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玉米供给压力或再加大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4-02-26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国家在2012/2013年度收购的3083万吨临时存储玉米,一粒还没有销售,2013/2014年度新产玉米就已经上市,而且大量低价进口玉米继续进入国内市场。预计后期国家还将收购更多的玉米以保护农民利益,库存压力会继续增加。
供给宽松局面完全形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2013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177亿吨,再创历史纪录。自上年秋粮上市、玉米市场供给偏紧的情况改变以来,国内玉米供给压力不断增加,供给宽松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在2012年秋季玉米上市前期,国内市场对玉米供求还有不同看法,2013年春节过后,需求不再如以前强劲增长的局势明朗,超过预期的临时存储玉米大量进入了国家仓库,使各方面对国内玉米供求状况的认识趋于统一。
2012/2013年度国家收购临时存储玉米3083万吨,大大减少了市场上玉米的有效供给能力。从供求平衡角度分析,产量只增加了1283万吨,而退出市场流通的玉米达到3083万吨,玉米市场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在一般情况下,供求偏紧应该导致市场价格上涨,但在市场信心不足、看空预期占主导时,价格上涨则需要更多的短期因素刺激。
供给压力转至国家,加大了主产区承储企业收购压力。2014年继续实行临储收购,估计主产区仓容不足的矛盾会十分突出,为防止玉米“卖难”问题出现,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应对措施,比如对东北进关玉米实行补贴,促进东北主产区玉米流向销区,准许露天存粮,利用社会库容存放国家收购的临时存储玉米等。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解决主产区的玉米收购问题,将丰收的玉米收起来,以保护生产者利益。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实现玉米供求平衡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玉米消费增长存在误区
这几年我国玉米市场出现了“过山车”式的变化。在深加工消费增长的推动下,玉米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玉米深加工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工业性消费,是与人们的食用消费争夺资源,其实,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的80%是与人们的食用消费直接或间接相关。
这一点与美国的情况完全不同,美国在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工业,规定汽油掺兑标准,消耗了大量的玉米,不仅将增产的玉米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玉米出口能力也因此降低。
而我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我国也建立了燃料乙醇工厂,但是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消化中央储备库存中的陈化玉米和小麦。我国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的玉米数量只有几百万吨,占全部玉米消费量的比例很低。
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是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出现了多样性特征,人们需要消费更多的用玉米淀粉生产的果糖,在酸奶生产中使用玉米淀粉生产的增稠剂等等。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类与食用消费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玉米消费,与人们的消费水平相联系,似乎不会过度增长。因此将这种变化视为消费结构变化的新趋势,有助于我们对玉米消费的增长趋势有更为准确的认识。
国内对于玉米消费的增长曾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肉禽蛋消费增加,必然导致玉米消费量大增。
其实改变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使用工业化饲料,增加蛋白粕消费,可以减少玉米的用量,生产出更多的肉类和蛋品。我国饲料业进步很快,各种配方饲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养殖收益。有大型饲料企业宣传,使用他们生产的猪饲料可以做到料肉比2.6∶1,甚至更低。
我国的生猪养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提高每头母猪提供的仔猪头数,由现在的14.5头,增加到20多头的先进水平,仅减少母猪存栏一项,就可以大大减少饲料的用量。
消费泡沫导致价格大涨
2013年以来,全社会奢侈浪费之风得到有效抑制,大吃大喝现象大为减少,玉米消费增长也因此减弱。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养成理性的消费行为,有效地撇去了玉米消费的“泡沫”,对于人多地少消费增长的中国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的长远的意义。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国内实施4万亿投资和增加10万亿贷款,刺激经济回升,这个过程中玉米深加工能力又有扩张,玉米消费扩大,促使我国的玉米供求出现了历史性的改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前些年,我国一直是玉米的净出口国。
