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哪些省区拆得最猛?这里一年少了1700万头猪.....
- 来源:新牧网
- 日期:2017-11-28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自2016年4月以来,我国十多个省区已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清拆猪场直接削减了1700多万头生猪出栏量,约占全国产能的5%,数字相当惊人。
当年大部分省制定的整治时间截止期限是2017年底,眼看离截止时间只剩不到40天,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要彻底搬迁拆除完闭,拆得进度如何?
超10万家猪场被拆,生猪产能削减1700多万头
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至11月15号的整治数据(如下表所示),超过10万家养猪场被拆迁,目前被拆迁关闭猪场已经导致生猪产能缩减17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拆迁地要面对生猪产能供给问题和养猪人要面临生计问题。
就产能供给问题,记者了解到最为典型例子浙江,因拆迁削减了800万左右的生猪数量,最终的结果是需要在外地建设500万头生猪供应基地以解决问题。广东广州更是补贴外调进入广州的生猪每头补贴15元的方式进行。
各省区猪场拆迁情况
小猪场被拆,大集团猛力进驻
被清拆的猪场大部分是中小养殖场,拆迁的源头本身是为了环保,而令人费解的是,部分地方拆掉了小猪场,却引入了养猪大企的猛力扩张。
2017年上半年,养猪场被拆迁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远的要数福建和江西两地。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南平市的“铁腕治污”系列行动,共拆除生猪养殖场11396家,拆除面积730.12万平方米,削减生猪364.11万头。
根据2016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福建省共出栏生猪1720.52万头,由此计算,被削减的生猪数量高达21%。
福建省南平市猪场被清拆之后,金新农的养殖小区在同一个地方建起来了。2017年3月3日,金新农投资20亿落户福建南平,建设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的立体生态猪养殖及肉联加工项目。
中小养殖场被拆,大型养殖企业进驻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江西高安市同样受到“重拳出击”,拆除6000多个猪场,猪舍面积510万平方米。2017年6月网易味央与江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户高安建设占地3300亩,年出栏黑猪15万头的猪场。
江西省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游金明向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介绍,江西省近几年拆猪场导致散养户的大量退出,但2016年生猪出栏与2015年基本持平,大约在3200万头。退出的散养户养殖量由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扩大产能填补了。
在湖北省完成96%的整治任务的这一年,也有不少养殖大企业找到了进军湖北的契机。2017年3月大北农武汉绿色巨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安陆市投资2.59个亿建设25000头母猪,年出栏50万头生猪的生态养殖场。
2012年-2013年,广东增城也在猛力拆猪场,拆完之后便引进了几个大猪场,规模可达10万头、6万头生猪出栏。政府希望养猪场的规模化和规范化为广州清零散养猪场提供出路。
为何养殖企业、大集团能任意扩张?
多个案例令养猪人愤愤不平,为什么散养户被迫退出养猪,大集团却能任意扩张?
广州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学告诉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对于小型养殖场或者散户,从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的角度来讲,分散的养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于集约化养殖场。
而且小型养殖场或者散户环保硬件设施低,难以达到环保指标,就算达标了后续的运营管理是否到位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对小型养殖场或者散户的监管难度较大,成本更高,对当地的GDP贡献没有大企业明显,而且大企业投资额度更大;另一方面,对大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更容易、产品质量更放心。
某饲料企业高管也认为,政府整治养猪散户的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在适养区建场,一方面是弥补生猪产能因拆迁导致的不足和保证GDP水平,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养殖生产更易满足环保要求,也更便于监管,长远来看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养殖大企业能够带动产业链形成,有能力建立饲料和兽药等上游产业以及屠宰、畜产品加工下游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既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当地政府增加了税收,是一举两得的举措,所以政府更愿意将资源提供给大企业实现高效利用。
游金明表示,大型集约化企业有非常雄厚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在规划上做到种养结合的完美统一,在管理上做到粪污排放的无害化处理,在畜牧业发展方向上可以发挥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这类企业深受当地政府青睐,并可得到当地政府在土地供应、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如今猪场被拆,散户是否被遗弃,散户的出路在哪儿?
某饲料企业高管表示,政府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逻辑,携手龙头企业给散户做引导以及提供生产资源。
现在龙头企业进入也是在政府的规划之下引导散户主动进行猪舍整改升级以达到环保标准,因为事实上很大部分的散户也在寻求大企业的引导和协助以做到符合环保政策与法规。
当然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散户,也可以在政府规定区域自行建厂独立经营。即便是环保压力再大,也具有抗压能力,养猪事业还能继续干。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刘德武教授告诉记者,散养户目前有两条比较理想转型的途径,一是向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转型,走适度规模的养殖之路,走生产资源循环的养殖模式,实现减排、降污,顺应环保要求,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是大企业+农户的模式,养猪场地、环保设施等硬件设施由大企业提供,农户不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农户转变成代养角色,大幅度降低农户养猪的风险,不需要再承担过去的种种风险,同时农户仍然能够继续养猪事业,保证农户就业,保障生活来源。俗话说:“猪粮安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来源:新牧网
当年大部分省制定的整治时间截止期限是2017年底,眼看离截止时间只剩不到40天,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要彻底搬迁拆除完闭,拆得进度如何?
