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饲料 >

进口大豆来势汹涌,中国大豆将何去何从?

  • 来源:畜牧大集网
  • 日期:2017-07-21
  • 编辑:admin
  • 评论:0
据报道,2017年7月14日,一个来自中国的采购团同美方签署协议,购买1253万吨美国大豆、371吨牛肉和猪肉,该协议价值大约50.1亿美元。
 
据美国大豆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占去年美国大豆出口量的62%,总价值超过140亿美元。随着进口大豆数额年年攀升,国产大豆江河日下,种大豆的农民越来越少了。大豆产量则从2000年的1540万吨缩减至2015年的1180万吨。
 
 
而进口大豆则在2000年就达到了1000万吨,2015年的进口量为8169万吨。8169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它是国内生产量的6.8倍,大约是世界大豆贸易量的70%,是国内消费量的87%,这在所有农产品中进口依存度是最高的。
 
 
由于对大豆的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生产不足,只能靠进口来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国内的需求增量主要来源于三块,一是饲料豆粕,二是食用豆油,三是食用大豆。专家分析,今后五年到十年,这三块还是刚性增长的趋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产大豆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减产,还是保持自己的生产势头?
 
首先,我们看一下国产大豆跟进口大豆相比的优劣势。
 
1、国产大豆蛋白含量高、品质好,蛋白质含量一般要高于进口大豆2—3个百分点。
 
2、但是国产大豆出油率较低,一般在17%左右,而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一般在20%左右。当出油率相差1个百分点时,每加工100万吨大豆的出油量就相差1万吨,国产大豆与转基因大豆在榨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再来看一下农业部的政策导向。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潘文博副司长称,中国是大豆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而且消费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豆制品在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应该保持大豆生产的稳定,不能轻言放弃大豆,大豆生产发展的定位就是满足国内食用大豆的需求,同时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目的是形成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潘文博表示,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的目标就是“一扩大”、“三提高”。
 
“一扩大”是指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主要来自于玉米面积调减下来的这一块;“三提高”:就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大豆能不能种,核心还是在效益。
 
 
潘文博指出,措施上主要采取五个方面:
 
一是调整优化布局,把“镰刀弯”地区非优势区的玉米调下来,推行玉米和大豆轮作,构建合理 轮作体系;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在东北、黄淮地区选择一批县搞绿色高产高效的示范点,创建一批亩产200公斤以上的高产示范典型。现在全国大豆平均亩产水平只有120公斤;
 
三是完善大豆的扶持政策。
 
四是建立优质大豆保护区,重点保护大豆的种质资源,保护生产能力,保护生 产主体;
 
五是还要科学引导健康消费,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居民合理食油、用油。广泛宣传豆食品的营养功效和保健功能,扩大国内优质大豆消费市场。
 
所以,国产大豆的发展,要形成跟进口大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你懂了吗?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