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于康震首席兽医师在2012年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上的讲话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2-11-21 11:12
  • 编辑:admin
  • 评论:0
  • 查看更多评论

 今天我们在浙江省举办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进一步总结交流、深入研讨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思路和工作举措,很有意义。刚才,浙江等三省区和河南雏鹰集团做了典型发言,听了很受启发。下午,大家还要参观衢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现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得力、成效显著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根本途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概念就开始提出,但真正发展较快的还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各地牢牢抓住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抓关键,加强政策扶持,突出宣传引导,强化科技支撑,发挥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实施绩效管理,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意识。农业部坚持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工作着力点,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启动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三年共创建3178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带动了地方示范创建工作的全面铺开。辽宁省坚持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纳入地市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湖南省列入政府绩效评估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广东等省多部门联合出台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规划,思路准,措施实,见效快。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引导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加大政策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十一五”以来,中央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投入资金力度最大,扶持范围最广,前所未有。从中央支持看,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173亿元支持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安排19亿元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支持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从地方投入看,吉林省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扶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湖北省安排2亿元扶持建设200个万头猪场。中央和地方政策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积极性。

  (三)健全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生产设施化和管理规范化。为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我部围绕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6个畜种抓紧制定标准化生产的行业标准,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畜牧业国家和行业标准已达719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实际,编印了《畜禽养殖标准化技术规范》及《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图集》,在全疆范围推广应用,得到了广大养殖场户的认可。为规范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行为,各地相继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建立养殖档案。2012年,江西省登记备案的畜禽规模养殖场10652个,生猪养殖场登记备案率95%以上,奶牛养殖场登记备案率达100%,全省约60%的畜禽养殖场建立了养殖档案。

  (四)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技术装备提升标准化水平。为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实力,国家设立了11个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支持畜牧业科技创新应用。生猪方面,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大多采取多点生产技术,全进全出,严格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饲料自动投喂系统大面积推广,减少了人工和成本。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应用空气过滤系统,有效阻止蓝耳病等疾病的传播。家禽方面,探索推广阶梯式和层叠式肉鸡笼养技术,改变传统肉鸡地面厚垫料饲养方法,实现喂料、饮水、消毒、出鸡、清粪的自动化,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和土地。山东鲁南牧工商有限公司采取四层笼养,单栋饲养量6万只,所需员工仅2人。奶牛方面,规模化牧场广泛应用全混合日粮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奶牛单产和生鲜乳质量水平的提升。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奶牛平均单产达10吨。

  (五)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4个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类上市企业,涵盖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6大主导畜种。广东温氏集团通过发展“公司+农户”的饲养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和肉鸡标准化规模饲养,2011年出栏生猪600多万头、肉鸡7.7亿只。“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新增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2家,合计达145家,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达到60%以上,六和、金锣等企业与养殖场户合作养殖、相互参股,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与此同时,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浙江省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合作主体,以规模养殖场合作抱团出资参股或创办加工企业,提升了组织化程度,破解了产业链分割、利益联结不紧密、产业波动大等难题。龙游县龙珠畜牧专业合作社由50家规模化猪场组成,注册资金1380万元,年出栏生猪40多万头。合作社先后与浙江科盛饲料公司合作建立饲料配送中心,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和品质研发中心,与其他资本合作从事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目前,浙江这种类型的新型合作主体达72个。

  (六)争取广泛支持,全力解决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各地立足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思路,从加强信贷支持等多方面,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吉林省成立畜牧业贷款金融机构和畜牧业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搭建融资平台。山东省出台《关于信贷支持畜牧业的意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养殖场信贷支持,全年信贷总额达160亿元。重庆创新反担保措施,实施保单质押、生物资产抵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等,提高了银行授信额度。广东省出台《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指南》,明确了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申请程序、建设要求等,为畜禽养殖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河南长葛市充分利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契机,将养殖业用地列入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土地调整规划范围,全市36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均规划100~150亩畜牧产业区。

  总的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1年,我国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存栏奶牛20头以上、存栏蛋鸡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8%、51.1%和80.0%,分别比2006年增加25.6、24.3和12.3个百分点,主导畜种规模比重大幅提升,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奠基了坚实的基础。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组织超过12万个,约占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50%以上,其中国家级畜牧业龙头企业达355个,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28%,畜牧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当前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已经成为畜产品供给的主要力量,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养殖收益、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进一步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明确发展思路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经过这些年的加快发展,目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区域特征日趋明显。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依托丰富的饲草料和土地资源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以肉牛肉羊为重点,牧区大力发展草畜适度规模联合经营和现代家庭牧场,打造母畜繁育基地;农牧交错带推行标准化舍饲圈养,建设牛羊集中育肥基地,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中东部地区凭借经济和科技实力,以生猪和家禽为重点,发展大规模、设施化、集约化现代高标准畜禽养殖企业,成为引领和带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方向标”。

