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农业部总经济师:推行农业生产规模化应该适度
- 点击次数: 次
- 日期:2015-03-10 10:48
- 编辑:admin
- 评论:0 条
- 查看更多评论
一盘关于农业发展方式深度改革的棋局雏形已现。
(责任编辑:)
3月4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独家专访。身为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在看待农业发展与改革方面的问题时,秉持了经济学家的理性。他就农业政策改革路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各地重新布局农业产业
NBD:农业向来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大,那么在政策愿景与现实实践之间,您认为应当如何进行农业制度的设计,才能使政策效益最大化?
钱克明:我认为良好的政策激励可以引导生产方式更有效率地转变。比如加大生态补偿与资源养护投入力度,可以引导生产方式向更加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的可持续方向转变;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有助于引导经营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财政政策上,则要完善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提高精准性。
NBD:今年的农业政策出现了此前十多年都没有的新转变,即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您认为在这一导向下所产生的政策变化,是更侧重于供给侧的管理,还是更侧重于需求侧的管理?
钱克明:对于这种政策上的重心转变,我认为,作为农业部,更多的还是从供给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需求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
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要知道,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现在这个阶段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体现在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总产量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生产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的对撞上。面对这些矛盾,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农业部都已出台了相应政策,以引导各地重新进行产业结构布局。比如,华北地区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种植,推广耐旱节水作物。
农业经营规模要适度
NBD:您提到政策更多从供给侧管理发力,但需求侧也在发生变化,具体是怎样的变化?
钱克明:需求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首先,产品消费结构、品种需求结构已经出现了变化,比如口粮消费在持续降低,人均口粮消费和总消费量都在减少;其次,消费群体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需求更多样化;最后,人们对传统文化、农耕文明的向往,对田园风光的喜好都在发生转变。因此,相应的政策也必须要做出调整。
从供给看,农业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已经摆在了面前,这些促使必须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举个例子,原来的“南菜北运”,就是把南方、甚至海南的蔬菜运到北方。但是,长距离的运输造成了蔬菜较大的损耗。现在要发展冬季蔬菜、大棚蔬菜、特别是大中城市发展设施蔬菜。在南方主要发展果类以及北方在冬季无法生产的蔬菜,现在这个布局实际上更优化了,使生产力布局更吻合消费。
再比如,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兼业化”现象,我认为,兼业化与社会生产力演进方向是相悖的,也不符合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政策上要引导专业化,而专业化的前提是要实现规模化。从各地政府的实践来看,他们也是千方百计引导土地向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但在我国推行农业生产规模化应该适度。
NBD:据我了解,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您曾在一篇论文中构建了一个精巧的经济学模型,计算出南方地区适度规模经营在30~60亩,北方地区在60~120亩。但在实际操作中,您觉得实施起来有哪些困难?
钱克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是不一样的,要引导适度规模,各地的实践也要因地制宜。现在提倡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的10~15倍为宜。
在推进规模化经营初期,各地对适度规模的问题认识比较模糊,但现在的认识逐渐统一,即规模太大了不好,农业经营的规模要适度才可以。
对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理念会有哪些困难,我认为会随着公众认识程度的提高,会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