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饲料 >

玉米一个月跌150元,专家说要这样解决……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6-10-17
  • 编辑:admin
  • 评论:0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下旬国内玉米每吨价格为1678元,较9月上旬的1825元下跌8%。目前正逢秋收,新季玉米又陆续上市,失去托市价格支撑的全国玉米均价全面下跌。

  自2008年国家在东北、内蒙古地区实施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后,玉米库存逐年上升,目前已高达2.6亿吨左右。目前看来,在市场无其他利好因素的背景下,预计玉米价格可能跌破农民心理价位,各方观望情绪浓。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毛学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下跌的原因,一是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高,导致国内外价格倒挂,产销区倒挂;二是之前政府给予玉米种植支持力度过大,给予市场干预太多,连年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农民扩大种植导致国内生产量大,同时,国内厂商大量进口玉米及相关品,高达3000万吨;三是大致商品价格本身下降,玉米也不例外,全球玉米工业消费量下降。

  据报道,今年是新政策“市场化收购+补贴”执行的头一年,国家取消了执行8年的临储收购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并给予种植生产者补贴。新政策的实施,一时间人们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导致玉米价格的下跌。

  毛学峰认为,玉米下跌带来的影响不大,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大宗商品均呈现下跌趋势,相比其他大宗商品,粮食价格下跌有限,玉米下跌也有限。大家特别担心农民收入因此而受到的影响,不过这一情况主要集中在东北。

  此外毛学峰指出,产品价格下调的同时,相比较粮食价格下跌,农资价格下跌幅度更大:尿素(46%)、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普通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等化肥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氯化铵和硫酸铵降幅均超过了50%。从农民层面来看,交易条件并没有太多的恶化。

  另外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看法,中研普华研究员李奔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玉米价格的下降一方面将会对GDP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农民,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农民收入将直线下滑,而相应地,财政转移政策将会出现变化。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今年没有了临储收购,市场流通的粮食供应量相应增大,在不断下跌的价格面前,相关部门和市场都迎来了很大的挑战,新的政策改革之后,哪些措施可以应对不断下跌的价格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李奔表示,短期内,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民进行补贴,但是WTO对我国农产品(000061,股吧)的补贴有要求,如果直接补贴农民,发达国家会有意见,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提高退休金等方式补贴农民。而从长期来看,调整结构、改种改制才是出路。

  毛学峰表示,暂不需要给出太多政策,因为政策不能随价格的波动而朝令夕改。短期内,可以考虑扩大玉米消费,但是重点是扩大国内玉米消费,企业是理性的,肯定不会选择国内玉米,那就给予适当的支持。比如,扩大部分乙醇生产,消化部分玉米,适当降低流通成本,也有利于国内玉米消费。当然长期来看,肯定还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竞争力。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