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设施畜牧业的几点建议
- 来源:
- 日期:2009-05-31
- 编辑:
- 评论:0条
农村设施畜牧业就是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来装备农村畜牧业,进行科学管理、适度的规模经营,实现畜牧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它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
1我国畜牧业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畜牧业
改革开放30年来,畜牧业取得了明显的进展。1980年畜牧业总产值33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4%,到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13 64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2%。肉蛋奶产量分别是1980年的6.7、11.5和24.2倍。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畜牧业仍然是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现代化畜牧业才刚刚开始。2006年农业部畜牧规模化饲养统计数据表明:(1)畜牧场的最小饲养规模标准很低,如猪场年出栏生猪的最小规模仅为50头、肉牛出栏仅为l0头、奶牛场存栏仅为5头。(2)规模化饲养的生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比重小,如规模化饲养生猪出栏占全国总出栏量的43.0%、肉牛仅为30.4%。(3)规模化程度总体水平较低,如在养猪规模化养殖场中年出栏500头养猪场的数量仅占总数的3.2%,年出栏100头肉牛的户数仅占2.2%;相对而言,养猪生产规模化程度最高、养羊最低。(4)各地区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郊区,规模化饲养的水平相对较高,如2006年北京、上海和广东规模化养殖产量比重均在60%以上。适度规模(最小规模提高2档)占规模化饲养场(户)的比例也具同样规律,如广东适度规模占规模化饲养场(户)的7.6%,而生猪出栏最多的四川省,规模化饲养场(户)生猪出栏量只占四川生猪出栏总量的24.2%,适度规模场(户)占规模化饲养场(户)的比例仅有2.1%。如此小的饲养规模,难于应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效率低、不具备规模效益;更重要的是散户养殖的产品质量无法监管、安全无法保障,奶粉事件充分说明对其监管的难度。
虽然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养殖小区,可以使农户畜牧生产相对集中,但是统一品种、统一供料、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防疫都很困难,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模式,如何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见,仅从生产规模考虑如何由传统的畜牧生产转变为现代化畜牧生产就是重大的课题。
2发展农村设施畜牧业的必然性
1975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通知》指出:“大城市要尽快办一些机械化、半机械化养猪场、养禽场和奶牛场,所需的资金、物资列入国家计划”。此后,我国各大城市周围开始兴建现代化畜牧场,实行集约化经营,解决城市畜产品供应紧张的问题,城郊畜牧业标志着我国开始尝试发展现代化畜牧业。1988年开始实施的“菜篮子工程”进一步推进城郊畜牧业的发展,对解决城市居民肉蛋奶供应贡献较大,但也带来很多弊端。
2.1环境保护压力大、生态效益欠佳
畜牧业是重要的污染源,1个10万头的牛场对环境的污染大约相当于l00万人口的城市;年产lO万头商品猪场,每h排放l5亿菌体、l0 kg氨气、14.5kg硫化氢、25.9 kg饲料粉尘且随风可传播4.5~5 km。畜牧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文献报道温室气体中甲烷排放量近20%是畜禽生产所产生的,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汽车的排放量,家畜二氧化碳产生量比汽车的排放量多18%;家畜产生的一氧化二氮占排放量占65%,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6倍。畜牧生产造成的“畜产公害”,威胁着城市周边的环境。对畜牧场的粪便与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应用于种植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就可以有效解决畜牧污染的问题。但是由于畜牧生产存在着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企业盈亏不定,而粪污处理设备投资回报率低,更重要的是城市周围耕种面积有限,因此靠畜牧企业自身解决农牧良性循环的问题相当困难。
2.2难以形成宏观经济和社会效益
各种畜禽的饲料转化效率大约为2~6:1,而粪污和产品的比值为4~22:1,这说明城郊畜牧业生产1 t产品需要2-6 t饲料,产生4~22 t粪便和污水。为了避免环境污染,还要将粪便和污水运回农村有效利用,比较效益低。从宏观经济考虑,不如在农村发展设施畜牧业。另外,农民离开家乡涌到城郊畜牧场工作,加重了城市的负担。
2.3农村设施畜牧业是现代化畜牧业
农村设施畜牧业具有饲料转化率高、适度规模和较好经济效益的特点。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就地加工成饲料,畜牧场的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就地应用于种植业,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具有生态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农民在家乡经过技术培训,专门从事畜牧生产,增加收入,具有社会效益。
可见,城郊畜牧业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而农村设施畜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因此,21世纪农村设施畜牧业将成为畜牧业的主体。
3发展农村设施畜牧业的措施