随着国内消费增长,包括受消费泡沫影响,玉米需求持续扩大,在国际市场价格过高、无法得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甚至超过小麦价格。人们一方面认为我国将增加玉米进口,另一方面又担忧由于太多的小麦用于饲用,而导致国内小麦供给紧张。
进口并不表明国内紧张
回顾近几年的玉米市场,我们承认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大变化,但是还没到非要进口玉米才能实现供求平衡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增加饲用小麦消费之后,利用国内资源玉米市场还可以实现平衡。由于最近3年我国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连续3年进口量增加,使得太多市场人士对国内玉米市场实现自我平衡能力产生了怀疑。
国内玉米供给紧张确是事实,但是进口量并不能说明国内玉米市场的紧缺程度。2012年玉米进口量达到521万吨水平,2013年下降至326万吨。并不是由于国内玉米出现了供给缺口,而是国内价格高于进口玉米导致的进口增加。我国未来缺不缺玉米,会不会大量进口玉米,
现在很难做出准确预测,但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全面出现供给压力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消费增长,引发各方对未来我国将进口多少玉米的关注。我国进口玉米主要是从美国购入,美国玉米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美国遭遇56年一遇的大旱,实际玉米产量较早前预计相差1亿吨。
2013年的气候明显好于上年,玉米单产水平恢复,预估总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美国燃料乙醇消费基本到顶,玉米产量增加之后,需要寻找新的销路,以消化新增供给。放眼全球,能够大量增加玉米进口的国家,似乎只有中国,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不断增长,更让美国的生产者、贸易商以及相关组织看到了希望。
夸大玉米进口不合时宜
前些年玉米供给偏紧,进口不断增加,价格持续上涨,一些机构及人员纷纷看好未来我国玉米进口前景。有关部门不再坚持玉米供给100%自给的立场,提出我国需要进口玉米,因为国内消费增长。研究人士运用数学模型计算,甚至预测我国未来会进口超过1亿吨的玉米。
预测我国玉米进口将不断增长的观点现在成了主流,巴西农业部长最近也预测,未来中国将从巴西进口1000万吨玉米,因为中国国内饲料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那么,未来我国会不会进口更多的玉米?多也好,少也好,现在都只是预测,是预测就不是现实。问题不在于预测玉米进口本身,而在于现在谈玉米进口,并将玉米进口归结为国内玉米供给不足,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观点也错了。自2013年秋粮上市以来,国内市场明显出现供给压力,而且国内的供给压力与国际市场的供给压力正叠加在一起,使得国内玉米市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供大于求局面最终确立
美国农业部2014年1月最新预估,2013年美国玉米单产为158.8蒲式耳/英亩,总产量达到3.5371亿吨,较上年增产7990万吨,增幅达29.71%。供给大幅增加,价格必然下跌,截至1月22日,芝加哥玉米3月合约期价较上年同期下跌40%。
尽管国内玉米供给过剩,价格低廉的进口玉米仍然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导致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国农业部早先预测2013/2014年度中国将进口700万吨玉米,美国谷物协会预测年度内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吨。
根据我国订购美国新季玉米的情况,似乎越来越支持我国将大量进口玉米的预测意见。但由于国家限制未批准的转基因品种玉米进口,加上国内供应过剩,2013/2014年度玉米实际进口量可能会低于各机构预测数据。美国农业部在1月份供需报告中将本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量下调至500万吨。
东北主产区既面临巨大的玉米收储压力,又面临进口压力,情况可能类似于南方籼稻产区。现在玉米进口增加了,高粱、DDGS等玉米替代品也在大量进口。来自境外的供给增加,必然加大国内供给压力。
2012年国内玉米库存量增加,表明国内玉米供给已经不紧,2013年新产玉米又将大量收购入库,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最终确立。
假设国内玉米生产不调整,重新实现国内市场新平衡,需要等待国内消费的增长,前几年国内玉米消费每年增加量约为1000万吨,按这一增速计算,再平衡实现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相关阅读:
- 2020-07-202020年7月20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9-09-102019年9月10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8-11-21天然植物技术创新论坛 暨天然植物在生猪健康养殖中应用技术大会
- 2016-07-07豆粕暴涨后惊现惨跌,棉粕价格走向将如何?
- 2016-06-03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
- 2016-05-16豆粕1天涨150!这家伙为啥比猪价还猛?
- 2015-07-247月23日国家临时存储进口玉米交易结果
- 2015-07-23赖氨酸:希杰全球提价15%
- 2015-07-23维生素市场焦点之叶酸降了
- 2015-07-23维生素市场焦点之叶酸降了
24小时排行
更多>>下载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