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养殖 >

我国农牧业集团发展的机遇困境及突围之道

  • 来源:
  • 日期:2009-12-30
  • 编辑:
  • 评论:0

  农牧企业集团根植农村,是农产品效益最大化的纽带,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六个“涉农”一号文件,给农牧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但因农牧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农牧企业集团面临着行业困境和管理难题,产业链上利益平衡、经营风险聚集等不易解决,专家建议农牧企业应做好企业战略定位,强化完善产业链发展,冷静对待多元化,突破农牧企业集团发展的困境,助益我国农牧业和农村发展。

 

  ——中央关注的大背景下农牧企业集团发展面临宏观机遇

 

  农牧业的发展,乃是农牧企业集团发展之基础。我国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完善,给我国农牧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带来极大动力,而中央政策连续大力对农业的支持,给农牧企业集团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是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在政府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背景下,农牧业企业集团生存生态不断优化。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万俊毅认为,继1982年起连续5年出台“涉农”中央文件之后,自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六年发布“涉农”的一号文件,这十一个文件解决了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强调给农业要反哺,要求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给予农村优先发展地位,使农牧企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大环境。

 

  2000年后,政府明确提出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如取消农业税、给予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直接补贴等。地方政府在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农牧企业倾斜性的扶持政策,优化了农牧企业成长的政策生态。

 

  其次是农牧产业迅速发展,城乡居民购买力增强。据广东农科院专家介绍,据中国统计年鉴,1978年全国牧业总产值209.3亿元,到2008年产值已是1978年的98.3倍。根据广东统计年鉴统计,2008年牧业的产值达到967.91亿元,为1978年的60.57倍。

 

  伴随着实际收入水平的上升,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准日渐提高,对农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植物油、鲜奶和家禽等产品为例,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平均购买量为10.27千克、15.19千克和8千克,分别为1990年的1.6倍、3.28倍和2.34倍。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对农牧产品不断增强的购买力,扩大了农牧企业集团产品的市场容量。

 

  再次是农牧企业集团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4万家,比2006年增加近9000家。万俊毅认为,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制度解决了农牧业生产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但也带来了农民丰产不丰收的增收困难与农牧业经营面积的零碎化现象,与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趋势不相匹配。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以及土地流转政策与措施的到位,原有制度的障碍与不利方面得到消除,农牧企业集团规模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

 

  ——行业困境和管理难题掣肘农牧企业集团发展

 

  国家政策的利好和农牧业的快速发展,给农牧企业集团发展带来契机,但农牧企业集团因其自身的特殊性,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影响,企业管理也面临难题需要解决。

 

  一是农牧企业与农牧业唇齿相依,而农牧业易受自然灾害、疫情等袭击,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使企业生产不稳定。近年来,我国不断遭受自然灾害和疫情,从禽流感到甲型H1N1流感,今年粮食主产区春秋两季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了干旱。据了解,每年我国受灾成灾土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近三分之一。而农产品的价格往往会受单期产量的直接影响,但价格的调整落后于产量调整,当年的农产品价格还可能受上一年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广东通威饲料公司总经理马朝明说,农产品原料价格的上涨,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带来农牧企业生产的不稳定。

 

  二是农牧企业产业链太长,产品质量不易保证。以饲料行业为例,马朝明认为,饲料企业短期行为普遍,产业链上利益难以平衡,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厂家分散,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从原料商到养殖户的流通环节中赊欠普遍,长期处于三角债的恶性经营中,而且经营模式为“橄榄型”:饲料厂和养殖户获利低,经销商获利高。同时,农牧企业面向的是相对弱势的大农业和千家万户农民,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抗风险能力弱。因利润低,很多企业只愿销售,不愿花时间精力从事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生产,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对农牧企业,任一环节的纰漏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三是走战术化生存道路,企业管理效率低,愿景不明,多元化冲动浮躁。目前我国农牧企业很多缺乏明确的定位,企业愿景不明,没有核心战略,“企业发展像是踩着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万俊毅说,很多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发展浮躁,不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只将企业作为赚钱的工具,轻易涉足房产的其他产业,随意将企业多元化。很多企业如同“游击队”,缺乏具有核心和支柱作用的业务作为“根据地”。

 

  ——三大对策突围

 

  有关人士建议,农牧企业集团若要在行业和管理困境中突围,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市场行情,做好企业战略定位,打造企业核心品牌,同时在集团管理中理清关系,真正发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第一是做好战略定位,打造企业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之本在于其核心竞争力。“术业有专攻”,农牧企业的产品与广大市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市场的认可极其重要,农牧企业集团必须要有市场认可的“放心”品牌,要抓住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大好机遇,全力打造出拳头产品。禾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说,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标向,对于农牧企业集团而言,专注于农牧行业,做精做深才能把握未来的发展。

 

  第二是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牧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牧企业产业链从农产品种子繁育、种植,再到加工、销售,时间空间跨度长,需要在每个环节都严格管理,才有产品质量的保证。广东省农业厅巡视员陈福林表示,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主要是如何把好原料关。放弃了上游产业链经营的“加工型”农牧企业无疑将自身置于一种不可控的危险之中。

 

  第三是理顺集团管理权责利,培养合理人才梯队。农牧企业集团容易出现管理常见的问题,如与集团多层组织伴生的管理信息传递失真,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权责利关系不顺,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措施难匹配致使的代理成本不菲,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不畅等。万俊毅说:“即使在一些知名企业,技术骨干通常都是靠少数突出的专家支撑,缺乏能随时顶上的后备梯队”,理顺集团公司各级管理关系,培养有序的人才队伍梯队,才能保证农牧业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顺畅。

 

    来源:新华社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