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装备改造传统的畜牧业,发展农村设施畜牧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注重以下工作的落实。
3.1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村设施畜牧产业的保障
农村设施畜牧业发展缓慢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如20世纪90年代前后,山东出口日本的鲁西黄牛,其中的一部分架子牛经育肥屠宰后肉质可以与日本和牛的肉质相媲美,但多数架子牛品质较差,需要将架子牛的品质标准化。尽管实现标准化的技术早已成熟,但时至今日此项工作进展不大,有些地方品种的黄牛经过无序的杂交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优良性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农户饲养母牛极其分散,没有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保证技术的实施。如果有经济组织保证改良母牛的技术应用,肉牛生产优质牛肉的产品率至少提高l倍,将会在国内高档牛肉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现阶段需要加快落实合作社法,鼓励投资者和农民专业化生产者结合形成经济合作组织。投资者将农民合作社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农民持股份),把农民按畜牧生产工艺进行分工,从事专业化生产,生产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公司承担起运作市场和培训农民的责任,这种模式与从前的“公司+农户”有本质区别。我们可以借鉴欧洲的经济合作社模式,小群体大规模,例如德国汉堡附近的一个奶牛合作社,每户饲养奶牛只有100多头,但是合作社成员有700多户,整个合作社奶牛存栏超过8万头,合作社与乳品加工企业通过合同确定牛奶的生产产量,从而保证奶农的利益。我国奶牛业两级分化,某些公司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建设万头奶牛场、设备投资昂贵、经济回报率低;而农户饲养只有5~7头,奶牛产奶量低、销售价低廉,不法分子掺假获利。无组织的农户饲养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也不能保障农民生产者的利益。农民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畜牧生产,因其饲养量太少,科技含量低,饲料报酬与劳动效率均低于规模化生产,获得高效益是不可能的。只有少数具备生产技能的农民从事畜牧业,才能获得利益。
3.2农村设施畜牧业必须具有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特点
畜牧业是污染较大的产业,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发展农村设施畜牧业必须农牧结合,这是具有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是,由于我国种植业没有立法规定必须使用有机肥,加之有机肥的肥效不如化肥、又难于运输,因此,大田作物几乎不用;只有如瓜果、蔬菜以及烟草等特种种植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施用有机肥。而畜牧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没有配套的土地消纳,处理费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多数畜牧场粪污未经处理排放,造成粪污泛滥,污染环境。2006年我们在“北京市畜牧业布局”(北京市农业布局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的研究中发现,根据北京市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氮需要量、复种指数和种植面积,加权计算得知农用地每年需要的氮量为211.7 kg/hm2,而北京市畜牧业所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每年可提供的氮量为135.7 kg/hm2。可见,按照北京市的农用地对粪污消纳能力研究环境承载力,北京市的畜牧业仍然具有发展空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所谓的环境问题是种植业与畜牧业脱节造成的。
当前,畜牧场的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农牧良性循环和制沼气做燃料或发电等能源循环利用。如果固体粪便直接腐熟堆肥,生产的有机肥料出售给蔬菜、果树和烟草等特种种植业利用,一般生产生物有机肥成本为250~300元/t,生产有机复合肥成本为500元/t以上,有机肥的售价在400~1 000元/t不等,这说明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可以使企业获得利润。畜牧场处理污水最经济的方法是污水经过制沼气或三级厌氧池处理后储存6个月以上,在夏季施肥灌溉农田或者冬季施肥既增加土壤肥力又可缓解春旱。如果将BOD含量在4 000 mg/L左右的污水,经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BOD为150 mg/L),污水处理成本为l~1.5元/m3。畜牧场每天污水量很大(如万头猪场50~150 t/d),这笔污水处理费用企业难以承受。如果采用制沼气的方法处理粪便和污水,一般采用中温发酵的方法(35~38℃),干物质含量大约l2%,l个万头猪场或l 000头存栏的牛场大约产生沼气l 000 m3/d,可配备40~60 kw发电机组,全套设备投资大约150~250万元。制沼气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如果规模小、不能循环利用或没有国家支持,企业很难获得利润(内部收益率只有7%);另外,制沼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沼渣的二次污染问题、寒冷地区冬季沼气产气量不足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摸索经验。对于不同的畜牧场粪污处理应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牛粪水分含量高、粪中含碳高适于制沼气,而家禽、羊、兔的粪便含水量低、含氮高适于加工有机肥。在国外,牧场主同时又是农场主,畜牧场产生的粪污经简单处理直接由土地消纳,例如饲养1头猪需要l亩地、饲养1头牛需要5亩地来配套,自然形成了良好的农牧良性循环模式,而我国目前畜牧业和种植业难以结合,也没有相关法律和资金补贴的保障,致使畜牧污染严重。
