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新出台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提供制度保障
- 点击次数: 次
- 日期:2014-02-17 10:49
- 编辑:admin
- 评论:0 条
- 查看更多评论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但由于发展无序,治污措施跟不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怎样遏制这种无序状况?《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农村环保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它的出台无疑是很好的法律制度措施。为此,部分专家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等方面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养殖公司有效利用养殖业有机肥,大幅降低了对水体的污染。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世界先进生物发酵技术和燃气发电技术将所有鸡粪和污水收集起来,生产沼气用于发电,实现了整个生态园区废水废物的零排放。资料图片由本报记者邓佳摄
以环境保护制度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解读之一
◆金鉴明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对保障消费者“菜篮子”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我国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加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并进入循环利用环节,导致环境污染。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畜禽养殖业COD、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268万吨、106万吨和1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96%、38%、65%。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可见,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已不容小觑,攸关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攸关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畜禽养殖业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妨碍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粪便、尸体、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不当,将恶化生产环境,大量病原体、高浓度恶臭气体、粉尘等,都将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导致疫病,直接威胁生产安全,导致经济损失。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常常引发社会问题,如恶臭或水污染等导致的农村地区民事纠纷,直接妨碍畜禽养殖经营活动。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滞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妨碍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要提升效益,就必须走综合利用的路子,走生态化、循环化的路子。畜禽养殖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就必须搞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走种养结合、种养平衡的路子。为此,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必须加强。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上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这是妨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妨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制度性问题。长期以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无法可依,仅有的原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效力有限,无法作为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的依据,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低、环境管理不到位;此外,部门规章也无法协调更多力量、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化肥使用的补贴等政策,导致畜禽粪肥的应用受到限制,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浪费,形成污染。《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境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为此,《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为指导,引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走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的路子,采取全过程管理的思路,对产业的布局选址、环评审批、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等前置环节及对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利用途径等环节做出了规定。为推动综合利用成为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根本手段,《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还特设专章对综合利用的激励措施做出了规定,如对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进行补贴、对有机肥购买使用实施不低于化肥的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利用废弃物生产沼气以及发电上网等。这些规定,贯彻落实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将从根本上对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促进实现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力推综合利用 破解发展难题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解读之二
◆董仁杰
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能力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据测算,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各类畜禽粪便约18亿吨,还不包括养殖所产生的污水以及畜禽尸体及其他废弃物。虽然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是良好的生物质资源,可以用于制造沼气、生产有机肥,适量适时地还田利用对于保障土壤有机质含量、保障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撑,缺乏有效的政策机制保障,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的风险。
大量数据和研究表明,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农业生产流失的氮磷等养分进入水体,而畜禽养殖是农业源中氮和磷的重要来源。另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大量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没有配套必要的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调查显示,目前履行环评手续的养殖场和小区比例还不高,配套建设环保设施的比例就更低,也直接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不到位。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长期依赖化肥,许多地区的农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不少地方化肥投入的增加甚至不能再对作物增产有更多贡献。可以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部署,要求逐步建立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农业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也是其中重要内容。如何建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如何改变长期以来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合理利用反而形成环境污染的困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是破解这个困局的制度建设实践。
一是实施资金支持。虽然我国畜禽养殖业总量大,但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总体上讲,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经营还比较粗放,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条例一方面规定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另一方面则是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实施资金补贴,规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申请包括污染治理贷款贴息补助在内的环境保护等相关资金支持”。此外,对于自愿采取高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控制标准、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条例规定县级政府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并优先列入环保和畜牧发展相关资金扶持范围。
二是实施政策扶持。由于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密度低,收集、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增值空间小;制造、购买、使用畜禽粪便制造的有机肥的优惠政策不足,生产和使用者盈利空间小,甚至可能亏钱,生产者和使用者效益通常无法与长期享受更多政策优惠和扶持的化肥相比,导致畜禽粪便等优质的肥料资源无法得到利用。为此,条例特别规定,利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有机肥生产等综合利用活动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畜禽粪便制造的有机肥产品享受化肥运力安排、购买使用有机肥产品享受不低于化肥的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这些规定都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利用的困局,大大提高畜禽粪肥还田利用的比率。
