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饲料 >

养殖业的“房地产”?这个养殖模式已经挺进西藏,开始养虾了!

  •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西藏商报
  • 日期:2018-09-27
  • 编辑:admin
  • 评论:0
昔日,养殖户普遍钟爱大型的露天养殖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单纯依赖大自然的生产方式背后存在不少隐忧,养殖场受到水源、土地、溶氧、光照等多种自然因素制约,同时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大大加重了生态压力。
 
  今天,上海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观星”)掀起了一场养殖界的“房地产革命”,实现了将传统养殖从自然空间上“解放”出来。
 
  在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以科技创新推动渔业发展,上海观星的受控式高效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系统以定制化集装箱为载体,以高密度、循环水为特色,开创了工厂化养殖新模式,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轨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观星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及了陆基推水养殖系统和“一拖二”养殖系统。
 
  在集装箱生产线上,平均每 100 秒就有一套设备面世,速度之快令业界瞩目。
 
  陆基推水养殖系统:封闭与开放相结合
 
  陆基推水养殖系统是以水边陆地为依托,采用集装箱系统对鱼类进行集中饲养管理,此过程中产生的养殖污水预先经过过滤分离,再利用池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降解。然后将池塘水抽回集装箱体内,完成循环再利用。陆基推水系统通常以池塘水体、湖泊水体为基础,在水体附近配套建设适当数量、容量的集装箱系统,构成开放水面和集装箱封闭空间共存的局面,此谓开放循环模式。
 
  “系统箱壁采用抗腐蚀材料制成,一个标准 20 尺集装箱的养殖容量等同于 2 亩土塘,重约 35 吨,能抵抗强台风。”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主任刘付永忠介绍道,之前台风“帕卡”“天鸽”来袭,基地里面很多的棚子都被吹翻了,而集装箱设备纹丝未动,箱子里的鱼儿安然渡过这次灾难。
 

  陆基推水养殖系统
 
  记者观察到,集装箱中的水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同时水中的鱼儿一直呈逆水游动。“养殖水体在箱子里面呈纵向顺时针流动,24 小时运作,转一圈只需 92 秒,这样可以保证养殖水体溶氧更加均匀,从而抑制有害病菌的滋生。加上我们每周都会使用益生菌拌料内服,保障鱼类胃、肠道健康,进一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上海观星总经理舒锐介绍道。
 
  集装箱系统以其独特的“六控”技术著称,即控水、控温、控苗、控料、控菌和控藻,此举一改以往土塘养鱼先肥水的做法,通过添加活菌、藻类的做法,进一步提升了循环水养殖的可控性。
 
  此外,箱子底部是倾斜状的,在较低的一侧分别设计有集污口和收鱼口。原来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养殖污物的收集处理,同时大大提高了收鱼的便捷性。“以前收获一塘鱼,付给收鱼工人的费用就有2000——3000 块。现在一个工人就可以胜任以往 2——3 个工人的工作量。”刘付永忠说。通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经统计,陆基推水养殖系统的综合成本已接近甚至低于土塘养殖的成本。目前采用该系统所养殖的品种主要有:生鱼、巴沙鱼、慈鲷鱼和翡翠斑等。上海观星秉承“还老百姓一条干净的鱼”的理念,对种苗、饲料、养殖等生产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据悉,未来集装箱的应用将推广至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及冷水性鱼类。
 
  “一拖二”养殖系统:全封闭循环水养殖
 
  “ 一拖二” 养殖系统,顾名思义是指由一个处理箱和两个养殖箱所组成的养殖系统,处理箱位于两个养殖箱中间,三位一体实现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两个养殖箱在各项因素受控的保证下,箱内水体溶氧维持 5mg/L 以上,可实现高密度养殖,平均产量达到 200 斤 /m3。高效循环水的核心在于处理箱,其中包含物理过滤、生物净化、臭氧杀菌等系统组件。养殖污水首先通过物理过滤设备,对水中的粪便、残饵等杂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微生物滤床处理,对溶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行生物分解,最后经过杀菌后进入养殖箱,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舒锐强调,“每天只需补充被蒸发水量即可。养殖全程可以实现零排放,这对于当下渔业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系统共设有六大模块:水质测控模块、视频监控模块、物理过滤模块、生化处理模块、恒温供氧模块和鱼菜共生模块。
 
