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饲料评论 > 观点 >

工程院院士解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3-11-27 09:43
  • 编辑:admin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解读该条例时表示,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导致中国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解读该条例时表示,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导致中国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
 
金鉴明指出,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对保障消费者“菜篮子”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中国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加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并进入循环利用环节,导致环境污染。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畜禽养殖业COD、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268万吨、106万吨和1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38%、65%。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可见,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已不容小觑,攸关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攸关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金鉴明强调,畜禽养殖业环境问题已成为妨碍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粪便、尸体、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不当,都将严重危害畜禽健康,导致经济损失。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常常引发社会问题。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滞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妨碍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就必须搞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走种养结合、种养平衡的路子。为此,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必须加强。
 
金鉴明指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之前,中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长期以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无法可依,仅有的原环保总局2001年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效力有限,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低,环境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化肥使用的补贴等政策,导致畜禽粪肥的应用受到限制,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浪费,形成污染。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为推动将综合利用作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根本手段,条例还特设专章对综合利用的激励措施做出了规定,如对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进行补贴、鼓励利用废弃物生产沼气以及发电上网等。这些规定将从根本上对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促进实现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