超10万家猪场被拆,生猪产能削减1700多万头
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至11月15号的整治数据(如下表所示),超过10万家养猪场被拆迁,目前被拆迁关闭猪场已经导致生猪产能缩减17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拆迁地要面对生猪产能供给问题和养猪人要面临生计问题。
就产能供给问题,记者了解到最为典型例子浙江,因拆迁削减了800万左右的生猪数量,最终的结果是需要在外地建设500万头生猪供应基地以解决问题。广东广州更是补贴外调进入广州的生猪每头补贴15元的方式进行。
各省区猪场拆迁情况
小猪场被拆,大集团猛力进驻
被清拆的猪场大部分是中小养殖场,拆迁的源头本身是为了环保,而令人费解的是,部分地方拆掉了小猪场,却引入了养猪大企的猛力扩张。
2017年上半年,养猪场被拆迁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远的要数福建和江西两地。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南平市的“铁腕治污”系列行动,共拆除生猪养殖场11396家,拆除面积730.12万平方米,削减生猪364.11万头。
根据2016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福建省共出栏生猪1720.52万头,由此计算,被削减的生猪数量高达21%。
福建省南平市猪场被清拆之后,金新农的养殖小区在同一个地方建起来了。2017年3月3日,金新农投资20亿落户福建南平,建设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的立体生态猪养殖及肉联加工项目。
中小养殖场被拆,大型养殖企业进驻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江西高安市同样受到“重拳出击”,拆除6000多个猪场,猪舍面积510万平方米。2017年6月网易味央与江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户高安建设占地3300亩,年出栏黑猪15万头的猪场。
江西省养猪专业委员会主任游金明向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介绍,江西省近几年拆猪场导致散养户的大量退出,但2016年生猪出栏与2015年基本持平,大约在3200万头。退出的散养户养殖量由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扩大产能填补了。
在湖北省完成96%的整治任务的这一年,也有不少养殖大企业找到了进军湖北的契机。2017年3月大北农武汉绿色巨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安陆市投资2.59个亿建设25000头母猪,年出栏50万头生猪的生态养殖场。
2012年-2013年,广东增城也在猛力拆猪场,拆完之后便引进了几个大猪场,规模可达10万头、6万头生猪出栏。政府希望养猪场的规模化和规范化为广州清零散养猪场提供出路。
为何养殖企业、大集团能任意扩张?
多个案例令养猪人愤愤不平,为什么散养户被迫退出养猪,大集团却能任意扩张?
广州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学告诉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对于小型养殖场或者散户,从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的角度来讲,分散的养户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于集约化养殖场。
而且小型养殖场或者散户环保硬件设施低,难以达到环保指标,就算达标了后续的运营管理是否到位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对小型养殖场或者散户的监管难度较大,成本更高,对当地的GDP贡献没有大企业明显,而且大企业投资额度更大;另一方面,对大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更容易、产品质量更放心。
某饲料企业高管也认为,政府整治养猪散户的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在适养区建场,一方面是弥补生猪产能因拆迁导致的不足和保证GDP水平,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养殖生产更易满足环保要求,也更便于监管,长远来看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养殖大企业能够带动产业链形成,有能力建立饲料和兽药等上游产业以及屠宰、畜产品加工下游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既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当地政府增加了税收,是一举两得的举措,所以政府更愿意将资源提供给大企业实现高效利用。
游金明表示,大型集约化企业有非常雄厚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在规划上做到种养结合的完美统一,在管理上做到粪污排放的无害化处理,在畜牧业发展方向上可以发挥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这类企业深受当地政府青睐,并可得到当地政府在土地供应、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如今猪场被拆,散户是否被遗弃,散户的出路在哪儿?
某饲料企业高管表示,政府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逻辑,携手龙头企业给散户做引导以及提供生产资源。
现在龙头企业进入也是在政府的规划之下引导散户主动进行猪舍整改升级以达到环保标准,因为事实上很大部分的散户也在寻求大企业的引导和协助以做到符合环保政策与法规。
当然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散户,也可以在政府规定区域自行建厂独立经营。即便是环保压力再大,也具有抗压能力,养猪事业还能继续干。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刘德武教授告诉记者,散养户目前有两条比较理想转型的途径,一是向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转型,走适度规模的养殖之路,走生产资源循环的养殖模式,实现减排、降污,顺应环保要求,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是大企业+农户的模式,养猪场地、环保设施等硬件设施由大企业提供,农户不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农户转变成代养角色,大幅度降低农户养猪的风险,不需要再承担过去的种种风险,同时农户仍然能够继续养猪事业,保证农户就业,保障生活来源。俗话说:“猪粮安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来源:新牧网
相关阅读:
- 2019-09-10没做好这几点,无抗饲料设计可能是无效的
- 2019-05-142019年《农业健康大本营》高峰论坛
- 2019-05-09温氏股份、天邦股份、天康生物业绩报告新鲜出炉!
- 2018-11-16关于“2018年广东省无抗饲料技术创新企业”正式推荐名单的公告
- 2018-10-29通知 |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
- 2018-09-18农业农村部:饲料企业暂停使用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猪用饲
- 2018-09-06川粤两省饲料行业座谈会在粤成功举行
- 2018-08-30厂房转让信息
- 2018-08-29四省报告非洲猪瘟疫情,引发全球关注,中国能否打赢阻击战?
- 2018-08-228月 21日CFT鸡评:蛋价小幅调整 毛鸡价格回落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