、档次较低等问题。我国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占肉类总产量15%,而同期发达国家熟肉制品已占到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我国的屠宰及肉制品产业非常分散,双汇、金锣、雨润3家肉类行业龙头企业屠宰生猪仅占我国生猪屠宰总量的4%以下,而美国前3家肉类加工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欧盟11家占行业总量的74%。我国猪肉市场仍以鲜销白条肉为主,分割肉、小包装肉的比例不到10%。有特色的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占肉类加工总量的比例也相对较低。
二、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问题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生猪正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即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的关键时期,这是生猪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和新起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有利的政策形势为生猪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猪肉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水平差距很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将不断提高,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三是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面临新契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快生猪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条件。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快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畜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猪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目前仍存在大量小规模、分散饲养的养殖户。生猪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尤为突出,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服务机构不健全,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定,兽医管理体制以行政区域管理为基础,监管难度大,检测设备和手段落后,导致防疫不力和兽药滥用。产业化发展仍然滞后,“公司+农户”传统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中,公司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健全的利益衔接机制和分配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生猪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实力薄弱,组织协调力不强,市场风险仍不易规避,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农民的养殖收益难以保证,影响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
1.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加大。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的23个月内,全国生猪价格由5.96元/公斤上涨至16.87元/公斤,涨幅达183%,生猪价格窜至历史高位;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的14个月内,全国生猪价格由9.53元/公斤上涨至17.54元/公斤,涨幅达85%。2006年以来生猪价格的两次剧烈波动,对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价格下跌致养殖户亏损。2010上半年,供过于求的生猪市场和季节性消费淡季使得生猪价格快速下滑,由1月的12.09元/公斤迅速下跌为6月的9.64元/公斤。据对近6000个生猪养殖户的监测,2010年6月出栏每头生猪亏损70元。若某一规模养殖场本月出栏3000头生猪,则亏损额将达21万元。2010年6月,全国生猪养殖平均亏损面达到58.23%,亏损严重的地区达到90%以上。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严重,而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则使得居民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对农村居民及城市贫困人口日常生活带来显著影响,价格上涨使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2.劳动力短缺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散养户大量退出,但在生猪生产领域,机器设备不能像在种植业中那样大量代替劳动,养殖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仍将持续。当前苏鲁豫皖毗邻地区农村,大多数农户家养猪舍已近十舍九空,农村散养猪的数量己明显减少。据初步统计,在广大农村地区,原来千家万户式的散养猪已减少了30%~50%,少数村庄甚至减少了80%以上。散养户突然退出市场,规模养殖未能适时进入,形成“养殖断层”,对生猪市场的稳定供应和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3.重大动物疫病成为制约我国生猪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分散饲养方式,生产及防疫不规范,防疫难度大,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随着生产发展,规模化发展加快,但养殖密度大容易滋生疫病,一旦疫病暴发,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大,动物疫病风险依然很大。近年来,我国生猪疫病呈多发态势,各类重大疾病在我国时有发生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生猪死亡和个体生产性能的下降,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外。另一方面,还会使养殖户产生恐慌而弃养,即使畜产品较高的价格并不能激发养殖户的积极性。
4.生态环境对生猪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随着养猪场数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关于畜禽养殖业环保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使养殖污染得到控制,环境状况得到好转,但另一方面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养猪业环保法律法规客观上提高进入养殖业的门槛,限制了一部分有养殖意愿但条件不能达标的农户或企业加入养殖业,对生猪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政策建议
从2007年7月起,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生猪生产。到目前为止,国家扶持生猪发展的政策主要有: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主要安排年出栏500~3000头的养猪场(小区),兼顾年出栏300~500头的重点养猪户和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小区),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养猪场(小区)。按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头以上四个档次分别平均补助投资20万元、40万元、60万元和80万元。2007~2010年,中央共安排100亿元建设资金,每年25亿元。“十二五”期间,每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并视情况适当增加投资。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综合生产率
一是要针对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难点,尽快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科技水平。二是加强生猪养殖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完善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针对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大量散养户的基本形势,充分发挥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调动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深入养殖场户开展生猪饲养、繁育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养殖场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
(二)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持续发展
一是要提高生猪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要以发展各种类型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为主要途径,推行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提高规模效率。二是要创新产业化模式,提高散户的组织化程度。在鼓励发展“公司+农户”的传统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要支持养猪户发展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改变散户的弱势地位。三是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散户在养殖中难题。
(三)切实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生产波动
一是要加强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能力建设。要加强各级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和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疫情测报、流行病学研究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规范生猪防疫检疫行为。逐步推行所有疫病全部免费强制免疫,真正做到免费强制免疫全覆盖。三是要通过改善生猪饲养环境,提高动物福利水平,从根源上减少生猪患病的发生率和传播率。
(四)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保障生产稳定发展
一是要多渠道增加对生猪产业发展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对生猪产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实现反周期逆向调控政策。建立生猪收购保护价制度,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及时按保护价实行收购,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适度抛出库存平抑市场价格。三是要着力打造地方良种生猪肉类品牌。要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加快地方优良猪种的产业化开发,以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更大产业空间和市场容量。
- 2019-09-02金九银十,草鱼都翻身了,你准备好了吗?
- 2019-08-28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对虾养殖注意事项
- 2019-02-12粤农厅的公开信:直面非瘟防控大考,不做旁观者
- 2018-12-20广东提早采取 I 级应急响应措施 珠海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处置
- 2018-12-20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就非洲猪瘟防控问题答记者问
- 2018-09-04农业农村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 2018-08-06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 不会感染人
- 2018-07-18广州市天河区发生一起猪O型口蹄疫疫情
- 2018-05-22深度: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最全数据分析
- 2018-04-24农业农村部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