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饲料 >

“镰刀弯”调结构玉米换土豆

  • 来源:农民日报
  • 日期:2016-03-21
  • 编辑:admin
  • 评论:0
  2月初,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指出马铃薯作为适应性广的作物和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
 
  马铃薯取代玉米,消费需求怎么拓展,栽培技术能否跟得上,适宜主食开发的品种有哪些?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参加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举办的马铃薯产业开发高层研讨暨成果发布会,一探究竟。
 
  小康社会主食文化、琳琅满目的马铃薯主食产品、系统配套的良种良法,“以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新理念……马铃薯产业链在迅速发展起来。
 
  以小康社会主食文化引领马铃薯产业开发,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这一主题有深刻的内涵和时代背景,紧盯的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的新境界。”
 
  吃也要奔小康
 
  从古代的“五谷丰登”,到现在的“三大主粮”,随着品质、绿色、个性等多元需求的兴起,迎来了“大粮食、大食物”的小康社会主食文化新观念。
 
  马铃薯有啥特殊本领“打头炮”呢?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小虎介绍:“1个二两大小的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7个普通大小的苹果或1.5个西红柿;其钾含量相当于2根香蕉;其磷含量相当于3根胡萝卜。”
 
  因为产量高、营养丰富,马铃薯不仅可以用来填饱肚子,更可以吃出健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说:“中医认为马铃薯有和胃、健脾、益气的功效;含有丰富的钾、泛酸,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控;含有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癌、控制血糖等作用;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为了尽快满足不同的需求,马铃薯主食开发的创新速度很快。在会场外的展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马铃薯产品,不仅有馒头、面条、米粉、锅盔,还有豆沙酥、椰奶酥、面包、蛋糕等许多花样,人们争相品尝,也有参会者向工作人员咨询可以去哪购买。据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与北京海乐达食品公司合作,生产出的马铃薯馒头已在京津冀600家超市销售。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生态条件多样、居民消费习惯差异等特点,农业部将按照“一个主中心、七个次中心”的整体布局,巩固提升北京主中心,加力推进哈尔滨市、上海市、成都市、西安市等七大区域分中心,梯次推进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区域马铃薯主食开发。
 
  种有科学技术
 
  “镰刀弯”地区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改种马铃薯有没有保障,哪些地区可以改种,哪些栽培技术符合科学绿色要求?
 
  早在2013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就联合河北、广西、甘肃、新疆等省农科院协同攻关,成立了国家马铃薯主粮化项目组,对关键技术体系进行研究与示范,马铃薯配套生产技术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项目组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了5个试验示范基地。”王小虎说,北方一季作区基地在河北张家口、甘肃定西,中原二季作区基地在河北衡水,南方冬作区基地在广西武鸣,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基地在云南曲靖。
 
  通过试验示范,项目组研究出了适宜马铃薯栽培的全国通用技术以及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特需技术。王小虎说:“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双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轻简栽培、防冻减灾、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水肥药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马铃薯产区。”
 
  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栽培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85%以上,长期以来平均亩产低于1000公斤,效益差,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针对这一地区,王小虎说:“我们研制了抗旱品种筛选技术、水肥高效利用技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小型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等。”
 
  “根据各地区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结合不同区域已有技术特点和种植技术,研究形成了四大区域区别化的高效种植模式。”王小虎说,在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可以采用“马铃薯+谷子”一年两熟;南疆地区可以采用“果树—马铃薯”间套作;西北旱区可以采用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种植模式;南方冬闲田可以采用“香蕉(或火龙果)—马铃薯”套种,旱地净作、水田净作等净作,“春玉米—夏大豆—冬马铃薯”等轮作模式。
 
  筛选适宜品种
 
  “中薯3号”、“中薯5号”、“陇薯6号”……列有马铃薯品种信息的十几块展板在大厅里依次展开,展板上记录着选育单位、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详细信息。王小虎说:“针对不同生态区特点,结合种植基础,项目筛选出适宜4个不同马铃薯种植优势区的18个品种。”
 
  记者看到有些品种本身已经是老品种了,怎样鉴定它们是否适合主食开发?王小虎介绍,我国已有的马铃薯主栽品种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以鲜食菜用为主,需要经过系统评价和筛选,找出适宜、专用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常规性状、主食化加工专用指标、特殊营养指标等。“我们构建了国内主栽品种及审定品种的信息库,为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推进奠定了品种基础。”
 
  “在继续筛选适宜品种的基础上,还要加速选育出专用品种。”王小虎说,综合利用常规育种、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定向选育出营养含量高、生产性能优、适宜主食加工的专用品种。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