  二是组织形式更趋多元。根据当地实际,各地探索出多种类型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以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模式,生产基地全部由企业自建,规模大,水平高,具备设施装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品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以广东温氏和河南雏鹰为代表的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按照统一规程引导农户生产,既突破了企业自营遇到的土地、劳动力和产品规模约束,又能有效解决广大散养户资金短缺、抵御疫病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双赢,深受农户青睐。合作社生产模式,主要是合作社带头人把分散饲养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服务等,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增收致富。专业大户或中等规模养殖场模式,大多是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壮大起来的。各地创新出一批适宜当地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较为典型的有生猪“150”模式、蛋鸡“153”模式等。

  总的来看,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加速转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战略时期,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利条件方面,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传统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逐步退出,势头加快,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时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持续增加,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为规模养殖发展带来了增长空间;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的势头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不利因素方面,畜牧业养殖规模的扩大、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对贷款需求、土地指标需求持续增长,全社会对畜牧业环境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贷款难、用地难、粪污处理难等长期制约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三大难题”在新时期、新阶段越发凸显。集中表现在,首先,就贷款问题而言,金融部门缺乏积极性。出于养殖业风险考虑,对畜牧业信贷支持的信心不足,不愿意提供信贷支持,现有金融服务项目中适合现代畜牧业特点的还很少,质权抵押难突破。其次,就土地问题而言,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畜牧业没有税收,同时还承担着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一些地方积极性不高,土地指标难批准,目前养殖场让位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被迫拆迁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就畜禽粪污处理问题而言,养殖场户缺乏积极性。畜禽养殖场一方面没有实力配备相应的处理和利用设施,另一方面出于运行成本考虑,即使配备处理设施也很难保证正常运行,本应由社会共同承担的支出而由养殖企业单独承担,力不从心。

  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结合不同畜种、不同区域、不同组织模式的各自特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同步发展,力争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突破。

  从不同畜种发展看,蛋鸡、肉鸡产业按现阶段规模标准,大部分养殖场户已基本实现规模化,今后的重点是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生猪和奶业正步入发展转型期,重点要同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大粪污处理和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肉牛肉羊产业刚刚起步,基础薄弱,重点要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和规模效益。

  从不同区域发展看,中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巩固并稳步提高规模养殖发展数量,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西部地区要抓住中央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统筹农区牧区协调发展。

  从不同组织形式看,要着力改变中小规模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带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务必要从现阶段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我部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决策部署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继续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向纵深推进

  抓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关键在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狠抓落实。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把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摆在现代畜牧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示范引导,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着力抓好示范带动示范带动是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实际,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继续以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工作重心从“创建”为主转向“辐射带动”,在加强示范场监管基础上,创新活动组织方式,增强示范场带动能力,提高辐射带动效果。继续组织召开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构建地区之间学习借鉴交流的平台,现场典型选择从注重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方式”向“组织方式”转变。各地要根据创建要求,转变工作思路,同时继续抓好地方的示范创建工作。

  二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科技水平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关键。依托国家和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帮助解决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围绕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标准化配套技术、先进设施装备、适用标准体系等研究开发。实施生猪等遗传改良计划,遴选核心育种场,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加快品种改良进程。加大畜禽养殖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一线畜禽饲养员和繁殖员。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树立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典型,挖掘科学的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梳理目前国内畜牧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提炼出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方面的有效模式,逐步推广应用。各地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项目资金,向运转规范、切实能为社员提供标准化规模养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倾斜。

  四是着力解决发展难题破解发展难题,是行业所需、企业所盼结合我部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的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共同研究种畜禽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加强与中国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磋商,研究适合规模养殖场户发展的金融产品。各地要探索建立畜牧业发展专业担保机构,帮助养殖场户提供信贷担保。针对用地难问题,地方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与国土部门的沟通协商,尽快开展畜禽养殖用地调查与规划。针对粪污处理难问题,开展对现有各种类型的粪污处理利用模式的分类比较,提炼出几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模式进行集成熟化,并逐步推广。

  五是着力加强宣传引导抓好舆论宣传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要大力宣传中央和各地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各项政策,让养殖户了解政策的内容和扶持或补贴的对象和要求,确保政策公开、透明,调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各地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过程中涌现的典型、积累的经验、创新的技术等等,引导养殖场户跟着学,照着干,营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宣传月等主题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宣传示范创建取得的成效,动员广大养殖场户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责任编辑:)
联系我们
名称:广东饲料行业协会
网址:http://www.gdfeed.org.cn
电话:020-37288723
传真:020-37287849
邮箱:gdfeed@vip.163.com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邮编:51050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