当前,政府急需要制定法规对畜牧场废弃物处理进行经济补偿办法,鼓励种植业施用有机肥,既可改善土壤,又能减少化肥用量节约工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农牧结合的生态型生产方式是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基础,对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建立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树立消费者信心
发展农村设施畜牧业,建立产业化体系,有利于畜产品安全体系和质量溯源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对畜牧生产各个环节实施监管,保证生产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规模化畜牧生产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生产的模式中,比较容易实现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追溯。例如以屠宰企业为龙头的肉牛生产体系,可以按照肉牛生产的工艺流程将农户养殖分为饲养母牛专业户、小牛育肥专业户和架子牛育肥户(场)。育肥牛屠宰加工以后,牛肉产品可以获得从母牛的配种、犊牛育成牛和架子牛的饲养管理、饲料的供应、到生产环境的控制与环保实施监控和标准化生产的全部信息。当产品销售时,消费者可以查询查看所有的信息资料,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特点。这套质量溯源体系既起到监督生产的作用,又可以树立消费者的信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质量溯源体系只有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才可以实现,只有现代化畜牧生产体系才能生产大批量的标准化畜产品,供应市场。对于千家万户的传统畜牧生产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生产标准化产品更困难。可见,建立农民合作社经济体制,与畜牧产业化生产配套并有效的运行,是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关键。
3.4提高科学技术对畜牧产业的贡献率
科学技术对畜牧产业的贡献一方面表现在解决畜牧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和劳动效率,另一方面表现在为畜牧产业培训技术与管理人才。我国关于畜牧领域研究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科研完成后只谋求成果鉴定、发表文章。即使是应用重大的研究项目,一般只做到中试试验阶段。这是因为某些应用研究的科技成果主要适用于规模化畜牧场或者是超前于生产的技术,而我国规模化的畜牧场数量不超过10%,所以科技的普及与推广速度很慢,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低。在畜牧产业内部,由于畜牧企业资金有限,没有用于技术研发的经费,技术更新困难;加之从事畜牧生产的工人主要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常常将习惯认为是成熟技术,导致畜牧生产技术进步与创新困难。由此可见,提高科技贡献率,必须引导应用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实际研究,研究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技术,或研究增加可能的投入可以取得经济效益的实用新技术;同时,鼓励科技工作者承担起科技推广的使命,推动畜牧生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畜牧业的目的,实现农村设施畜牧业的现代化生产。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证明:农业现代化比工业现代化困难,一般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人均收入1 000美元以上才开始工业反哺农业,开始发展现代化农业。政府只管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生产者的利益代表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通过合同订单销售;大学和研究机构负责技术的研发、推广与人员培训。我国现在正处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开始阶段,畜牧业现代化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建立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和提高科学技术对畜牧产业的贡献率等措施,推动农村设施畜牧业的发展,加速畜牧业现代化生产的进程。
作者:刘继军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 2019-09-02金九银十,草鱼都翻身了,你准备好了吗?
- 2019-08-28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对虾养殖注意事项
- 2019-02-12粤农厅的公开信:直面非瘟防控大考,不做旁观者
- 2018-12-20广东提早采取 I 级应急响应措施 珠海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处置
- 2018-12-20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就非洲猪瘟防控问题答记者问
- 2018-09-04农业农村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 2018-08-06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 不会感染人
- 2018-07-18广州市天河区发生一起猪O型口蹄疫疫情
- 2018-05-22深度: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最全数据分析
- 2018-04-24农业农村部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