此外,条例还规定,对利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和沼气发电的,电网企业要提供无歧视的接入服务并全额收购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多余电量;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制造沼气以及进行沼气净化生产生物天然气,享受新能源优惠政策。可以预见,条例的实施会大大促进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厌氧发酵处理和沼气生产等方式的综合利用,在保障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条例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采取的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思路,以“激励、扶持、引导”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为根本途径。条例的颁行,将有力地提升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整体水平,有利于促进形成种养平衡、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水平从本质上得到提升,有利于从根本上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瓶颈。
作者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
以制度保障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发展双赢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解读之三
◆杨正礼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要求养殖者建设环保设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和运行成本,会给畜禽养殖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和发展障碍。其结果,人们不禁对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心存担忧,养殖实践中也时常出现抵触情绪和应付现象,这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快速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实现环境保护与养殖产业发展的“双赢”,关键是要建立科学思路与制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养殖业的发展建立在环境安全的基础之上,使环境保护制度与措施能切实促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充分考虑到上述需求,进行了制度建设与相关要求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为实现“双赢”打好基础。规划是龙头,在行业管理中起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为避免实践中割裂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发展的行为与现象,《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并对两个规划做出了具体规定:在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防治要求,科学确定养殖企业布局以及养殖的品种、规模和总量;在制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时,要与畜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畜禽养殖生产布局,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重点区域、设施建设和措施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还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或小区要符合两个规划的要求,以保障养殖产业发展符合区域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由于前期考虑不足而日后因环保问题叫停养殖企业的现象重现。
二是落实环保规范,促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业疫病风险高,疫病常常给养殖者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另一方面,养殖场所的环保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畜禽疫病防控效果,影响养殖产业发展,还直接关系到邻里关系的和谐与否,影响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新农村建设进度。为此,《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环保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如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项目要依法进行环评,建设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污贮存和雨污分流设施,避免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泄漏溢出污染环境等。显然,认真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提出的相关环保要求,对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和保障畜禽业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引进激励引导机制,促进养殖产业优化升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将激励和引导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为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做了一系列规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改造可以申请环境保护等相关资金支持,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机肥生产等综合利用享受税收优惠,购买使用有机肥享受不低于化肥的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制取沼气及发电上网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等。同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环保设施配套建设方面,要予以资金、用地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奖励,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落实养殖用地,鼓励利用废弃地、未利用地等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畜禽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上述规定都有利于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化发展,同时,也更有利于切实做好养殖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
作者系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态安全研究室主任
疏堵结合 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难题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解读之四
◆韩永伟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畜禽粪便是农作物生产宝贵的肥料资源,可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分。但是,目前由于制度层面缺乏必要规范和扶持引导,导致大量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和合理利用,随意排放,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针对这一问题,《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采取“疏堵结合”立法思路,通过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难题。
一是以疏为主,扶持引导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能照搬照抄工业污染治理的思路,要充分考虑畜禽养殖行业及其废弃物的特殊性。一方面,养殖行业利润不高,如果按照治理工业污染的要求对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实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其高昂的成本是养殖企业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具有资源属性,可以用来制造有机肥、制取沼气、发电等,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特别是当前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可再生能源开发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有潜力可挖。为此,《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发电、制造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鼓励和支持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条例专章规定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措施:明确对沼气、制肥等综合利用设施以及沼渣沼液输送和施用、沼气发电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予以鼓励和支持。对废弃物利用予以税收优惠并享受农用电价格,对有机肥购买使用予以不低于化肥的补贴等优惠政策,利用废弃物进行沼气生产和发电的享受新能源优惠等。这些规定都将有利于促进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更多地流向综合利用环节,从而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环境的可能。
二是堵住污染,严防废弃物随意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需要通过立法,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严防废弃物不当处理和处置污染环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就加强畜禽养殖环境保护监管做出了系列规定。如养殖场和小区报批建设的环节需要在环评文件中明确废弃物的处理措施,要建设与其产能规模相适应的废弃物贮存、雨污分流等污染防治设施,未建设、建设不合格或不能正常运行的,不允许投产和使用,粪便、污水等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并达到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不得排放,粪肥、沼渣、沼液还田要考虑土地消纳能力,严禁随意处置畜禽尸体等。这些规定,将有助于堵住随意处置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老路,推动更多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入利用环节。
作者系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