  其中通过水质测控模块和视频监控模块,便于技术人员实时了解集装箱系统的各项生化指标和养殖状况,及时做出应对措施;物理过滤模块和生化处理模块,实现养殖水体的净化和循环再用是实现健康、安全养殖的基本保证,并通过建立鱼菜生态平衡,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具有“六控”优势的集装箱循环水养殖
 
  记者团随同舒锐沿扶梯走廊来到集装箱顶,进行近距离观察,发现每个养殖箱顶部均开有 4 个天窗。天窗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箱内得到充足的采光,并增加空气流通;另一方面是便于投喂饲料以及藻类和菌剂。天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敞开的,若遇上暴雨、降温等不良天气状况以及箱内藻类数量超标的情况,天窗则适时关闭。在看似狭小、“单薄”的箱顶上,众多参观人员站在箱顶上面,没有一点凹陷的感觉,走路也平稳,可以看到水里的鱼儿像往常一样逆水畅游。
 
  被问及如何控制高成本时,舒锐坦言,“一拖二”系统的综合成本比普通的土塘养殖成本高出 30%——40%,但是土塘养殖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另外集装箱系统所产出的鱼更加安全、口味和营养更佳。该养殖模式有效避免了鱼类和泥土的直接接触,在减少病菌感染的同时,也根除了土腥味。舒锐介绍说,“集装箱养殖的成品鱼定位在高端市场,其售价相比传统养殖要高出50%。如果市面有两种鱼,一种是不确定是否安全的卖 10 块 /斤,另一种在可控式环境下生长且有质量保证的卖 20 块 / 斤,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另外,全封闭式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一个外塘养殖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摆脱不良天气和水源的困扰。试想一下在冰天雪地里开展养殖,面临台风,恒温供氧模块和鱼菜共生模式被肆虐而屹立不倒的场景,集装箱均给了人们肯定的答案。
 
  “记得当时是 2015 年底,河南养殖基地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风雪,人们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能够吃上热腾腾、新鲜的鱼。”舒锐自豪地说。另外,上海观星打破地域的界限,在我国青藏高原上开展了集装箱养殖热带鱼的验证试验,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集装箱挺入西藏,高原上的养虾业
 
  西藏被誉为“亚洲水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也造就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但是,人工水产养殖因受特殊环境影响,大部分需要依托内地市场。
 
  三个“集装箱”组成循环系统
 
  记者来到自治区农科院水产养殖基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水池里有很多鱼儿。“这是鲟鱼,寿命很长的;这边是金鳟鱼和虹鳟鱼,外地引进后人工繁殖的,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自治区农科院水产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忭忭向记者介绍。在基地,记者看到有三个类似集装箱的大型物体,张忭忭说:“目前,我们正在做高原单元型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即实控示范项目,这是项目中最关键的,叫高原单元型微循环水养殖系统。”
 

  高原单元型微循环水养殖系统,自治区农科院水产所供图
 
  通过讲解,记者了解到这三个“集装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循环系统,两边是养殖箱,中间是水处理箱。两边用来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可自动掌控各类操作,以后还会进一步优化;而中间的水处理箱,主要用来消毒、过滤、充氧、调节水温。这三个箱子是相互连通的,形成了一个微循环系统,大大节约了能源。
 

 
  目前主要做虾类养殖试验
 
  “项目从2016年就开始了,2017年5月份所有设备到齐,我们便开始了养殖工作。”自治区农科院水产养殖场场长张镜群介绍,“目前正在做的是青虾养殖,因为西藏目前还没有养虾的地方,但是本地市场对于虾类的需求量很大,我们想要改变这样一个现状,因此目前主要做的是虾类养殖试验。”
 
  “目前在初步试验阶段,还未到生产阶段,等到技术完全成熟后就可以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到时候我们就能吃上本地产的虾了。再也不用担心长途运输造成新鲜度降低等问题,还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张忭忭满怀希望地说。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